APP下载

阅读
——构建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平台

2015-03-02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叶圣陶写作能力课外阅读

◎ 芮 军

阅读
——构建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平台

◎ 芮 军

叶圣陶说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写作,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他明确指出语文课的任务就是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阅读和写作是一对孪生兄弟,从文字产生之日起就相生相伴。阅读是语文之根,阅读是学习之母,阅读是教育之本。如果不阅读,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连续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通过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从而构建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有利平台。

一、构建学生自主阅读的平台

阅读与写作是一个统一体。“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是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不明白这一点,会令我们局限在作文训练这个狭隘的圈子里,尽管有些学生的作文写得很好,文从字顺,讲究所谓的章法,但与他们真正的思维情感是相背离的,这样的作文再好又有多大的意义?

阅读能提高人的精神素质,并催熟思想,激活写作激情。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鲁迅也说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这些话都说明广泛阅读是学好作文的基础,因为多读书、读好书,不仅可以开拓视野、陶冶情操、积累精华、博采众长,而且有助于观察世界、体味人生,从而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时间久了,潜移默化,写作水平自然会提高。

二、读什么

阅读是一种技能,技能的形成必须靠个体大量的亲身历练。叶圣陶说过:“世间不少谈读书方法的文章与书籍,不能说全无用处,不过最重要的还在读书的人自己多读。”因此,阅读水平的提高也好,写作技巧的感悟也罢,都得在阅读语言文字实践中来。

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不阅读语言文字的倾向,因此,有必要提出“三不宜”:

1. 学生“阅读”的不宜是教师的口头语言。教师的口头语言如果是规范的、精彩的、出口成章的,那还另当别论;反之,天长日久,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我们要坚决摒弃“以增加教师的讲解与分析,来替代或者说是削弱学生自己对语言的‘触摸’”的做法。学生读的不该是教师的口头语言(其实不是读,而是听),而应该是文本语言。

2. 学生不宜仅仅阅读一本“教科书”。笔者曾经作过一个调查,问一个班上的50个学生,除了语文书之外,你们还经常读些什么?近50%的学生,除了课本之外,就什么书也不读了。我们也经常能听到语文教师对一些所谓的“差生”说:“你呀,把生字、词语、课文多抄几遍,能记住就好了。”殊不知,语言是博大精深的,靠只读那薄薄的课文,学生接触到的只是语言世界的“沧海一粟”,他们会有多大的长进呢?我们要摒弃语文教学中“一本课本打天下”的局面,把更多有益的读物与作品带入我们的课堂。

3. 学生不宜仅仅阅读一些所谓的“优秀作文集”。无论学习哪一样本领,都应该从它的“源头”上去找,仅从它的“支流”甚至是“小溪”上去找,是得不到“真传”的。

学生要学好语言,学会写作,应该阅读什么呢?笔者认为:

1. 指导学生阅读语文教材。中学语文教材不仅是教的蓝本,读的范本,它更是写作的样本。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编者认真审慎地选择的,它们文质兼美,各有所长,是我们终身受用的知识营养和精神食粮。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与文本对话,去感受,去体验,去领悟,为让学生能较好地表情达意——作文酝酿情势。

2. 推荐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真正的名著体现了人类的一致性,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它对任何一个时代来说,都是瑰宝;对任何一个时代的人来说,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此其一。其二,一个人的阅读能力应主要体现在对经典作品的把握上。“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德国作家歌德也说:“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靠观赏最好的作品才能培育成的。”把学生引向名著的宝库,那是一个老师尤其是一个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3. 鼓励学生经常阅览书报杂志。经常性地阅读报纸杂志,不仅有利于孩子懂得要关心新闻时事,同时对培养孩子对应用体语言的吸收、对千变万化语言现象的接触、对培养学生“生活中处处学语文”的良好学习习惯都有着莫大的帮助。

4. 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利用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的要求。这是时代与科技的发展对现代人提出的要求。谁缺乏了应用网络技术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谁就必然会被时代所淘汰。

三、读多少

目前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阅读量少、阅读面窄的现象。“从分量来讲,科内教材有定量,虽足使儿童感兴味,尚不能厌足。唯有取兴味相类的书籍供给儿童,使他们有取之不尽的乐趣。”《语文课程标准》第一次从“量化”的角度规定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所应该完成的最低阅读量。作为教师,要在课内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广泛兴趣,推荐大量的优秀读物,给孩子提供充足的精神食粮。

这里所说的阅读是指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而尤其突出课外阅读。专家研究指出,学生的阅读量只有达到了课本的4.5倍,才有可能形成语文能力。所以我们强调: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至少应在课本的4.5倍以上。

四、如何读

怎样才算是“善于阅读”呢?

1.善于精读。精读是把成品融为自己的知识体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应力求吸收、消化、理解。叶老说:“阅读方法最要紧的还在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语都不轻轻放过,务必发现它的特性。惟有这样阅读,才能够发掘文章的蕴蓄,没有一点含糊。也惟有这样阅读,才能够养成用字造句的好习惯,下笔不至于有误失。”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精读课文、范文、经典文献,并且要教授其精读的方法,从而化为一种能力。

2.长于略读。叶老提出的“四多”精读法,并不是说所有的词句都得来个“比较,归纳,揣摩,体会”。文字浅易明白的,不妨少用点工夫,看下去就是。文字深微曲折的,才有必要透彻了解。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要教会学生擅长略读、从中迅速提取有用信息的技巧。

3.乐于熟读。语言的掌握需要有个长期吸收、逐渐积淀的过程,在多次的耳濡目染与耳熟能详,即“熟读”以后,在不知不觉中,这语言就化为了个体的一部分。叶圣陶也说:“文字最好能熟读。……不能说某篇已经读过了,明白了,就不必再读。重读的时候,也许改正从前的认识,也许扩充从前的了解,也许得到一种新鲜的印象,这是常有的事。即使不增不减,了解还是从前一样,但重读一回,就是多一回练习,所用的种种阅读方法化为习惯也必然容易一点。”作为教师,不仅应该带领学生在课堂上经常地复习学过的课文,而且应该致力于养成学生在课外、在自己独立学习的过程中经常熟读、不断温故的良好习惯,既巩固了旧知旧得,又收获了新知新得,这是极有意义的事情。

叶圣陶曾经向我们描绘过令人向往的习作境界:“学生对一双宽舒的鞋是多么羡慕啊!对于自由自在地思想是多么向往呀!对于写出自己经验范围内的一切是多么有兴致呀!”这是我们共同的期盼与希冀。拥有了多彩的生活,拥有了自主阅读的时空,拥有了记载知闻、表达情意的自在,拥有了随心为文的自由,相信我们的作文教学会有一片别样的广阔的天空。让我们为这样的“自由自在”的早日到来而不懈努力。

(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第二中学;213300)

猜你喜欢

叶圣陶写作能力课外阅读
霜的工作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如何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理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