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军队院校学科专业结构优化与特色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2015-03-02苏梁波李向东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5年10期
关键词:授权点军队院校军队

苏梁波 李向东

新形势下军队院校学科专业结构优化与特色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苏梁波李向东

认为新形势下推进以“四个转变”为主要内容的军队研究生教育改革转型,对军队院校学科专业建设提出了新的内在要求。提出应调整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结构,强化学科专业建设特色发展,推动学科专业建设向部队靠拢,完善学科专业常态化评估机制,进一步推进军队院校学科专业转型发展。

学科专业建设;结构优化;特色发展;军队研究生教育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深化军队院校改革,健全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1]学科专业建设作为军队院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性工作,在改革转型中首当其冲。对此,解放军三总部早在2012年7月联合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军队研究生教育科学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总部《意见》)中,提出了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优化学位授权布局结构、加大重点学科建设力度等重要举措,并于2013年以来启动军队学位授权学科调整优化工作,先后印发并实施《军队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评估实施办法(试行)》、《调整优化军队博士硕士学术学位授权点》、《下达军队新增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和撤销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名单》等政策性文件,其目的也在于“进一步优化军队研究生教育结构”、“合理配置研究生教育资源,系统调整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学位授权布局”。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军队院校必须着眼新型院校体系构建和新型军事人才培养重新调整定位学科专业布局和建设思路,加速推进学科专业结构优化和特色发展。

一、新形势下军队院校学科专业建设面临的矛盾与挑战

学科专业建设与研究生教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受学科专业建设的影响和制约,同时也是学科专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新形势下军队院校学科专业建设面临的矛盾与挑战,主要体现在总部《意见》中以“四个转变”为主要内容的军队研究生教育改革转型上。

1.军队研究生教育资源配置由分散化向集约化转变,要求学科专业建设“有所为有所不为”

当前,军队学位授权学科布局结构不尽合理,部分培养单位学科布局与其发展定位和主体培训任务不相符合,学科专业低水平建设的现象比较严重。有的培养单位一味追求学科数量而不注重质量;有的单位学科专业领域跨度过大,建设任务分散、优势特色不突出。军队研究生教育改革转型的重要目标,就是要“建立与军队人才队伍结构相适应、与军队人才队伍建设目标相协调、与新型院校体系发展定位相一致的研究生教育结构体系”。因此,必须适应军队人才队伍结构变化和作战力量结构调整需要,对学科专业建设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加大重点学科专业建设力度,淘汰与军队院校办学定位和主体培训任务不符、与军队信息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联系不紧、部队需求量小、重复设置的学科专业。

2.军队研究生教育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要求学科专业建设更加注重提升质量

没有一流的学科,就培养不出一流的人才[2]。军队研究生教育以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学科专业为平台,受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制约,并对学科方向建设、学科队伍素质、学术科研条件和水平都提出了更高层次、更高水准的要求。伴随着军队院校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军队院校学科专业建设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快速发展期、从有到全的矛盾凸显期,学科专业“重申报、轻建设”的现象比较普遍,加之没有比较完善的考核评估机制,一些单位学科专业建设规模小、水平低,吸引力不大、效益不高,不能高效支撑研究生教育转型发展需求。如何着力提升学科专业建设质量,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3.军队研究生教育从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要求学科专业建设更加注重实践应用

军事领域是一个更加强调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特殊领域,必须适应军队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特别是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把研究生教育的主要服务对象转向作战部队和指挥机关,逐步建立以专业学位为主的学位类型结构体系[3]。目前,军队专业学位研究生占在校研究生比例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水平,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数量偏多;现有的学科专业教学科研中,重学术知识讲授、轻专业理论实践现象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与部队应用型人才需求还不相适应。这就要求适当压缩学术学位授权学科数量,加大对部分学术学位授权学科的应用性改造力度,大力发展支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军事学科专业和应用学科专业,培养更多“在解决军队信息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重点难点问题、提高部队战斗力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4.军队研究生教育由相对封闭向开放联合转变,要求对军队学科专业建设更加注重校际协作、军地合作

总部《意见》提出建立开放的研究生培养体系,鼓励军队研究生培养单位之间以及与部队、国内外一流大学建立协作、合作机制,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力育人的路子。院校有着厚实的理论积淀、密集的人才优势、前瞻的技术创新、活跃的思想碰撞,部队具有齐全的武器装备、鲜活的军事实践和浓厚的战斗气息,两者都是培养军事人才不可或缺的途径[2]。学科专业建设必须改变以往“自成体系、独立建设”的传统格局,坚持开门办学,借助军地高校和全军部队优质学科专业资源、人才资源、实践资源开展教学和人才培养,建设全军“大学科”和学科群,形成联合育人的良好局面。

二、推进学科专业结构优化与特色发展的实践探索

面对新形势下学科专业建设面临的矛盾与挑战,近年来,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着眼学科专业建设实际,全面探索实施结构布局优化工程、品牌特色打造工程、教研团队培育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和育人平台共建工程等“五大工程”,大力推动学科专业建设由规模效益向内涵发展转变,由一般通用向“姓军为战”转变,由体系结构优势向人才培养优势转变,在实践中取得了积极成效。

1.实施结构布局优化工程,着力推进学科专业资源整合

针对学科专业点多面广,南京、上海两地办学等实际,学院按照“服务部队、聚焦打赢、收缩战线、内涵发展”的思路,科学定位学科专业布局,合理整合优化体系结构,以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军队政治工作、“三战一体化”三大学科群为目标,以一级学科为基本单元,调整归并现有学科专业,将“小学科”往“大学科”、学科群归拢,通用学科往军事学科转化,学术学位授权学科往专业学位授权学科转型,推行按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和学科群进行招生、培养和授予学位,使博士、硕士学科点从原有的36个缩减为16个,3个学术学位授权学科调整新增为专业学位授权点,最大限度地避免交叉布点、重复建设,推进南京、上海两地统管融合,实现了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

2.实施特色品牌打造工程,全面提升学科专业内涵品质

着力加强重点学科专业建设,科学构建国家级、军队(省)级、院级三个层级衔接的重点学科建设体系,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军队政治工作学两个国家重点学科的核心示范作用、综合支撑作用和辐射带动作用;大力扶持特色学科方向,进一步凸显新闻传播学、政治工作信息化、军事心理学、军事法学、军事政治学、外军政治性工作等学科(方向)特色,催生新的特色学科专业生长点;努力强化学科专业创新,推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探索跨学科教学科研模式,实现教学科研从单一学科向多学科的“问题中心”转变,着力推出一批在全国全军有影响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研究成果,彰显出了“国家水平、军队特色、南政品牌”的学科专业建设集群效益。

3.实施教研团队培育工程,大力加强学科梯队人才建设

加大领军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启动实施“百名优秀人才引进计划”,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知名高校和一线作战部队选拔引进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和教学科研骨干;着力改善学科人才队伍结构,多渠道丰富现有人员岗位任职经历,探索构建院校教员、部队教官、文职人员和特聘人员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加强学科专业创新团队建设,探索“学科带头人+教学团队”的教学科研创新团队运行模式,依托各课程建设小组和各学术教研中心,打破学科界限和系、室格局进行“强强联合、集体攻关、团队作战”,努力培育更多优势突出、梯次衔接、学术领先、军事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创新团队。

4.实施创新人才培养工程,不断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

充分发挥学科建设对研究生教育的支撑作用,加强人才培养顶层设计,积极构建研究生培养与科学研究紧密结合,研究生教育与任职教育相互融合,院校、部队和科研机构等联合育人、协同创新的研究生培养新机制。博士生教育重点加强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依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国家重点学科,从2014年起启动实施“军队马克思主义骨干人才培养计划”,每年单列35个招生计划用于招收具有扎实马克思主义基本素养的军内外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6年制硕博连读研究生。硕士生教育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重点加强应用型政工人才培养,推行“专业学习+能力训练”两段式培养,第一学年突出研读经典原著和党的创新理论,打牢学科专业基础;第二、三学年实施任职能力全程训练计划,着力提升研究生应用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5.实施育人平台共建工程,探索形成开放合作办学机制

积极探索构建联教联训联研育人模式,在部队建立固定的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在军事学及“三战”学科中全面推行“双导师制”,选聘31名师旅级作战部队(科研院所、新闻媒体单位)领导和专家担任研究生部队导师,实现与部队资源共享、人才共育、联合攻关、共同发展。加强军地深度协同合作交流,发挥南京、上海驻地高校优质资源优势,采取合作研究、交互代培、导师互聘等方式,共建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研创新基地;结合选拔优秀国防生免试攻读博士、硕士学位,设立清华、北大国防生教学实践基地,推进与“985工程”、“211工程”高校建立校级合作机制,拓展人才培养新渠道。

三、进一步推进军队院校学科专业结构优化与特色发展的对策思考

习近平主席深刻指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当前,形势和任务不断发展,国防和军队改革强势推进,军队院校学科专业建设应着眼于建立起适应军队信息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需要的动态调整机制,动态跟踪部队作战力量体系特别是装备、编制、战场建设发展,科学构建新型作战力量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体系[4],更好地服务于高层次应用型军事人才的培养。

1.着眼科学配置教育教学资源,进一步调整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结构

院校教育资源应随着承训任务和部队人才需求的变化而调整优化。针对当前军队院校整体资源不足与局部资源过剩、整体利用率偏低与局部超负荷运转的现状,应坚持以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为牵引,以部队现实需求为导向,聚焦实现强军目标战略要求,定期梳理测算各级各类人才培养需求,找准办学定位、搞好训需对接,将当前基于机械化战争条件下设立的学科专业体系向基于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学科专业体系转变。应集中资源优先发展对培养新型作战力量和新型作战领域人才具有核心支撑作用的军事和工程技术学科,积极扶持和培育与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生成密切相关的战略预警、军事航天、信息作战等新兴学科,适时重组部分不能适应军队建设发展需要和教育转型要求的传统学科,淘汰一些部队需求小、重复设置、缺乏特色优势的学科[5]。应系统设计各级各类院校任务分工和资源配置,加大分类集约培养力度,综合大学和学历教育院校重点发展专业技术学科,加强综合性学科体系建设;任职教育院校强化军事学科、人文基础学科和特色学科专业建设,在打破军兵种界限中整合学科专业资源、归拢培训任务、提高办学效益,增强学科专业建设主动适应部队、服务部队的核心竞争力[6]。

2.着眼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进一步强化学科专业建设特色发展

习近平主席强调指出,军队院校有自己的特点,与地方院校有很大的不同。从学科专业建设角度看,军队院校规模相对较小、人才培养军事指向鲜明,其办学定位和职能使命、学科布局结构和资源分布,不允许也不可能把所有学科全部建设成为优势学科。应着眼于适应军队研究生教育由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需求,着力挖掘特色优势学科资源,努力抓“精品”、办“特色”,紧跟军事斗争准备和军事人才培养需求,大力扶持和重点建设地方不搞、部队需要的学科,地方搞不好、而部队有优势资源和建设实力的学科;依托军队“2110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专业领域,加大对国家级、军队级重点学科建设投入力度,集中力量建设一批与提高核心军事能力密切相关、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特色优势学科;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特别是军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学科,使学科专业建设内涵向瞄准部队建设需要、聚焦能力培养目标转变,促进教学改革、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梯队等诸要素的优化与完善,打造形成特色学科专业品牌。

3.着眼实战化训练标准需求,进一步推动学科专业建设向部队靠拢

习主席指出,院校教育必须坚持面向战场、面向部队,围绕实战搞教学、着眼打赢育人才。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要求进一步推动部队训练向实战靠拢、院校教育向部队靠拢,学科专业建设应切实贯彻“教为战、学为战”的建设理念,重新审视和规划学科专业建设目标、结构体系、战略部署和建设措施。即使是军队院校的通用学科专业,也具有很强的军事应用背景,应在研究领域、课程设置和发展方向明显区别于地方高校[7]。应研究建立院校、部队、训练机构和科研单位合力育人长效机制,采取合作交流、共建平台、聘任兼职导师等方式,推进发展院校教育紧贴部队作战训练、紧贴部队建设发展、紧贴学员岗位任职的联合育人模式[3];围绕“能打仗,打胜仗”制定完善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在人才培养方案、教育教学改革、学科梯队建设、学术科研方向等学科专业建设各要素中贯彻战斗力标准,实现院校与部队、课堂与战场的对接和互补,通过学科专业建设转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和教学科研创新,为开展实战化训练提供有力保证。

4.着眼强化全面质量管理理念,进一步完善学科专业评估常态化机制

军队院校学科专业建设具有鲜明的军事指向性,需要适应战争形态和作战力量需求进行动态调整。而学科专业评估作为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科学有效的使用能够发挥出合理配置学科专业资源、动态调整学科专业布局的导向和监督作用。应着力于建立学科专业建设质量反馈、激励、评估和淘汰机制,紧密结合学位授权点建设,依据教育部《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办法》、《军队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评估实施办法(试行)》,加强学科专业建设项目的年度检查、中期评估和末期验收,建立学科专业建设信息年报和质量评估制度,健全军队学科专业评估常态化机制。军队院校通用学科专业,应积极参加国家和省级学科评估,找准与国内同类学科前沿的差距及在同类院校中所处的竞争地位;军队内部应在目前所开展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评估基础上,尽快构建完善以军队学位委员会为主导、社会专业评估机构和研究生培养单位共同参加的军队学科专业评估常态化机制[6],并能够依据评估结果及时作出处理意见,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R].人民日报,2013-11-16(1).

[2]时景秀,陈爱平,刘伟斌.关于军队院校学科专业建设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3):58-60.

[3]毛笑冰.从6个关键词看2014年全军院校教育工作[N].解放军报,2014-02-15(5).

[4]杨学鹏.点击军校教育十大亮点[N].解放军报,2014-02-15(5).

[5]张瑞忠,苏梁波.着眼战斗力生存模式转变需求,扎实推进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2(S1):80-62.

[6]朱爱红,赵清华,范振东.我国军队院校学科分布与发展现状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5):32-36.

[7]李俭川,李彦武,甘可行.科学定位军队研究生教育[J].中国军事教育,2010(2):37-40.

(责任编辑赵清华)

苏梁波,南京政治学院军队政治工作学博士后,训练部教务处副处长,南京210003;李向东,南京政治学院训练部军事训练基地政治委员,南京210003。

2014年“全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讨会”专项课题“军队学位授权点评估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YJZX14C06)

猜你喜欢

授权点军队院校军队
混合式教学在军队院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开战!过年也不停火的古代军队
我校成功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新增80多个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
军队的4月1日
山西9所高校 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
军队组织形态解读
湖南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不再“终身制”
军队院校军体训练风险管理研究
用强军目标指引军队院校校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