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三化”理念 提升教育科研水平

2015-03-01郭崇江徐汉升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5年7期
关键词:三化教科研课题

郭崇江 徐汉升

(乳山市第一中学,山东 乳山264500)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科研兴校”的教育理念也逐渐深入人心,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很多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已经认识到教育科研的重要性,并逐步探索创新的、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近年来,我校把教科研工作作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学质量的动力源泉,明确人本化、特色化、实用化教学理念,推动教师教科研水平和教学效益不断提高。

一、完善三项机制,建设人本化的研究环境

教师是教育科研的生命,是教育科研的中心,是教育科研的主体,教育科研工作必须以教师为本。[1]教师只有不断创新、主动进行教育研究,才能真正实现“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教育梦想。对此,我们通过完善三项机制,积极为教师营造健康的科研环境,促进教学研究,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1.完善培训机制,使教师“会研究”

制度是实践的保证和依据,学校培训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最终是为了提升教师的素质,“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我校通过完善培训制度,促使教师向“会研究”转变。一方面,针对部分教师理论基础薄弱的实际情况,积极实施教师全员读书工程,向每名教师赠送《教育三十七度二》《教学管理创新细节》等书籍,在此基础上开展优秀读书笔记展评、学习教育理论演讲比赛等活动,帮助教师提升理论水平,奠定研究基础。另一方面,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每年自主选派教师外出学习,近至潍坊、临沂、青岛,远到广州、北京、上海,引导教师开阔教育视野,避免闭门造车。

2.完善激励机制,使教师“想研究”

激励机制是提高管理效能的一种有效手段,能在很大程度上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激发教师工作与学习的行为。[2]为营造浓厚的教科研氛围,加大对教师的“充电”力度,鼓励全体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加强自修意识,我校从三个方面强化激励和引导:首先,领导带头参与。学校领导对课题研究给予了全方位支持,校长联系市农业局和有关村镇,为综合实践课题组搜集新农村建设方面的研究信息提供了极大方便。其次,激励全员参与。把教科研工作纳入教师综合考核,在业务考评中拿出1/10权重,从课程开发、继续教育、发展成果三个方面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评价,有效激发了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第三,典型带动参与。对教科研成绩突出的教师和学科组,除了兑现考评政策,还给予物质奖励,在宣传栏中张贴光荣榜,以实实在在的荣誉激励教师主动参与教科研工作。

3.完善保障机制,使教师“能研究”

保障机制的原意是指保证机器各部分能够正常运作的有效的作用方式和运行关系。教育学领域下的保障机制属于教育的功能机制范畴,一般有物质保障(基础)、精神保障(导向)、制度保障(核心)三个方面,在教育的运行过程中,这三种方式一同运行并发挥其最大作用。[3]我校从三方面建立完善的保障制度,促使教师“能研究”:首先,在经费保障方面,鼓励备课组或课题组自发组织外出考察学习,并邀请教研员来校指导,及时足额报销经费。其次,精神保障方面,每周为每个备课组预留出两个半天的集体备课时间、每天预留出2课时的每日研讨时间、每周五下午留出2课时的时间进行周总结剖析,为教师提供充足的时间,减轻教师的精神压力。第三,在制度上,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赏罚分明,以此来激励教师自主参与教研。

二、搭建三个平台,实施特色化的校本教研

以校为本的教育研究,就是将教研的重心转移到学校,要求校本教研必须从学校实际出发,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开创符合学校实际的特色化教育科研之路。开展有效教学研究,不仅提高教师教学及科研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还减负增效、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办学水平。[4]我校紧紧围绕有效教学研究这个核心,积极创建三个平台,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形成自己的特色。

1.创新平台

创新平台以学生为主体,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问题意识及合作意识、动手能力作为高效课堂目标,创新课堂方式、方法,提高课堂效率作为高效课堂的最终目的。教师要在已有课堂平台的基础上优化、创新,使课堂45min真正做到减负增效。

我校经过深入调研、自主探索,创造性地提出了“163”高效课堂。“163”高效课堂的概念有两层含义:课堂结构上,围绕“教学目标”一个中心,落实“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点评拓展、总结检测”六个环节,建构“自我感知、合作深化、点拨提高”三个课段;课堂时间上,按1:6:3的比例分配,自我感知阶段占10%(即5min),合作深化阶段占60%(即27~30min),点拨提高阶段占30%(即10~13min)。这一“高效课堂”在全市高中推广,获山东省“十一五”地方教育创新成果三等奖。

2.制度平台

制度平台包括每日研讨和周公开课两项制度。作为最常见和最典型的教研活动,研讨课、公开课是学校教研活动的主要形式和重要载体,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科研水平,壮大师资力量,提高师资综合水平,学校强化研讨和公开课制度,为高效课堂的创建提供师资制度保障。

每日研讨制度:课前,组内教师轮流说课,讨论明确当天授课的重难点、关键点、突破口、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课后,组内教师互相交流课堂上遇到的难点和困惑,重点针对生成性问题和突发事件,讨论最佳解决方案,提高课堂效率。

周公开课制度:各备课组每周安排一名教师执讲公开课并提前一周确定相关事宜,教务处汇总后通过校园网发布公告。讲课之后立即组织评课,每人提出的正反面意见均不得少于2条,确保问题找得准、原因分析得透。如果因走班课程较多无法调课,则安排人员录像,然后组织观摩评课。

3.活动平台

活动平台即高效课堂模式探究达标和高效课堂展示两项活动。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我校倡导以改善乃至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突破口,从而突破应试教育,深化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教科研水平。在此基础上,鼓励教师借助高效课堂模式达标、高效课堂展示两项活动,提高教科研水平,夯实教科研能力。

高效课堂模式探究达标活动按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三个课型分别组织实施,每次活动分试讲、磨课、立标、达标四个阶段,通过全组备课、推选代表参加全校公开课、反复讲研讨课、市县教研员指导确定模式、学校组织验收等环节,使教师能够熟练掌握、规范执行“163高效课堂规范”。高效课堂展示课不限学科、不限人数,教师自主申报校级公开课,其他教师分文理两个系列跨学科听课。我们先后组织了3次高效课堂展示活动,22名教师参加,其中10名教师被评为高效课堂研究先进教师。

三、坚持三个“贴近”,开展实用化的课题研究

当代教育需要的不再是“教书匠”,而是要探讨育人规律、反思教育实践的“研究型”教师。课题研究是教师热爱教育科研成为“研究型”教师的主要形式,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教育课程改革要求,符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能够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主要坚持“三贴近”原则,努力实现研究效益的最大化。

1.贴近新课程理念

教育改革要求教师的课题研究要贴近新课程理念,贴近教育教学实际情况,鼓励教师借助新课程平台,推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发展教师教学艺术;引导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鼓励学生寻求一种适合自己发展的学习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教师借助科研课题平台,积极研究走班教学等热点难点问题。课题“课堂有效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能力的培养”,把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定位为组织者、评价者、参与者,意图通过“三位一体”角色的尝试,进一步发展教师的教学艺术,引导学生体验合作的乐趣。针对我校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较为薄弱的实际,我校以“乳山市新农村建设现状的调查与思考”课题研究为切入点,师生共同对农村生产、生活等发展情况跟踪调研,不断提高教师的指导能力和学生的探究、合作能力。

2.贴近教学实践

素质教育应该针对人的基本品质和发展潜能进行,应该尊重人的本身素质,提高人的智力品质和非智力品质;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适宜的条件,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以及课题研究过程中要贴近教学实践,让师生在实践中共同展现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

围绕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目标,我校共申报8项市县级重点课题。以“163”高效课堂为新课程理论基础,为有效教学课题研究提供了全新的实践平台。各课题组结合“163”高效课堂教学理念,纷纷制定制度、完善措施,使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有机融合。生物课题组每周举行1~2次研讨课、展示课活动,成为高效课堂研究的优秀团队;综合实践课题组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组织学生深入村镇,开展新农村建设问卷调查和“爱老敬老”等实践活动,加深了活动体验,增强了研究实效。

3.贴近专业引领

为激发教师研修内驱力、开发教师专业发展潜能,学校立足教师心理需求,盘点过程绩效,剖析过程疏漏,改革管理模式,通过“请进来”与“靠上去”相结合的专业引领方法,结合相关专家的大力支持,推进课题研究的专业化发展。“请进来”,即各课题组每次召开课题研究例会、举行研讨课和观摩会,聘请教研员参加,虚心听取意见建议,有效解决生成性问题;“靠上去”,即依靠高校等科研机构,寻求高层次的专业引领。“基于新课程标准下的信息技术教与学”课题组聘请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来校与课题组成员面对面交流,学校还先后两次邀请威海教研中心的教研员来校对有效教学课题进行现场指导,对课题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课题研究为学校的品牌建设再添重彩:学校先后承办了威海市高中有效教学课题实验工作现场会、生物学科结题现场会,被威海市教研中心评为“有效教学”、“实践与创新”课题研究先进单位;同时也推动教师向研究型、学者型教师的方向快速成长,在威海市“四名工程”中,物理、生物两个学科组双双入选名课程团队,两名教师成为名师培养人选。

[1]何黎.教师是教育科研的主体[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3(6):27-28.

[2]鲁国富.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工作热情——谈农村教师工作动机的培养与激发[J].小学教学参考,2008(36):3.

[3]孙绵涛.教育管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287.

[4]赵木根,孙惠萍.实施有效教学,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小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6):2-3.

猜你喜欢

三化教科研课题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基于STEAM教育的立体教科研模式构建与实施
关于多维联动教科研共同体的行动策略研究
实施矿井“三化”建设持续提升煤矿机电安全管理水平
“三化”党员评议工作 打造合格党员队伍
班级文化建设要注重“三化”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新常态下兵团三化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
“教-研-修”一体化网络教科研平台的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