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语言的运用应注重学生发展

2015-03-01陈丹飞

学语文 2015年4期
关键词:意见教学效果文章

□陈丹飞

(作者系安徽师大文学院2012级教育硕士 安徽理工学校教师)

毋庸置疑,运用教学语言应在语言的清晰度、亲和度、形象性和丰富性上下功夫。可是钻研的出发点还是教师自己的表述,虽然也重视学生的反应,但毕竟还没有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看待教师的语言,因此不能产生持久效果。为了真正提升教学语言品位,运用教学语言应该以有利于学生发展为本。

一、多用精练隽永的语言点拨,力避罗嗦往复的语言传授。语文老师的教学语言要精美、隽永,不能絮絮叨叨地一大堆陈词滥调,在必要的讲解中,应该要言不烦、深中肯綮地点明要义,切忌无的放矢,夸夸其谈。这样一方面可以给学生以精粹语言的熏陶,另一方面还可留出空白让学生感悟、讨论。例如,教学《人生的境界》,本来文章语言很精粹,学生反复诵读,静心体悟,是能够基本把握的,如果认为是哲学论文,就要进行繁琐讲解,学生反倒会不得要领,如坠云雾。教师如从几个角度进行合理划分,点明精神内核,学生会触类旁通,进入文本的。要达到这种要求,必须深研教材,切身感受,仔细取舍。

二、多用导演式的语言启发学生,让学生 “唱戏”,少用演员式的语言表演,让学生“听戏”。鲁宾斯坦说:“思维通常总是开始于疑问或者问题,开始于惊奇或者疑惑,开始于矛盾。”学生接触文章以后,教师不直接提出问题,而是用诸如“读了文章后,你有什么感受”、“你有无想请大家讨论的问题”、“你有无感到疑惑的地方”之类的话引导学生生“疑”,并以疑激思,以疑引思,最终思而得之。教师按照自己的阅读理解设计问题,深浅度难以适中,过深过难,学生只有望尘莫及,思维因此被压抑;太过浅显,学生又觉索然无味,思维因此而懈怠。如此教师只好自导自演了。我在上《祝福》时和学生进行了换位,学生发问我回答。在我的“导演”下,学生积极地发现问题,大胆设疑,例如:文章的开头,作者笔下的新年气象给人的感觉是什么?关于祥林嫂三次肖像描写老师怎么看的?这个人物的悲剧意义是什么?文章中出现了“我”这个人物,那么“我”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我耐心地一一作答,学生和老师一“唱”一“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多用商量性语言引导学生思考,少用定性语言进行评判。语文重在感受理解,对许多问题的思考允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待学生的讨论意见,应该充分发扬民主,多商量,多议论,不要急于评价定性,“纠偏纠错”。有几种意见,可以说“这些意见都是同学们动脑筋想出来的或体悟出来的,我们是不是再比较一下,看谁的看法更合理些”;有些意见不太合适,可以说“再想想,如果这么表述效果怎样”;有些意见是有问题的,也不要断然否定,而可以采用归谬法,让学生自己在推理中否定先前的意见,摆脱思维困境,在“山穷水尽”处化险为夷,出现“柳暗花明”的奇迹。

四、多用鼓励性语言培育学生的探索精神,少用否定性语言浇灭学生思想的火花。对于学生的意见,不管正确与否,都要认真对待,多用鼓励,少用直接否定,更不能使用讽刺语言,即使是表面看来“荒诞不经”的说法也要从另一个角度发掘其闪光点并加以肯定,引导其探索精神的形成。我们时常见到这样的现象,教师正沉浸在自己滔滔不绝的讲解中,学生冷不丁来一句,教师一时语塞很为尴尬,无法再冷静思考,只能对其施以简单否定甚至讽刺、呵斥,哄堂大笑中,该生羞愧地闭上了问“为什么”的嘴,教学如教师所愿重归井然,但可贵的创新的思想火花瞬间熄灭……令人不禁扼腕叹息。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要想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把着眼点放在学生身上,以利于学生发展为本加强训练。

猜你喜欢

意见教学效果文章
评“小创”,送好礼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没有反对意见
评“小创”,送好礼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