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初中作文的多样化教学
2015-03-01龚海燕
□龚海燕
近年来乡村学校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不够理想,在作文方面的表现是:文章内容空洞,言之无物;语言贫乏,没有文采;立意肤浅,深刻不足……总的来说,语言表达能力欠缺,主题确定缺少深意。每次作文课,学生们纵是绞尽脑汁,也难以写就好文章。这样的“后遗症”之一是教师批改作文时犹如豪饮一杯又一杯的白开水,索然无味。
我们的作文课需要改变。针对乡村中学生的现状,只有立足于现实,遵循乡村学生的身心特点,因材施教,找到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才能让他们慢慢喜欢上作文,进而达到“有话可说”、“言之有物”的境界。
一、走出校门——踏青篇
杜甫有诗云:“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如此佳妙之句如泠泠细水流淌于诗圣笔端,我想,这定然是得益于他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对生命意义的体悟。反观现实教学中,很多学生作文时总觉得脑袋空空,无话可说,文章空洞缺少描写,这就说明他们和生活产生了距离,对周遭事物的变化缺乏特有的敏感,更不用说深入心灵的探索了。如果所有的写作均建立在凭空想象之上,而缺少实实在在的触动,那又怎会写出活生生的文字呢?
于是我决定一改“陈规”,带他们走出教室,与大自然来一次亲密接触。这是乡村学校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正是春意盎然的时节,学生们一扫作文课的阴霾,兴奋地四处张望。我让他们观察春天在哪里,让他们记录最为心动的细节……在这次短短的踏青过后,学生们的文章中多了不少生动的笔触:河中自由嬉戏的鸭子、绯红了小脸的桃花、田野中忙碌的辛劳淳朴的人们,还有羊羔儿亲昵随行那一刻的感动……一上写作课就感到头疼的袁同学在他的 《生如春花》中这样写道:“被禁锢太久,难得出来走走,瞬间就爱上了墙角的那一丛丛不知名的野花。不起眼的小花,虽无人关注,却也生得绚烂。一如现在的我们,在走向成功的路上努力着,等待绽放的那一刻,让人欣喜……”我发现,走进了触手可及的生活,学生们的思维活跃了,情感丰沛了。他们通过仔细观察,认真体悟,发现了身边的美,即使一个小小的细节,也让他们感慨良久。这次的写作课,让我们获益颇多。
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阶段的学生能做到细致观察,紧抓特征,创意表达。因此,让学生循着四季的脚步走出校门,亲近自然,多看多听多体验,养成观察的好习惯,并能从中有所得,真正做到“有话可说”,这有益于乡村孩子写作能力的提高。
二、激发想象——续写篇
乡村中学的学生写作教育现状堪忧的原因,是他们的知识面相对较窄,参加活动的机会不多,以致于眼界不够开阔,思维不甚活跃,想象不够丰富,没有更多新鲜元素的加入,作文显得单薄。高尔基说过:“想象是创造形象的文学技巧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可见,写作中加入合理而有创新的想象,是写好作文的重要途径。
针对乡村初中学生写作缺乏创造性的现象,可以结合现有的课本教材,对其进行再加工,进行扩写、续写、改写等训练。例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我给学生们布置作业:如果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了一位百万富翁像于勒,他们将会有怎样的表现?请结合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续写一段话。经过学习,学生们对课文有了深刻的了解,这有利于他们对续写短文的主题的定位,也使得他们在对现有材料的加工处理中,呈现出各自独特的体验。很快,学生表达的欲望被激发出来,在酣畅淋漓地奋笔疾书中,一篇篇短小精悍的文章就诞生了。他们有的以于勒的成功传递了正能量;有的以菲利普夫妇的自私批判了这个社会名利至上的丑陋;还有的写出了夫妇两人的忏悔,转而成了重视亲情的温暖典型……在这里,我发现了学生创作的无限可能性,文章同时也隐含着他们正确的价值取向,这是令人惊喜的意外收获。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备缩写、扩写、续写、改写等能力,对于乡村中学学生来说,这些形式在培养其写作能力方面是较为理想的。这次成功的续写任务让我看到,其实乡村孩子并非没有能力把文章作好,只是缺少了那根引燃他们思想的导火索。教师应该加以正确的引导,开发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
三、修改作文——交流篇
课程标准中指出,要 “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由此可见,修改作文是完成一篇佳作的最后一道重要的关口。
在我班上,大多数学生都有一个陋习,就是作文写完万事大吉。于是,在批阅的过程中,我常常能看到前后矛盾的故事情节、语句欠通顺甚至完全有语病的段落,更不必说一些用词不当的小错误了。这样的情况在乡村中学作文中是十分常见的,因为学生们根本没有修改作文这个概念,更别说养成习惯了。
于是我要求全班学生作文完成前必须加以修改。以教学习作《这样的画面,让我流连》为例:第一步,学生自己修改,主要找出语法上的错误,保证情节上的前后连贯。我引导学生分析“这样的画面”若是单个画面的呈现,则要注意“言之有序”,合理安排情节。若是多重画面的结合,则需注意材料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前后照应;第二步,同学互改,主要找出错别字,语句欠通顺的部分,并且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是否符合题意。对于“这样的画面”,它既可以指自然环境,还可以指美好的人或事,学生审题时要选出真正能打动自己的画面,即围绕“让我流连”这点来写;第三步,教师修改,主要从大局入手,观察立意是否集中深刻,结构是否合理,遣词造句是否恰当。此文可以表现一个主题,也可以表现多重主题,故而在处理文章结构时,可以指导学生采用小标题的形式标明层次,吸引眼球。同时,如若仅限于“触目”之内容,必会流于肤浅,还是需要“动心”以挖掘内心深处的震撼。
我们提倡,在教师修改时,可以有选择地找一些学生进行面批,首先给予肯定,然后就其中有疑问的部分进行探讨。我认为,这样对于保持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以及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至关重要。
乡村初中的作文教学任重而道远,唯有利用好乡村中学作文教学的特殊优势,深度剖析乡村初中生写作中面临的难题,进行多样化的教学,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好作文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