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境界说辨析
2015-03-01徐锦初
□徐锦初
对于境界一说,古代文论著述丰厚,许多文学大家根据自己的创作实践提出了非常独到的见解,但都没有給出圆满的答案。围绕境界所进行的理论探讨随着历史的演变不断推陈出新,对于境界的争论似乎从来没有停止过。正是在这种轰轰烈烈的争辩中,关于境界的探讨也不断深入,到了清末王国维,在充分融合各家所长的基础上,又结合西方的理论成果,将境界说的理论推向了高峰。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所以独绝者在此。”[1]他在《人间词话补遗》论孙光宪词云:“昔黄玉林赏其‘一庭疏雨湿春愁’为古今佳句。余以为不若‘片帆烟际闪孤光’尤有境界也。”关于辛弃疾词,王国维说:“稼轩《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章法妙绝,且语语有境界,能品而几于神者。然非有意为之,故后人不能学也。”这些论述都把境界作为衡量诗歌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那么,王国维反复提到的境界一词应做何理解?境界和意境之间有没有什么区别?
境界一词是由境和界组合而成的联合式结构的词组,要理解境界一词在文论中的含义必须理解境的含义。境这个词出现得比较早,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解释为疆域,如《孟子·梁惠王下》“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这句话中的境应是这个意思。几乎同时,境又用于指某种精神心态,《庄子·逍遥游》说:“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唐王昌龄在其《诗格》中说:“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2]王昌龄所说的三境显然是指文学作品写出的境地。后来很多人进一步把境结合到文学创作中来理解,有的人认为境是指文学描写的对象,皎然就说过,“诗情缘境发”。也有人认为境应是指作者构思时的心中之境,叶梦得《石林诗话》认为,“意与境会,言中其节”。还有人认为境界是作品所达到的艺术造诣,殷璠评说,“王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一字一句,皆出常境。”[3]
后来境这个词在文学中的含义由于过于模糊而阔大,从它的意项中分化了两个词组,即意境和境界。意境顾名思义即意和境的组合,所谓“意”是指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境”是指作品所描写的对象。好的文学作品往往把意和境有机地组合,即做到作者的主观感情和外在的客观景物相互融合,从而形成优美的艺术形象,这就是意境的内涵,也就是说情景交融。祁彪佳《远山堂曲品》评《唾红》说:“匠心创词,能就寻常意境,层层掀翻,如一波未平,一波复起。”[4]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第三则中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5]他们都提到了意境一词,特别是王国维强调作品中所描写的对象都浸染了作者的主观感情,只不过在作品中的表现形式不同罢了,表现比较明显的属于有我之境,表现不明显的是无我之境。不管是有我还是无我,都是指意境中情与景的结构方式,从根本上说都有我的主观感情存在。
境是一个多义词,除了指文学中的描写对象外,还可指疆界,是一种外在空间的界线,后来这个词进一步引伸到形容人的心理,即人的精神状态,人的心理感受和思想修养所达到的较高程度。文论中所谈的境界应是指这种意义。境界一词出现于文论中大约在南宋时期。李涂《文章精义》说,“作世外文字,须换过境界。《庄子》寓言之类,是空境界文字;灵均《九歌》之类,是鬼境界文字;子瞻《大悲阁记》之类,是佛境界文字;《上清宫辞》之类,是仙境界文字。”[6]境界不局限于词,王国维明确说:“诗词皆然。持此以衡古今作者,可无大误也”、“沧浪之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他把境界作为文学的审美理想。关于境界,王国维有大小之分,他说,“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风鸣马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作者所拥有的思想和艺术修养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作品所拥有的艺术空间和艺术氛围,这种艺术氛围和艺术空间借助作品的意境表现出来。在欣赏作品时,除了把握作品的主题、手法、意境外,还必须进入作者所设定的艺术空间和艺术氛围,才算准确把握了作品,进入了作品的艺术境界中。这种欣赏,不是靠逻辑推理,而是由作品直接唤起的一种艺术体验,也就是说妙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是作者得于心,读者会于意的产物。
综上所述,所谓境界在古代文论中应该是指作者艺术修养所达到的境地,表现在文学作品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艺术氛围和空间。
[1][5]王国维:《人间词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第191页。
[2]王大鹏等:《中国历代诗话选》,岳麓书社1985年,第38-39页。
[3]元结等:《唐人选唐诗》(十种),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58页。
[4]戏曲研究院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六),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年,第44页。
[6]李涂:《文章精义》,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第66-6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