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5年安徽高考语文卷人文性与工具性浅析

2015-03-01高加友

学语文 2015年4期
关键词:工具性命题试题

□高加友

2015年高考终于尘埃落定,作为一名高中语文草根教师,我却在看,在听,在思。重温本人今年3月18日在省教科院、省考试院调研会上《让高考语文命题更科学、阅卷更规范》的发言稿,我认为,今年的安徽高考语文试题兼顾工具性和人文性,可谓“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所谓“潮平”,即命题的“平稳性”。今年是安徽命题向全国命题的过渡之年,命题者必然会立足于稳定,多“守正”而少“出新”。所谓“风正”即命题的指导思想,语文命题必须发挥试题在甄别选拔人才和指导高中语文教学两方面的引领作用。2015年安徽高考语文试题实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较完美的融合。

一、试题的工具性

高中语文“课程理念”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注重应用,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加强与其它课程的沟通,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它具体包括五方面的意思:一是能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二是语文运用要结合学生实际;三是要明确作为传统文化传承者和先进文化传播者的角色;四是要综合地应用语文;五是强调在语文实践中发现和创造。语文学科《考试说明》将课程目标具体化为“考核目标与要求”: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并将这六种能力分为六个层级。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命题应强调语言实用,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文言文字,培养他们具有适应社会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今年安徽的语文命题,注重对考生语文素养的考查,考查和甄别考生在阅读、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方面的能力,从三方面彰显了语文的工具性,一是对字形(T15)、成语(T16)、文言实虚词(T4-5)、句子(T17)、名篇名句默写(T10)等较为纯粹的语言基础知识的考查;二是根据语境对上述知识加以再现、比较、理解推断等基本技能的考查,如浅显的古诗文阅读鉴赏能力(T二)、现代文阅读赏析能力(T三)和写作能力(T五)的考查。

特别是语用题的考查,其工具性表现尤为突出。第18题,在材料的空格处补写恰当的内容,考查考生语意连贯,表达简明的能力;第19题,根据示意图,压缩语段,考查语言表达简明、准确的能力;第20题,根据主题活动拟写标语,考查考生语言鲜明、生动的能力。这类题目,突出语言的学以致用,考查考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体现了语文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的特点。

单纯强调工具性,在实践中的最大弊端是与应试教育、标准化考试相结合,派生出大量枯燥、烦琐、重复、费时费力而效果不佳的机械训练。学习行为具有“工具”的某些特征,这严重扼杀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天长日久,极易产生铸造“平面人”的趋势。2015年安徽语文卷,作为一份高质量的试卷,它立足于人文性,关注社会生活,紧扣时代脉搏,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在读题、解题之中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进而形成健康向上的美好情感和人生态度。

二、试题的人文性

语言文字是最重要的载体,它装载着本民族的优秀文化,装载着人类创造的精神文明。今年的试题重视语文考试的教育功能,以优秀的文化熏陶考生。在命题的选材上,牢牢把握语文工具的人文属性,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吸收人类进步文化。

首先,强调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倡导传统美德,反腐倡廉。习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重要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书记十八大以来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从在孔子故乡曲阜参观孔府和孔子研究院,到“五四”探望国学泰斗汤一介;从政治局集体学习纵论传统文化与国家软实力……命题者紧扣时代脉搏,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发扬,具体表现在今年试卷的论述类文本阅读题的选材及对“中国经典”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阅读理解题的设题。

中华传统美德包含如下内容:仁、义、礼、智、信、孝、悌、忠、廉、耻、勤、勇、敬、恕、谨、俭、忍、友、慈、和等。它们概括了中华民族崇尚的社会生活规范,包括一个人和自己、和事务、和他人、和社会、和自然相互交往的一切原则;我们说的核心价值观的指向就是传统美德。文言文阅读材料《御史梁皙次先生传》中的梁熙,本性纯净,恬淡好静,志趣清雅,不恋官场,廉洁自守,清正爱民;他的操行,集中体现了命题者倡导传统美德、反腐倡廉的立意取向。2014年,我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贪腐工作力度空间;2015年春晚将三个反腐题材节目搬上舞台;同样,作为影响数十万考生的高考试卷必然要接地气,弘扬正气,传播正能量。即便是语言基础题的语言材料也不例外,如15题的辨别错别字题中的 “勤能补拙”、“夙兴夜寐”、“磨砺”、“睿智”等词语从细微处反映了命题人的倡导勤、智、忍、勇等传统美德的价值取向。

其次,倡导全民阅读,提高民族素质。“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小阅读题选材时,突出了经典阅读;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多处写到梁熙的读书好古,享受清静的读书生活。我们认为,命题者的用意是明显的,就是鼓励同学们“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就是强调阅读对于强化文化认同、凝聚国家民心、振奋民族精神,对于提高公民素质、淳化社会风气、构建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当前国人阅读已经深陷危机,促人警醒。国民阅读普遍存在浅阅读,碎片化、功利化的倾向,缺乏应有的深度和品质的追求。2015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李克强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会见中外记者时说道:“希望全民阅读形成一种氛围,无处不在。”“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它与工作方式相结合,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这也就是我再次愿意把‘全民阅读’这几个字写人《政府工作报告》的原因,明年还会继续。”

再次,讴歌自然之美,呼唤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习近平在云南调研时强调新农村建设一定要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2015年安徽高考语文试题中,无论是诗歌鉴赏题中的描写月圆之夜月洒江波、浮光跃金等六幅画面及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渴盼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还是名篇名句填空题中的《蜀道难》、《三峡》、《钱塘湖春行》对雄奇、清新大自然景色的描绘;无论是短篇小说《蓑衣》中描写的如诗如画的乡村美景、塑造的新时期农村青年美好形象,还是语用题 “自然·青春·团队”交友活动的标语拟写,无不体现了命题者对美丽大自然的讴歌和 “让我们在自然中放飞梦想”的立意所在。

当然,命题者还关注生活,强调全球视野和现代意识。从试题所选的语言材料看,有2015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于敏,有东海舰队的实战军演,有亚投行的投资运行,有“大数据思维”下的信息资源共享和校园网络平台建设,有工业机器人的投入使用,有中国特色节目的打造,不一而足,内容涉及社会热点问题的诸多方面。再如今年的高考作文,从综合方面立意,可立意为现象与本质、探索与发现;从作为人的学生的角度立意,可立意为求知与求证、探索与发现、实践出真知;从哲学的角度立意,可立意为表象与本质、内因与外因等。对写作材料的多角度解读,尽显写作的人文性,体现了对人文性的确认和对人文精神的张扬,为考生的终身发展打下精神底色。

毋庸讳言,2015年安徽语文高考命题还是有瑕疵的,如论述类文本阅读题中的个别选枝设题不科学,小说题的考查未能吸收新的研究成果,作文题还不能使考生欢欣鼓舞、一吐为快……作为安徽省自主语文命题的收官之作,不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胆子大一点,步子迈快一点;应考虑到与全国新课标卷的衔接,借鉴全国新课标卷的成果,如在文言文阅读中设句读题,在名句填空题中设情境题,在文学类文本中设客观多选题等;因为高考命题毕竟担负着引领中学语文教学的重任。

然而,瑕不掩瑜,2015年安徽高考语文试题实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完美结合,是一份具有“适当的难度”和“必要的区分度”、能起到“甄别和选拔”作用的试卷。它启示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兼顾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增强学科自信,重视学生学习兴趣、语文素养的培养和语文能力的提高。

猜你喜欢

工具性命题试题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生——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兼谈语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中职数学“工具性”教学模式探究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读《林黛玉进贾府》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