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秦博士卢敖考述

2015-03-01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方士秦始皇

杨 丽

(河南工业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1)

秦博士卢敖考述

杨丽

(河南工业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学院, 河南 郑州450001)

摘要:卢敖是秦时燕、齐一带著名的方士。他因替秦始皇寻仙问药而得到赏赐,又因抨击秦始皇而畏罪潜逃,下落不明。由此可知,卢敖的一系列活动,干扰了秦王朝的正常朝政,导致秦始皇草率发动北击匈奴之战,引发秦始皇采取“焚书坑儒”之举,给秦朝的政坛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加速了秦朝的灭亡。由此可知,卢敖的真实身份应是一位反秦人士的典型代表。

关键词:秦朝;秦始皇;卢敖;方士

一、卢敖的姓名和故里考

卢敖是秦始皇时燕、齐方士的典型代表。关于卢敖的姓名,司马迁称其“卢生”,《淮南子》及后来的文章都称之“卢敖”。综合这些史料,可知,卢生,姓卢,名敖,因曾学习儒学,故司马迁称其“卢生”。卢敖故里在哪里?主要有两种说法:司马迁称之“燕人卢生”[1]卷6《秦始皇本纪》,刘向说其是“齐客卢生”[2]卷20《反质》540,故后人认为卢敖是燕人或齐人。笔者认为,因司马迁和刘向两人生活在西汉时期,离卢敖生活的时代很近,二者记载均可信:卢敖出生于燕地,成年后活动于齐地,后来因抨击秦始皇而被迫避难隐逸,不知所踪,其“子孙家于涿水之上,遂为范阳涿人(今河北省涿州市)”[3]卷73上《宰相世系表》,故而卢敖的后代在秦末汉初之际,陆续迁往涿水一带,成为后来范阳卢氏望族。

二、卢敖的社会身份考

卢敖的社会身份是一名方士。方士源于西周,至战国时代,社会上涌现出大量以阴阳五行说为理论基础,以观星、望气、占卜为技术手段,给社会供应预言、给统治者供应长寿、吉祥、灾异等征兆的人物,称“方术士” 或“术士”,或称“方士”。这种“方士”不再是西周时期的职官,而是兼具医药、卜筮、占验等方术或方伎的士人。当时方士的地位只是一种具有方伎的普通士民,和儒生的地位一样,均属不太高的等级。顾颉刚评价说,秦汉之际“儒生和方士本是同等待遇”[4]10。卢敖的社会身份便是方士。后来,卢敖因替秦始皇赴东海寻仙问药得以奖赏,后被封为博士。“博士”一词发端于战国齐桓公稷下学宫,是对当时博学学者的范称。至秦统一之后,博士成为一种官方称呼,“博士,秦官,掌通古今,秩比六百石,员多数十人”[5]卷19上《百官公卿表》。所以,后世文献典籍记载均在卢敖前冠之“秦博士”。

三、卢敖的主要事迹考

(一)替秦始皇寻仙问药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笃信神仙,迷恋长生不老,向往得道成仙。他曾多次出巡全国,意在面见神仙,以请教长生不老之术,寻求仙人长生不老之药。三十二年(前215年),“始皇之碣石(今河北昌黎北),使燕人卢生求羡门、高誓”[1]卷6《秦始皇本纪》。这次秦始皇来到碣石,梦想在海滨寻找到神仙,获得长生不老之药。适逢方士卢敖客居于此,秦始皇听说卢敖与羡门、高誓均是燕人,便派遣卢敖寻找仙人羡门和高誓。羡门和高誓是战国时期燕国的两位方士,因两人知识渊博,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当地人对其评价很高。后来,两人不知所终,传说他们得到了长生不老之药,得道成仙了。故秦始皇厚赏卢敖,让其入海求仙人不死之药。但碣石山山势高耸,山前大海波澜壮阔,卢敖乘船出海,哪里能觅得仙人踪迹?

(二)向秦始皇奏录图书

卢敖从海上返回咸阳时,并未带回仙人或仙药。因害怕事情败露,招致杀身之祸,为了自保,卢敖“以鬼神事,因奏录图书,曰‘亡秦者胡也’”[1]卷6《秦始皇本纪》。卢敖向秦始皇奏录图书,代天预言秦将亡于胡,这是一个绝妙的计策。因为当时秦始皇认为秦朝最大的外敌是匈奴“胡人”,又适逢秦始皇刚巡行了北部边郡,“始皇巡北边,从上郡入”[1]卷6《秦始皇本纪》,回到咸阳后,萌发北伐戎狄部落的意图,听到“亡秦者胡”,便默认了这句谶语。

(三)鼓吹方仙术

卢敖为了讨得秦始皇的信任和欢心,为了掩盖其空手而归之罪,继续向秦始皇鼓吹其方仙术。卢敖向秦始皇所鼓吹的方仙术基本观点有两点:一是替自己作无罪辩护,甚至是邀功请赏,诡辩说自己之所以没有得到长生不老药,是因为有“恶鬼”为害;二是建议秦始皇淡泊名利,隐蔽行踪,过隐居生活,以躲避恶鬼,才能见到神仙,得到长生不老仙丹。卢生鼓吹秦始皇秘不见人,可能是为了隔绝他的言论,杜绝有人向他指责方士。

(四)抨击秦始皇

秦始皇多次派卢敖等众方士前往各地寻找仙人和仙药,钱财花了不少,但仙人和仙药却一直没有找到。卢敖害怕被治罪,便找侯生商量,两人对秦始皇进行大肆抨击,并密谋逃窜。

(五)畏罪潜逃

卢敖和侯生等因背后抨击秦始皇,认为“吾党久居,且为所害”[1]卷6《秦始皇本纪》,“于是乃亡去”,归隐山林。秦始皇听说卢敖潜逃,大怒,曾下令搜捕,终因未得而作罢。《淮南子》记载了卢敖遭遇仙人的经历,令卢敖的出走充满了神秘色彩,许多道教典籍都称卢敖为仙人或神仙。

卢敖避难隐居之地到底在哪里?《中国人名大辞典》说:“卢敖,秦为博士,避难于卢山,今山有卢敖洞。”[6]关于卢山位置,民间一般有两种说法:一是河南的卢氏山(今冠云山),《元和郡县图志》就有记载:“卢氏县,本汉旧县,春秋时西虢之邑。地有卢氏山,或言卢敖得道于此。”[7]卷6《河南道·虢州》162-163后人为了纪念卢敖,还在卢氏县城东6公里的伏虎山腰,建有卢敖洞和卢仙庙。二是位于山东诸城县境内的故山(今卢山),根据笔者所掌握的史料,认为山东诸城县境内的故山比较可靠。

其一,河南的卢氏县名起源,早在卢敖之前就已有之。据《竹书纪年》记载:“晋出公十九年(前456年),韩庞取卢氏城。”[8]卷15《洛水》1293。可见,是先有卢氏国,后有卢敖其人,历史上不可能有先代之国名起源于后代之姓氏。此外,卢氏山命名可能是因城池之名而命名。《水经注》记载:“洛水又经卢氏县故城南。……有卢氏川水注之,水北出卢氏山,东南流经卢氏城,东而流注于洛水。”从这一段记载看,不仅提及卢氏山,还有卢氏川和卢氏故城,“很可能是因该山、川皆无准确之名称,乃以故县城之名代称之”[9]。

其二,卢敖在为秦始皇入海求仙药之际就已经以“齐客”身份居住在碣石山一带,对碣石山地形比较熟悉。山东诸城秦时属齐地,离咸阳较远,而豫西的卢氏山,毗邻咸阳。卢敖因未能在海上找到秦始皇索要的长生不老药,逃到远离秦始皇的碣石山深处的山洞里,隐姓埋名,可能性较大。

四、卢敖对秦国政治的影响

(一)干扰秦朝正常朝政

卢敖等人因寻仙问药未果,忽悠秦始皇,让其避恶鬼,“恶鬼避,真人至”,并且行踪不能为人臣知之。深信方术和方士的秦始皇,完全按卢敖等游说的办法去做。他幻想自己就是真人,于是秦始皇“自谓真人,不称朕”[1]卷6《秦始皇本纪》。把咸阳城里无数宫殿用甬道连接起来,“令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复道、甬道相连,帷帐钟鼓美人充之,各案署不移徙”[1]卷6《秦始皇本纪》,过起了隐居生活,甚至以泄露隐居秘密为名尽杀随从和侍卫。秦始皇受卢敖等人愚弄,甘愿上当受骗,变得愚昧残忍,隐居遁形,自绝于群臣和民众,而成为孤家寡人,乃至朝纲松弛,放松了对权臣的约束和限制,出现李斯和赵高等人的权势膨胀。卢敖等人的言行,离间了秦王朝的君臣关系,严重干扰了秦朝的正常朝政,削弱了秦朝的有效统治力。

(二)引发北击匈奴之战

卢敖等人入海未能带回秦始皇所期盼的仙人或仙药,为了糊弄秦始皇,乃献“亡秦者胡也”之图谶。没想到这种图谶合秦始皇北伐匈奴之意。秦于是发兵攻打匈奴,取得了匈奴的河南地,看似成果颇丰,其实为后来秦的速亡埋下了祸根。

其一,秦朝尚不具备大规模打击匈奴之实力。秦统一之初,百业待兴,新的社会秩序尚未建立,社会经济尚未恢复。“夫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未瘳”,六国反秦势力还暗流涌动,直接威胁着新生的统一王朝,故“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务修众庶之和”[1]卷88《蒙恬列传》为首要任务,对匈奴进行大规模战争的国内条件还不具备。

其二,亡秦者非胡人。秦始皇时期中国北方草原有三个实力较强的游牧联盟:匈奴、东胡和月氏,这三个游牧部落的实力情况是“东胡强而月氏盛”,匈奴的势力相对弱小,且内部又存在着头曼和冒顿父子争夺继承权的矛盾,故当时匈奴尚不具备威胁秦朝的实力,秦朝的劲敌应是东胡和月氏,故“灭秦者胡也”,纯属谎言。事后证明,灭秦的也确实不是匈奴,而是祸起萧墙,是秦朝的继任者胡亥。

其三,激化了秦与农民之间的矛盾。秦始皇分不清国内外的局势,一心灭胡。正是因为秦始皇大规模攻击匈奴,然后用举国之力修筑长城,不顾人民疾苦,对民众实施暴政,加剧了秦王朝统治者与农民之间的矛盾,结果必然引起农民阶级的不满,从而导致农民大起义。陈胜、吴广在修长城的路上,揭竿而起,敲响了秦王朝灭亡的丧钟。

(三)引发“焚书坑儒”惨案

卢敖的逃跑,激怒了秦始皇,成了坑儒的导火索[10]。作为长子的扶苏当时头脑很清醒,进行劝谏,但盛怒之下的秦始皇,失去了理智,听不进扶苏的劝谏,反而对扶苏进行惩罚,“使扶苏北监蒙恬于上郡”,于是查处“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1]卷6《秦始皇本纪》。这就是所谓坑儒之事。这种武断、残暴行为,不仅没有巩固秦朝的统一大业,反而动摇了秦朝的统治基础。因卢敖等方士引发的坑儒惨案,引起了全国人民对秦始皇的仇恨和诅咒。同时,公子扶苏也因强谏秦始皇而被贬到边境监军,导致皇位继承权不明,为日后赵高、李斯、胡亥等阴谋篡权埋下了祸根。

关于卢敖其人,明代的陶宗仪罗列了卢敖的三大罪状,认为卢敖祸害百姓,坑死应该[11]303-304。对此,笔者认为陶先生的评价过于苛刻。秦与六国之间的矛盾,并没有随着中原大一统的实现而消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秦与六国贵族及其依附士人之间的政治较量以新的形式出现,以统一与分裂、是今与是古的形式表现出来。卢敖便是当时反秦人士的一个典型代表,他以方士身份作掩护,利用方术、方技等道术,抓住秦始皇对仙人、仙药的迷信心理,替其入海寻找所谓仙人、仙药及仙境,效法战国时期的郑国,以疲惫秦国而达到反秦的政治目的。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2]刘向.说苑译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欧阳询,宋祁.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

[4]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5]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6]方宾观,等.中国人名大辞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21.

[7]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M]. 北京:中华书局,1983.

[8]郦道元,注.水经注疏[M].杨守敬,熊会贞,疏.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

[9]王显凤.卢氏县名考辨[J].黄河文化,2011(3):27.

[10]陈淑霞.文人、文祸、典籍——从《史记》看秦始皇的“焚书”“坑儒”[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4(6):96-100.

[11]陶宗仪.南村辍耕录[M].北京:中华书局,1997.

(责任编辑:高士荣)

收稿日期:2014-10-20

基金项目:河南省规划办项目(2014BLS007);河南工业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2013FRJH16)

作者简介:杨丽(1972-),女,河南郑州人,河南工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史。

中图分类号:K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817(2015)02-0104-03

On Doctor Luao in Qin Dynasty

YANGLi

(Schoo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engzhou 450001,China)

Abstract:Lu Ao is a famous alchemist in Qin Dynasty,who was rewarded for researching the special medication for Emperor Qin.But he fled away because of criticizing Emperor Qin. Lu Ao’s series of activities interfered with the normal state of Qin Dynasty,and accelerated the perish of Qin Dynasty. Therefore,the identity of Lu Ao should be an anti-Qin warior.

Keywords:Qin Dynasty; Emperor Qin; Lu Ao;alchemist

猜你喜欢

方士秦始皇
MYTH AND MECHAS
宰相府的门与方士的驴
方士英:“点石成画”的石影雕艺术家
宰相府的门与方士的驴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方士缔造的中医史诗
甘罗巧辩秦始皇
秦始皇忆师
后世文学对《搜神记》“方士”故事的继承
三十六计之偷梁换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