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方士英:“点石成画”的石影雕艺术家

2020-08-29钟荷

百姓生活 2020年4期
关键词:錾子英石方士

钟荷

方士英在进行石影雕创作

石影雕,是在传统石雕的基础上发展的独特的石雕工艺。创作者用金属工具不断凿击花岗岩,经过千万次不同力度、不同方位的纯手工敲凿,黑色石材表面出现一个个或白或灰的圆形小点,点连成线,线连成面,通过点的大小不同、深浅不一及疏密有致的艺术创作,充分体现画面的明暗及层次结构形成摄影效果,其画面细腻逼真、古朴高雅,且材质坚硬,可长久保存,堪称“中华一绝”。

因为热爱,她走上石影雕艺术之路

石影雕是河北省吴桥县的传统民间艺术,它起源于清末,至今已传至第五代。吴桥县民间石影雕艺术家、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方士英,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吴桥石影雕技艺的第五代传承人,她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方士英1971年6月出生在山东德州的一个农村家庭,因为家庭贫困,她读到小学四年级就辍学回家帮父亲种地了。方士英从小喜爱美术,没事就在纸上画画。1993年,22岁的方士英经人介绍,嫁到了河北沧州吴桥县。199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方士英见到了石影雕作品,便立刻被这种独特的工艺迷住了,下定决心要学石影雕。

石影雕的制作过程与画家作画颇有几分相像。一把足有两斤重的铜制錾子(錾子头是坚硬的合金),就是“画笔”;黑色的天然花岗岩放在木架上,如同画布。一幅石影雕作品,是由錾子无数次的点击制成的。第一次拿起沉甸甸的铁錾子练习,方士英感觉不得要领,她有点儿心急,练了整整一天,练得手指又疼又肿。

日复一日地坚持练习,方士英渐渐掌握了石影雕技艺。雕刻人像是最难的,但她在这方面很有天分,仅学了半年多,就雕出了七八幅不错的作品。1999年9月,经朋友介绍,方士英来到北京友谊商店租了一个位置,一边创作一边售卖石影雕作品。在友谊商店,她创作的第一幅作品是1973年由意大利记者拍摄的那幅周总理最经典的照片。完成之后,方士英特别满意,把这件作品摆在了最醒目的地方,每个看到这幅作品的人都会驻足凝视良久。

方士英在友谊商店一待就是好几年。因为日夜创作,方士英身心疲惫。2005年底,她离开北京回到家乡,不仅为了休整身体,更为了能远离喧嚣,走上真正的艺术创作之路。

方士英石影雕作品《开国领袖毛泽东》

方士英石影雕作品《邓小平像》

坚持手工创作,作品栩栩如生独具神韵

近年来,很多人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放弃了手工雕刻,改用机器雕刻。对此,方士英说:“机器雕刻虽然大大提高了速度,但作品失去了手工作品的神韵和灵气,尤其是对于人物的刻画,没办法做到传神。”机器制作一幅石影雕作品只需要2个小时,而方士英一直坚持手工创作,她的很多经典作品,如果一切顺利,创作时间最少也得一个星期。每一秒,她要敲击4次,1分钟是240次,而她几乎每天要创作十多个小时。这意味着,一幅石影雕作品的诞生,最少需要100多万次敲击。

在创作中,方士英将摄影光学效果与绘画筆触技法相结合,突出石影雕作品的神似与立体感。她的作品栩栩如生、独具神韵,尤其是人物肖像,惟妙惟肖,令人叹为观止。方士英说,人物的面部表情、立体感是靠黑白灰来体现,黑白灰是靠手腕上的力度来掌握,力度的大小要用心和眼睛来控制,必须心手合一,恰到好处。眼睛是人物肖像最关键的地方,做石影雕最难雕的就是眼睛。“眼睛里打的点,大一点不行,小一点也不行;黑一点不行,亮一点也不行。只要差一点,表情就变了。”做了20多年的石影雕,方士英坦言,直到现在,每次雕到人物的眼睛,她还是会非常紧张,全神贯注,甚至不敢呼吸,生怕呼吸影响了手上的力度。

20多年来,方士英创作了近千件石影雕作品,多次在国内参展并获奖,有多幅作品被国内多家博物馆和个人收藏。

在方士英的申请下,2013年,吴桥石影雕技艺被列入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方士英成为吴桥石影雕技艺的第五代传承人。

“我是把自己对生命、对艺术的热爱融入到自己的作品里,每一幅作品都是全身心投入而成。”提起自己热爱的事业,寡言少语的方士英身上便有了特有的光芒。现在,除了创作之外,方士英一有时间就教儿子学习石影雕。方士英说,她最大的心愿就是成立自己的一个工作室,能为她的众多作品找一个可靠的家。她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石影雕艺术,共同把这门具有独特魅力的技艺传承下去。

方士英石影雕作品《周恩来像》

方士英石影雕作品《蒙娜丽莎》

方士英石影雕作品《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像》

方士英石影雕作品《吹箫姑娘》

猜你喜欢

錾子英石方士
石雕
石 雕
生命的硬度
弄月
宰相府的门与方士的驴
宰相府的门与方士的驴
没瑕疵、纯手工这才配得上做国礼
山高人为峰
以英石的名义复兴传统赏石文化——2017第二届中国英石精品展
英州文人话英石——上海《始北山房》英石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