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游式学习追求课程文化的幸福感
2015-03-01陈丽霞顾日新陈小军
陈丽霞 顾日新 陈小军
(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中学,江苏 苏州 215021)
课程研究
畅游式学习追求课程文化的幸福感
陈丽霞 顾日新 陈小军
(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中学,江苏 苏州 215021)
畅游式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沉浸其中,自由快乐地学习、比较顺畅地克服学习障碍、全面深入地掌握学习内容。在开展畅游式学习中,我们进行了三大学习场馆的大改建、数字化教学理念的大提升、社会实践拓展和国际交流。确立并构建了“星”系列、“海”系列校本课程。学校内网开设了“好课大家谈”专栏、翻转课堂实践与微课程资源开发,将网络动态管理与星海教科研数字化平台相结合,多角度、多途径、多层次地建构了新的网络课程,开展了资源应用与畅游式学习并行的行动研究。在此项活动中,教师教学理念不断革新,并将收获的经验逐渐推广,收益颇深。
畅游式学习;课程文化;行动研究
“中学网络课程促进学生畅游式学习研究”是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中学(文中简称星海)承担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也是星海全力打造的省精品课题。在省、市、区各级教育科研部门、专家的悉心指导下,开题三年来,课题研究阶段成果不断涌现。
畅游式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沉浸其中,自由快乐地学习、比较顺畅地克服学习障碍、全面深入地掌握学习内容。简言之,即欢畅地学、顺畅地学。畅游式学习是一种理想的学习状态,在此状态下的课堂具备情感流动、思维跃动、反馈灵动和全员互动四大特点。畅游式学习是一种动态的情趣学习过程,是实现以畅游追求敞亮课程文化学习幸福感的一个重要路径。“畅游”是人的一种心理状态,也是一种大脑思维活动,投入了丰富的情感,才会有活跃的思维;“畅游式”学习的课堂一定是师生灵感的火花四处迸溅,动态生成出精彩的反馈,往往这种个体的灵动反馈会激起集体的脑力风暴,从而提升出更美、更深、更优的课程文化学习的幸福感。畅游是一种有目标的学习心态、一种向上的学习境界,而益智游不仅要有学中游的广度,更要有游中学的深度,即游要有滋、有味,更有度,是畅游式学习所倡导的最理想的境界。
一、畅游时空的建设与延伸
1.三大学习场馆的大改建
课堂是学校教学的最重要的阵地,立足高效课堂、关注本真教学、研究畅游课堂三者缺一不可。正基于该课题课堂研究和课堂教学的需要,我们根据教室功能和数字化大变革的要求,将学习场馆分为日常教室、数字化实验室和未来教室三大类型,三大学习场馆相辅相成,体现既有“塔基”的厚度,又有“塔尖”的高度两大原则。一是学校日常教室就是多媒体教室,每个教室均配备多媒体计算机、液晶投影仪、数字视频展示台、中央控制系统、投影屏幕、音响设备等多种现代教学设备。教师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系统将教学内容直接投影在大屏幕上,并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运用这种方法传递信息比较直观、明了,可以从视听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观察问题、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二是学校数字化实验室就是奥林匹克实验室。2011年底在中国数学教育研究会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曹一鸣先生的指导下,学校启动了依托信息技术的数字化教学场馆建设,2012年底,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数字科学家实验室”倡导者项华教授来校推介数字科学家课程,进一步推进了学校数字化学习场馆的改建进程。目前星海学校适合拓展性学习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奥赛实验室已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三是星海学校未来教室就是智慧型高端教室,此类教室具有“SMART”五维度的优势特征。2013年,在中央教科所王素研究员的指导下启动“未来教室”建设,2014年9月“未来教室”正式投入使用。总之,以上三大学习场馆的使用,对星海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实践都产生了积极影响,促进了办学质量的提高。
2.数字化教学理念的大提升
数字化校园文化建设的打造是星海课题行为文化建设的重点与难点。一所学校有什么样的主课题,就有什么样的校园文化引导意识,就有什么样的师生群体对教与学所呈现的独特方式,就有什么样的教师职业境界,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求知路径。为此,学校从三个方面来研究学习本课题开展的基本策略和路径:第一,谁来开展行动研究。这无疑是课题研究的亲历者和实施者,推进校园文化的主力军——我们的教师。研究课题、理论学习与培训都不可少,截至目前,学校已安排多名教师参加学校、园区、苏州、扬州、南京、山东、北京等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培训活动,同时每年还安排高二学生到上海知名高校复旦、交大等大学实验室实践操作,开拓了眼界,提高了认识。第二,怎样引领行动研究。学校尝试以星海英才孵化网为平台,在学生进行数字化课程的学习中,不断研究在试水—畅游—深潜三个不同阶段,让学生进行畅游式学习,可自主选择、使用和调控学习程序、规则、方法、技巧、资源等一系列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应用能力。第三,如何提升研究。我们在提升研究中挖掘三大亮点,这也是“中学网络课程促进学生畅游式学习研究”课题研究的示范点:一是完善星海科技创新网。该网有科普动态、星光灿烂、作品展示、竞赛速递、创新课堂、资源环境、校科技节、暑期科技活动和科普影院星海等,供学生选修学习,同时结合星海科技网,便于学生观看到网上的一些科技实物,星海还建有“绿洲国际”校园生态科技长廊,这也是全国首个政企校合作的校园生态科技长廊。长廊以绿色生态、绿色科技为主题,分为企业LOGO展示区、科技发明区、液晶触屏互动区、绿色科技产品展示区等。二是创建星海生命科学研究网。将科学实验实践与网络信息传递交融在一起。2013年在园区生物纳米公司的资助下,星海实验中学生命科学工作站在独墅湖高教区全面建成并开始使用,工作站配置了该课程的重要仪器原子隧道显微镜,开设了“数字科学家”课程。该课程是基于计算机手段或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验,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同时体会科学思想和方法,理解数据探究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探究的基本技能,体验数据交流与传播的价值,成为学生探究生命奥秘的场所。本课程自2013年9月开设以来,星海学生在生物教师尹德光的带领下每学期多次进行生命科学研究,并通过网络将学生培育的花草图像、数据传输给培育花草的星海小主人。星海主办的生命科学工作站得到了教育部有关领导的高度肯定。三是发展智慧课堂新方向。2014年11月学校张一哲老师就是借用未来教室向参加江苏省中华成语研究会的与会代表上了一节“三语解读吕氏春秋中的成语典故”课,未来教室环境下的师生互动能实现网络助教与助学最优化,得到与会代表的较高评价。
3.社会拓展——追思红色革命足迹
以畅游为核心理念的开放型研学路径,是学生体验生活、对接社会、感悟人生的重要载体,也是星海大胆向社会展现敞亮课程文化的一种模式。2011年7月起,学校高一年级全体师生来到“中国红军第一县”安徽省金寨县,进行“追寻红色足迹,情系大别山区”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课程。该课程受到了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的重视,《人民日报》记者也进行跟踪报道,并获2014年教育部研学旅行校本课程育人功能最佳案例。该活动课程研学内容可谓丰富多彩,不少学生及时将自己的感悟发在自己的微博、微信上,其独特的体验和感悟,成为星海学子人生的珍藏。
4.国际交流——融和理念承载愿景
学校中外师生通过SKYPE平台视频交流的形式,就环境教育主题开设“空中课堂”学习与交流,此绿色对话活动成为“绿洲国际、联动全球”环保教育推广行动的重点内容之一。2012年6月,星海师生原创环保歌曲《聆听自然的声音》唱响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大会。2014年12月星海低碳歌《聆听自然的声音》MTV还获得全国影视节目校园综艺类银奖。
二、六大支撑的确立与物化
1.“星”系列、“海”系列校本课程
在校本课程建设中,星海出版了“星”系列和“海”系列两大套丛书,涵盖14个校本教材:《风骚与乐府》《你我依然在红楼》《数学竞赛简明教程(1)》《简明高中英语语法》《高中物理奥赛指导》《化学·技术·社会》《你的生物学》《苏州成功企业家发展之路探究》《古韵今风华夏情历史篇》《古韵今风华夏情地理篇》《蜡染》《数据结构基础》《星海法语校本课程》《国际理解》。星海高一学生研学旅行暨追寻红色足迹,情系大别山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课程,无疑是星海校本课程中的一大亮点之一,本实践课程分三大课程模块:学科拓展(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美术)、劳动体验(栽种、收割、采摘、加工、除草)、实践活动(星空诗会、篝火晚会、今天我掌勺、社会调查、自然考查、爱心支教、义卖捐赠、摄影比赛、征文比赛)。学生在研学过程中通过微信、微博、QQ来分享自己每日的见闻,活动结束后各小组成员还须合作完成社会实践调查研究报告书。
2.学校内网开设“好课大家谈”专栏(学生叫好、教者要好、同行说好)
以学论教构建高效课堂,是星海以研促教的终极目标。以研促教重在过程的研讨与交流,为此,我们在学校内网开设了“好课大家谈”,这无疑成为星海创新科研中耀眼的亮点之一。截至目前,星海教师就校内外的常态课、公开课、研讨课、示范课、督导课畅谈自己的认识与见解,在热烈的互动交流中潜移默化地成就个人的专业成长。例如,学校英语老师陈曦听吴江中学的课后写了《同题异构,相得益彰》、陈丽霞校长听了同行沈月芳老师的历史课后写了《问题导向,清晰流畅,简约明快,效果显著》、邹仁丽老师听了教研组长徐申叶老师的课写了《追求一份灵动》、王素珍老师听了老教师季厚鹏的课写了《简约明快的课堂结构,注重实效的课堂教学》、语文老师王楠楠听了平江中学蒋少鸿的课写了《图文见画意,读写求拓展》、物理老师夏星伟听了平江中学汪玲、周正扬的课写了《环环紧扣的苏式课堂》、英语老师任强听省常熟中学沈霞萍和新区实验中学支珍老师的英语课写了《不同的风格,一样的精彩》、数学梅滋亚赴省常熟中学听了张慧宇和陈婷婷两位老师的数学课写了《“严谨与活泼,深入与丰富”理科课堂之精华》等等,我们的教师在听课、评课、议课中不断积累、圆融和分享观课经验,同时反思教学行为,对改进教学策略促进畅游式学习找到了自我专业发展的落脚点,至今校办累计收到听课心得42篇,为后续的自身教学和专业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翻转课堂实践与微课程资源的开发
自2012年起,学校通过自我开发和与网络技术公司合作,陆续建立起“Moodle教学平台”“星海英才孵化网”“星海微课学习网”平台。通过这些平台,学校教师完成了“语、数、英、物、化、生、政、史、地”等国家课程、“信息技术、劳动与通用技术、研究性学习”等综合实践课程、“天文、理财”等学校特色课程的数字化教学实践。通过多年实践,学校已经积累了比较成熟的经验,并为园区“生态学习系统”云服务平台的滚动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得到区教发中心专家的高度肯定;依托“星海英才孵化网”平台,学校不断开发建设丰富多彩的网络课程资源,使其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资源检索、网络发布、网络选修课等),并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学习(合作交流、在线咨询、分享共建)。开发网络课堂(网络报告厅、在线答疑室以及远程教学等),辅助教师开展差异性教学,促进师生互动,促进学生主动式、分层式、协作式、研究型的畅游式学习。
4.网络动态管理与星海教科研数字化平台的结合
为了解学生学习的需求,对网络课程进行动态管理,星海课题组通过研究参考文献、学生座谈,制定了网络自主学习调查问卷,随后对星海学校500名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495份。通过数据统计,关于学校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的现状如下:60.1%的学生每周在家上网的时间在2 h左右;53.33%的学生在家偶尔登录英才孵化网;50.95%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教案、PPT、补充练习、试卷、奥赛试题等对自己非常有益;88.20%的学生认为英才孵化网内容条理设计一般;69.52%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自控能力很强。在调研之后,我们开发的自主测试板块,不仅有不同题型的自选题库,更有针对测试结果提供相关网络指导的功能。另外,网络课程的管理也是我们的研究方向,该课题自立项以来,已经不断完善了学业成长版块和家校沟通版块,充分发挥了网络课程的服务功能。
5.多角度、多途径、多层次建构新的网络课程
(1) 拓展社团类型。星海社团在园区比较有名,开展活动有声有色,这是学生自主选择和自我主导的阵地,有模拟联合国、戏剧社、大地音乐社等21个社团。星海社团成立以来,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社团活动的新成员的招募、主题活动的发布、筹备活动的分工、活动过程的展示均借助网络平台。
(2)丰富课程内容。学校课题组先后组织教师开发三级课程即“数字科学家”课程、中学网络课程、微课程等其他课程,课程内容丰富多彩,且具有前瞻性,既有职业指导价值,又有人生规划意义。
(3)加强校际交流。学校借助园区共同体的力量,以学科教学和德育论坛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研讨课、论坛来引导园区骨干教师重视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促进骨干教师自身专业化成长,为探索园区骨干教师凝练教学特色和锻造名师风范提供了可行之径。
6.资源应用与畅游式学习并行的行动研究
结合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奥赛实验室和生命科学工作站的使用,积极研发“数字科学家”课程;依托园区“生态学习系统”云服务平台,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特色课程网络化,形成中学网络课程;结合学校学生畅游式学习情况,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整体进行课程数字化的设计与开发,做好导学案、自主学习任务单、实验任务单、课件、检测试题库、微课程等各类课程资源,与学生进行时空对话,将资源应用与畅游式学习有机融为一体,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仅2014年暑期,为使星海及园区学生“离校不离教”,学校教师在区级以上所授的有证明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网络公开课就达15节。
三、成果与收获
本课题在教学与理念的变革、收获与经验的推广两个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和进步。
1.教学与理念的变革
三年来,星海课题组成员借助知网、图书馆、培训等渠道努力寻找学习资料,刻苦专研,将个人理论学习与课题组集中学习结合在一起,做到学习有笔记、有感悟;大胆创新,将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紧密融为一体,定期举行学习沙龙,开展研究课,交流学习心得。每学期本课题组做到每月研讨会有课题记录,课题研究进展有情况表填写,对课题过程性评估工作能及时掌握,旨在通过学习研讨促进课题组成员科研素质不断提升,以保证课题工作有序、有质量地进行。
2.收获与经验的推广
星海课题组成员在行动研究的同时,强化成果总结和经验推广意识,注重行动研究文本化工作(发掘、总结、提炼),对好的个案和范例及时在校内应用推广,以提高科研成果的应用价值。截至目前,与本课题高度相关的论文共46篇,中文核心期刊11篇,省级刊物25篇,获奖教案12篇,2014年区级以上网络课、公开课共44次。
四、遇到的困惑与问题
1.如何促进子课题与总课题的协调并进
星海课题组认为子课题必须支撑总课题,或者说子课题必须以总课题的思想展开研究。子课题要顺承总课题的研究目标,要细化,彼此之间如何统筹协调呢?子课题如何构建服务总课题“畅游式学习研究”课程体系,形成“幸福指数”很高的星海敞亮课程文化?等等。
2.如何促进网络课程背景下教师指导力的提升
研究教师如何遵循科学规律,开发网络课程资源,从事网络课程教学,优化学生自主性学习,不断提升网络化指导的能力是我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推行的难点之一。
3.如何促进系统管理软件研发的个性化、情趣化、优质化
用网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既要对学生有无学习、学习内容等情况进行统计,也要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反馈测评,这需要相应管理软件进行更新,使每一个教师都能适应网络课程中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实现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重大突破。
4.如何促进英才孵化网与园区云教育平台的资源共享与整合
本课题主要研究成果之一是星海英才孵化网,据统计调查,英才孵化网网络课程资源的储备量与我们的目标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此,我们在积极思考如何促进英才孵化网与园区云教育平台资源的共享与整合?
[责任编辑:黄晓娜]
10.16165/j.cnki.22-1096/g4.2015.09.012
2015-03-13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D/2011/02/473)。
陈丽霞(1965-),女,江苏昆山人,校长,中学高级教师;顾日新(1975-),男,江苏泰兴人,校长助理,中学高级教师;陈小军(1971-),男,江苏海安人,中学高级教师。
G622.3
A
1002-1477(2015)09-004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