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论柳青对陕西当代文学的历史贡献

2015-03-01郭萌

关键词:历史贡献柳青当代文学

【文学艺术研究】

简论柳青对陕西当代文学的历史贡献

郭萌

(西安科技大学 人文与外国语学院,西安710600)

摘要:柳青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作家,在其独特的人生经历中逐渐形成了鲜明的创作理念。这些创作理念所促成的其对农村题材的开掘、对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坚守以及对历史的描摹等创作风格,深深地影响着陕西当代作家及创作,为陕西当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关键词:柳青;陕西;当代文学;历史贡献

收稿日期:2015-01-05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资助(12JK0387)

作者简介:郭萌(1979—),女,陕西榆林人,西安科技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章编号:1008-777X(2015)03-0018-03

文献标志码:A

柳青以长篇小说《创业史》获得了“我国社会主义文学创作的第一流作品”[1]的美好赞誉,他的创作对于陕西当代文学的长足发展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

一、创作理念的形成

早在读书的时候,柳青就十分喜爱阅读文学作品。在后来积极投身革命事业的过程中,柳青翻译、介绍了许多外国革命文学著作,并且创作、发表了许多进步的文学作品。柳青一直非常重视文学作品的现实功用,他立志要通过文学活动实现自己的社会理想和人生抱负。柳青独特的人生经历促使其创作理念的形成,也促成了其鲜明的创作风格。

柳青曾说:“要想写作,就先生活;要想塑造英雄人物,就先塑造自己。怎样塑造自己呢?在生活中间塑造自己,在实际斗争中间塑造自己。”[2]可见,柳青有自觉的“深入生活”的创作理念。这里的“深入生活”,主要指的是深入农村生活,这也为柳青以农村为创作题材奠定了基础。早在延安解放区文学时期,柳青就积极践行《讲话》精神,从1943年2月开始在米脂县做了三年的乡文书,其间,他不仅完成了《米脂民丰区三乡领导变工队的经验——三乡班干部一揽子会上的总结》,还完成了《种谷记》的写作。这部长篇小说,不仅表明柳青对于农村生活有极为真切的了解和感受,而且也显示了他“深入生活”的深度。新中国建立后,柳青放弃了北京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于1952年9月毅然来到陕西长安县安家落户,历时14年。在这里,担任长安县委副书记的柳青,不仅跑遍了全县各乡镇了解具体情况,而且还参加了县委组织的互助组组长训练班,深入开展基层互助组的相关工作。他在日记中写道:“我已经下了决心,长期地在下面工作和写作,和尽可能广大的群众与干部保持永久的联系。”[3]后来,柳青亲历并坚持用现实主义的笔墨忠实地记录下了农业合作化运动这场在古老的中国所发生的巨大的历史性转折。在长安县皇甫村长期蹲点工作期间,柳青经历了农业合作化运动从互助组到初级合作社、再到高级合作社的全过程,并先后结识了众多的农村民众,其中就包括梁生宝、任老四、冯有万、郭振山等人物的原型王家斌、陈恒山、董炳汉、高梦生等人,这些都为他后来创作气势恢宏、事件繁复、结构复杂、人物众多的《创业史》积累了丰厚的素材,奠定了其史诗品格的基础。

二、柳青对陕西当代文学的历史贡献

随着创作的不断深入,柳青的文学作品逐渐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创作风格。这些创作风格在当代获得了广泛而深远的传承,从而突显了其对陕西当代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重大历史贡献。下面,重点以其代表作《创业史》为例,探究柳青在文学创作的诸多方面对于陕西当代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历史性贡献。

1.对农村题材的开掘

农村题材是当代陕西作家自始至终坚守的创作领域,而这一点,当然可以追溯到柳青对于农村题材小说的开创性贡献。1947年出版的《种谷记》是柳青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反映的是农民实行互助合作的过程。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文学期间,柳青还创作了中篇《狠透铁》和长篇《铜墙铁壁》《创业史》,不论是塑造农村基层干部形象还是描写农民的“支前”斗争,抑或是反映两条道路的斗争及社会主义新人形象,无不是立足于农村题材、以广大的农村作为创作源泉。以《创业史》为例,它不仅表现了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的新生活、新面貌,也细致地描写了关中农村的贫穷、落后和农民的苦难生活,尤其是通过对梁生宝为买稻种在县城一家小饭馆吃饭情景的细致描写,表达了农民鲜明的个性和质朴的气质,从中不难体会出柳青对农民贫苦、困顿生活状态的深切关注和深层忧虑。

许多学者对《创业史》做出了很高的评价,明确指出了这部作品在当代陕西作家及创作方面的重要地位和巨大影响力,如“《创业史》是一部历史地探索了中国农民心态变化的无法抹去的作品。可以说,没有《创业史》,便没有浩然等众多作家反映农村生活的长卷,没有今天陕西写农村的作家大军。”[4]“比较起来,柳青的《创业史》对陕西小说写作的影响,远比别的作家要大、要深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柳青,陕西文学就是另外一种样子。没有柳青,陈忠实和路遥的创作,就很难达到现在这个水平。”[5]可见,柳青对于农村、农民苦难生活状态的关注直接影响了后来的陕西作家,他们继续以农村作为主要创作题材,着力展现三秦大地上农民的生产、生活情境。路遥的《在困难的日子里》《人生》《平凡的世界》等作品,都从不同层面和角度表现了农村生活的苦难以及人们在苦难中的奋斗精神和坚韧品质。陈忠实的《白鹿原》,以浓郁的悲剧意识对关中农村、农民的真实生活状况进行了全景式的观照和展现。高建群的《最后一个匈奴》,描写了在陕北黄土高原上农村、农民贫困落后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状态。贾平凹早期的作品,如《商州》《小月前本》《腊月·正月》等,大都是以商州农村为题材,既有对农村风土人情的赞美,也有对农村贫困、落后以及农人愚昧、无知的批判。

2.对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坚守

《创业史》是柳青在“深入生活”的创作理念指导下、在与农民大众长期的密切接触中、在积累了真实的创作资源并对现实生活有了真切感受之后完成的,它忠实地记录了当代中国重大的历史性转折,即社会主义革命为什么和怎样在中国农村发生,也记录了当代社会主义的新英雄人物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成长历程。而这一切,充分体现了柳青所具有的敏锐的观察力和鲜明的思想倾向性,足以证明其作为一个现实主义作家一以贯之的立场。无疑,柳青的创作方法是现实主义的,如果要说得更准确一些,应该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值得强调的一点是,不管柳青的现实主义是革命现实主义还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我们都应坚持正确的历史真实观,即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特定的时代背景之下,对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应有一个具体的、历史的界定。

路遥曾表示:“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柳青一生辛劳所创造的财富,对于今天和以后的人们都是极其宝贵的。作为晚辈,我们怀着感激的心情接受他的馈赠。”[6]可以说,路遥在创作《人生》《平凡的世界》等重要作品时,深受柳青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影响。陈忠实也曾坦言:“在众多作家里头,柳青对我的影响应该说是最重要的。”[7]陈忠实最初的创作具有明显模仿柳青的痕迹,甚至他在1984年发表的中篇小说《初夏》,读来仍旧“像《创业史》,连一些人物都像”。[8]尽管在后来的创作中,陈忠实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对柳青的突破,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白鹿原》仍是以农村为创作题材、以现实主义为创作原则,展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灵魂的史诗性巨著。此外,贾平凹也具有明确的现实主义创作主张,在创作《秦腔》之前他就曾表示:“我的创作视角更接近了生活的原汁原味。”[9]显然,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等陕西当代作家承续着柳青所坚守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以极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忠实地书写着农村的生活环境及农民的生存状态。事实上,“陕西作家偏重于现实主义作为精神而非仅为一种创作方法出现在文学之中,他们追求的现实主义骨子里就是‘求真务实’,就是秦地农人式的朴素理解:‘实活!’”[10]可见,所谓的现实主义,在从柳青开始的当代陕西作家这里,已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文学创作手法了,而是已经深深地渗透到了作家的人生品质和创作理念之中,成为陕西作家及文学创作的一种内在精神指向。

3.对历史的描摹

十七年文学时期,由于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特殊的文艺氛围,使得小说创作普遍呈现出事件繁复、人物众多的创作倾向。柳青的《创业史》是第一部反映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长篇小说,其题名中的“史”本身就表明这部作品立足于“史诗性”的创作倾向和美学追求,“它概括生活的广度和深度,它在现实感与历史感的高度结合方面,它的史诗效果,无疑把我们那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引向了一个新的水平,的确可以说是革命现实主义的重大胜利。”[11]因此,不论是从题材、内容还是从创作风格、创作倾向上看,《创业史》都具有鲜明的史诗性品格。这样一种鲜明的创作风格,深深地影响了后代的陕西作家,他们以自己的作品将其继续传承下去。

新时期以来的陕西作家在新的历史时代中,继续以新的历史性事件为创作背景,表现特定而宏大的历史场景之中人物的生存境况和命运遭际,鲜明地继承了柳青作品气势恢宏、事件繁复、结构复杂、人物众多的史诗品格。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以三部共一百余万字的宏伟篇幅,以改革开放这一特定而重大的历史性事件为创作背景,全景式地反映了城乡生活在改革开放的十年间所发生的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且表现了处于这一历史场景中的以孙少平、孙少安为代表的众多人物的生存境况和命运遭际,尤其是着力描写了当代农村青年在面对人生苦难之时所表现出的斗志昂扬的可贵品质和积极进取的人生姿态。可以说,《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当代农村青年的精神奋斗史,体现出一种气势恢宏、粗犷厚重、雄健沉郁的审美意蕴和史诗品格。另外,陈忠实的《白鹿原》所具有的独特民族文化视角,无疑具备了“民族史”的品格;加之其以纷繁复杂的结构将众多的人物、事件以及情节有机地组织在一起,从而显现出气势恢弘的史诗品格。此外,高建群的《最后一个匈奴》描写的是黄土高原上人们的坎坷命运,是一部有关中国特殊地域的史诗——高原的世纪史。

柳青曾说过,文学是愚人的事业,作家要把六十年作为一个单元。正是对文学抱着这种“愚人”的献身精神,才促成了其巨大的文学成就。柳青对文学的献身精神,同样深深地影响着陕西当代作家。为完成死后有一本可以当枕头的书,陈忠实蛰居乡间五年,完成了《白鹿原》的创作;同样,为了创作出一部“能够安妥作家破碎灵魂的书”,贾平凹离开了优越的城市生活,到条件极为艰苦的乡村去,最终完成了《废都》的创作。处于经济大潮中的陕西当代作家,面对众多的物质诱惑、严峻的精神枯竭以及传统的严肃文学迅速边缘化的现状,依然能够保持质朴、坚韧的人生品质和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显然可以在柳青这里找到些许根源。

[参考文献]

[1]阎纲.《创业史》与小说艺术[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28.

[2]孟广来,牛运清.柳青专集[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42.

[3]蒙万夫,王晓鹏等.柳青写作生涯[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5:163.

[4]涂光群.五十年文坛亲历记[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398.

[5]李建军.论陕西文学的代际传承及其他[J].当代文坛,2008,(2):16-20.

[6]路遥.路遥文集[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562.

[7]陈忠实.陈忠实文集:七[M].广州:广州出版社,2004:426.

[8]陈忠实.陈忠实文集:二[M].广州:广州出版社,2004:488.

[9]张英.文学的力量——当代著名作家访谈录[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157.

[10]韦建国,李继凯,畅广元.陕西当代作家与世界文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16.

[11]蒙万夫.略谈柳青的生活创作道路[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3):74-83.

[责任编辑兰一斐]

Discussing on the Liu Qing’s Historical Contributions toShaanxi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GUO Meng

(SchoolofHumanitiesandForeignLanguages,Xi’anUniversityof

ScienceandTechnology,Xi’an710600,China)

Abstract:Liu Qing is a very important writer in the Chinese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history, the distinctive creation concept is formed in his unique life experience gradually. It was brought about the creation concept of its depen on rural subjects, creation to stick to the principle of the realism and the simulations of historical style, deeply influenced to the contemporary writers in shaanxi province and creation, and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Key words:Liu Qing; Shaanxi;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historical contributions

猜你喜欢

历史贡献柳青当代文学
广东当代文学评论家
FOUND IN TRANSLATION
“无尽”的《创业史》——我的父亲柳青
啊,柳青先生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建构的海外因素
新时代我们向柳青学习什么
《柳青在皇甫》《柳青言论集》出版
近代中国教会大学体育文化的传承研究
浅论艾思奇《大众哲学》的历史贡献及当代启示
浅析川陕苏区妇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