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2015-02-28李忠音

河北医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达拉炎性神经功能

李忠音, 张 军

(1.四川省资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四川 资阳 641400 2.泸 州 医 学 院 附 属 医 院, 四川 泸州 646000)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进入老龄化时期,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50%-75%的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1]。病理学显示,脑梗死病灶由中心坏死区和周围缺血半暗带组成,中心坏死区脑细胞严重缺血,完全丧失功能,而缺血半暗带仍有侧支循环,尚有可存活的神经元,因此,抢救缺血半暗带可逆性损伤神经元是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关键[2]。研究表明,急性脑梗死炎症反应是继发性脑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主要病理机制。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的自由基清除剂,本研究将其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观察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以便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选入标准:①选择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②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③首次发病,瘫痪肢体肌力≤4级;④发病至就诊时间在72h以内;⑤同意进入本研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大面积脑梗死,存在意识障碍,生命体征不稳定;②合并脑出血或活动性出血倾向者;③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等;④对研究药物过敏者;⑤不能配合治疗,完成全部疗程者;⑥合并肺部等感染性疾病。

1.2 临床资料:2012年5月至2014年1月,选择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3-80岁,平均(63.86±8.73)岁。基础疾病:高血压23例、高血脂19例、冠心病10例和糖尿病6例。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40-80岁,平均(63.81±8.77)岁。基础疾病:高血压22例、高血脂17例、冠心病12例和糖尿病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予以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调脂稳定斑块、营养脑细胞等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80495,昆明积大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3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用14d。

1.4 炎性因子检测方法: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7d、治疗后14d清晨空腹状态下采取肘静脉血5mL,待凝固后3000r/min离心10min,留取血清置于-80℃冰箱中集中待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采用ELISA法检测,该操作方法均严格遵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5 神经功能评价[3]:参照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梗死临床神经功能缺损(DNS)评分标准,基本痊愈:DNS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DNS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进步:DNS评分评分标准减少16%-46%;无变化:DNS评分减少或增加在18%以内;恶化:DNS评分增加在18%以上。

1.6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水平比较:两组患者入组时血清hs-CRP水平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7d、14d后,两组患者血清 hs-CR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以观察组患者降低更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例、进步13例、无变化7例和恶化3例;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比较,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8水平比较 (μmoL/L)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水平比较 (mg/L)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TNF-α水平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 7d、14d后,两组患者血清TNF-α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以观察组患者降低更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水平比较 (μg/L)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8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IL-8水平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7d、14d后,两组患者血清IL-8 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以观察组患者降低更甚,见表3。

2.4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价结果比较:观察组患者基本痊愈10例、显著进步14例、进步13例、无变化2例和恶化1例;对照组患者基本痊愈8例、显著进步9

3 讨论

伴随着全球老龄化的速度不断加快,脑梗死的发病率也呈现出日益增高的趋势,而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使脑梗死的临床预后不断改善,导致全球范围内脑梗死的患病率也日益上升。目前对于脑梗死疾病的发病原因以及治疗方法已成为全世界该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研究表明,缺血再灌注损伤和急性炎性反应在急性脑梗死的病情变化进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血清TNF-α、hs-CRP、IL-8是参与机体炎性反应的主要炎性因子[4]。

研究发现,脑梗死后患者血清TNF-a水平升高,其可通过以下途径参与脑损伤:①使兴奋性氨基酸和一氧化氮释放增加,导氧自由基大量产生,造成神经毒性和加重氧化损伤;②刺激急性期反应蛋白合成增多,激活多形核白细胞,诱导炎症细胞向神经组织移行,导致黏附分子表达,加重“瀑布式”的急性炎性反应;③促成凝血状态和血管收缩,增加脑梗死的危险性并加重缺血性脑损伤[5,6]。IL-8是巨噬细胞和上皮细胞等分泌的细胞因子,对中性粒细胞有细胞趋化作用而实现其对炎症反应的调节,生成氧化代谢产物,释放细胞内酶,促进神经组织的炎症反应,参与急性脑梗死的病理过程。当急性脑梗死发生后,刺激肝脏hs-CRP合成增加,在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消耗补体释放炎症介质,促进黏附分子释放,引起血管炎性反应,及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严重程度和预后关系密切,如血清hs-CRP水平越高,持续时间越长,患者预后越差[7,8]。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入组时血清hs-CRP、TNF-α、IL-8水平相似,治疗后,二者血清hs-CRP、TNF-α、IL-8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但是观察组患者下降幅度更大,表明依达拉奉能有效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清中TNF-α、hs-CRP、IL-8炎性因子的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和缺血再灌注损伤,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如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基本痊愈10例、显著进步14例、进步13例、无变化2例和恶化1例,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基本痊愈8例、显著进步9例、进步13例、无变化7例和恶化3例。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自由基清除剂,能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和次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刺激前列环素的生成,减少炎性介质白三烯的产生,从而清除自由基,减少缺血半暗带发展成脑梗死并抑制迟发性神经元死亡;依达拉奉还具有分子量小和亲脂基团的特性,对血脑屏障的通透性高,为发挥药物疗效奠定基础。

[1] 王德任,刘鸣.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0,10(2):91-97.

[2]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1.

[3] Wang Q,Tang X N,Yenar MA.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 stroke[J].Neuroimmunol,2007,184(1-2):53-68.

[4] Bembenek JP,Cz onkowska A.Venous thromboembolism prophylactic methods in acute stroke patients- current state of knowledge[J].Neurol Neurochir Pol,2013,47(6):564-571.

[5] 叶建新,林航,穆军山.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8、TNF-a、hs-CRP 的影响[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7,7(4):277-278.

[6] 白爱国.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 NSE、IL-6、TNF-α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1,51(27):37-38.

[7] 秦娃,李健.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动态变化与预后关系的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6,3(4):145-146.

[8] 诸兴明,杜宇平,万琦,等.早期应用依达拉奉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和C反应蛋白水平及病死率的影响[J].中国微循环,2008,12(4):234-237.

猜你喜欢

达拉炎性神经功能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十天记录达拉维佳能EOS 5DS印度行摄
PCI 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给予依达拉奉的效果评价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高压氧辅助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5-HT、NE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达沙替尼联合氟达拉滨对慢粒K562细胞的抑制作用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