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随便翻翻”到“随便写写”——浅谈生活化阅读和写作
2015-02-28张影
□张影
(作者系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2013级教育硕士中学教师)
我们想要进步,殊不知,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想要得到奖赏,殊不知,与书相伴的每一分钟,都是对人生最好的奖赏;我们想要获得幸福,殊不知,阅读是最浪漫的幸福。可是如今的我们,在喧嚣的城市中每天不停地忙碌着,老师忙着备课、上课、改作业,学生忙着预习、复习、考试,有多少人能停下脚步静下心来好好读读书,写点文字,哪怕是“随便翻翻”、“随便写写”。
曾经看过一个报道: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数量排名第一的犹太人平均每人一年要读书64本,而中国13亿人口,扣除教科书,平均每人一年读书1本都不到。而“24小时不打烊”中国书店的出现则唤醒了深藏在人们心中的阅读渴望,找回了遗失的阅读时光,呼吁中国人要养成全民阅读的好习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深的反思,同时开始审视我的语文阅读教学。我想从“随便翻翻”和“随便写写”着手,提倡生活化语文阅读和写作应该是最好的解决方法,既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又能达到终身阅读的教育目标。
首先,“随便翻翻”不是指读书心浮气躁、走马观花,而是鲁迅所说的:“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或是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所说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即:读书不受时间、地点和空间的限制,如:我们在等公交车、等火车时,在旅游、度假时,在超市、火车站的书店里,在路边的书摊、街头的报亭旁,都可以随手拿本书或报纸翻翻,不用考虑读书的压力,不用写读后感,不用分段分层,概括段落大意,从天文到地理,从历史到社科,尽情地徜徉于书的海洋中,汲取着丰富的营养,去伪存真,去恶扬善,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岂不快哉!亦或是睡前的枕边书“随便翻翻”,课间的小卡片“随便翻翻”,这些都是生活化的阅读,也最容易形成一种习惯。只有让阅读生活化,学生才会养成终身读书的好习惯。从古人所说的头悬梁、锥刺股的读书之苦,转变为读书之乐,读书之悦,读书之幸福,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
其次,“随便翻翻”之余还要“随便写写”,即:不考虑词语的锤炼,文字的优美,不用交给老师批阅,也不用世人评论,只写给自己看,可以是随笔,可以是日记,也可以是微博、微语,是最真诚的表达,最真实的情感,最朴实的语言,不用考虑什么体裁,跳出那些条条框框,遵从自己的内心,随心而动,有感而发,不必字斟句酌细推敲,不必“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只要想写,提笔洋洋洒洒、一气呵成。过后才发现,原来自己不受拘束的“随便写写”,竟然写的那么好,连自己都不可思议,最重要的是那种写作的快感,让学生不再提起作文就头皮发麻,恨之入骨,而是乐于写作。
还有一种“随便写写”,是捕捉生活里的好词好句。其实生活处处有语文,写作也来源于生活,而且只有融入生活文章才有鲜活的生命,如:我们在路上看到的广告牌,电视剧里的一句台词,某个人说的一句经典的话等等,都可以随手记记、写写,也许只是一张小小的卡片,但积沙成塔,集腋成裘,写的多了自然成了箴言妙语,在作文中都可以用得到,亦或是读一本书的同时在旁边随写几个字概括一下,不是段落大意,也不用考虑概括的正确与否,只是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感受,也许就这么一个小小的举动,不知不觉间,却提高了语文概括能力、阅读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即写作能力。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写作,却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正所谓生活中有好多惊喜就在你的不经意间,有好多收获就在你笔纸之间那零点几毫米的距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切事情离开兴趣都是单调枯燥,阅读与写作更是如此。从课堂上老师命令式的逼着学生阅读、写作到生活中的 “随便翻翻”、“随便写写”,学生当然喜欢后者,只有让学生感受到阅读和写作的乐趣和愉悦后,学生才会主动去读、去写,读的多了,写的多了,自然就积累了许多素材,培养了语感,无形中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像我经常跟学生们讲的一句话:“你读过的书,写过的文字,经历过的事,等时间长了,那些细枝末节你都忘了,剩下来的,就成了你的素质”。
最后,作为语文老师除了给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阅读、写作环境,还要起到很好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平时要养成阅读和写作的好习惯,让每日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体会习惯的力量,体会读书、写作的快乐,并分享给学生,告诉他们:生活即书,书即生活。从“随便翻翻”到“随便写写”,像享受生活一样去热爱读写,不言而喻的快乐就会蔓延开来,读写会生发智慧,智慧会绽放芬芳。
[1]鲁迅:《随便翻翻》,《学生之友(初中版)》2004(4)。
[2]薛业忠:《浅谈“随便翻翻”式阅读教学》,《阅读与写作》2000(12)。
[3]刘亚芹:《顺应学生天性,实现快乐作文——学生“随便”写的思索与实践》,《吉林教育》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