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图书馆开展好阅读指导之我见

2015-02-28李玲彩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5年29期
关键词:研究性中学生课外阅读

李玲彩

(山东省莱西市第一中学 山东莱西 266600)

中学图书馆开展好阅读指导之我见

李玲彩

(山东省莱西市第一中学 山东莱西 26660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研究性学习的进行,学生在课堂之外的学习空间将越来越大。作为一名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要积极关注新课程改革,积极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好中学生阅读指导,做学生阅读的服务者,方法的指导者。

图书馆 中学生 阅读指导

学校图书馆是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场所,在提倡自主学习的今天,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图书馆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在这里可以自由地选择,自主地阅读,这些正是新课改所倡导的自主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的精髓所在。

一、中学图书馆开设阅读指导课的必要性

前苏联教育学家霍姆林斯基对课外阅读与思考关系有一段精辟的论述:“对一个善于思考的学生来说,他在脑力劳动上所花费的时间,大约有三分之一是用在教科书上,而三分之二是用在阅读非必修书籍上面的……思考习惯的形成,在决定性的程度上是取决于非必修的阅读的。”由此看来,课堂上的学习需要课外阅读的“滋润”。课外阅读开展得好,不仅不会影响学习,而且由于它拓宽了智力活动的背景,促进了学习能力的发展,从而能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1.学校图书馆是充分发挥学校教育教学功能的一个重要阵地。图书馆的阅读指导能使学生对一本书、一篇文章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他们的思想境界在读书中得到升华,使他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高读书品位,培养审美情趣,使他们的道德、修养、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陶冶。

2.课外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来源。有人对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作过调查:高中学生每学期读教科书约130万字,读课外书籍约400—1000万字,是教科书的3—8倍,这还不包括他们日常浏览的报刊。以上数字,反映了课外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来源,中学图书馆工作者应该自觉地顺应21世纪知识经济的潮流,认识到各种知识既是独立的,又是互相渗透、互相交融和互相促进的,从而主动承担起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重任。

3.从学生终身学习的理论来看,学生迟早要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教师不可能跟随他们一辈子,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还很长,他们在工作实践中还会碰到很多问题、很多搞不懂的东西。他们今后怎么办?只能自学。今天,我们就要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自我探索的本领,不能让他们带着遗憾走出校门,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开展课外阅读指导的有效途径

如何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读到更多、更好的书,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阅读理想,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增强阅读效果,实现阅读过程的最优化,以适应新课改发展的需要,成为我们图书馆工作者的新课题。

1.向学生推荐优秀图书

中学生课业负担重,没有太多时间阅读课外书,一般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可分为指导型阅读和自主型阅读两种。指导型阅读是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大多与课内学习配合,比较有明确的目的性;自主型阅读是学生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的,有可能出现阅读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别林斯基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因此,图书馆工作人员就必须开展导读工作。根据中学生不同的年龄与心理特点和思想认识水平以及接受能力,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优秀读物,宣传优秀图书。还应和专任老师相互配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不同时期对不同年级推荐不同的课外读物,把课外阅读与课文教学、写作教学以及听、说、读、写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使它们相辅相成。

2.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课外阅读是教学在课外的延伸。搞好课外阅读,关键在于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使学生会读。指导学生科学阅读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摘录与随感。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求学生随时把精彩优美的词句、片断摘录下来,广撷博采并内化吸收,学以致用。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是课外阅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启发学生对学习心得进行归纳,把自己理解最深、感触最大的体会写出来,这样既可加深对原书的理解,深化认识,又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要让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每读完一本要写下读书心得或随感等。

(2)精读与略读。学生在阅读书籍时,不同的文章可以根据不同需要来读,对进行人物分析的文章要细读;对只需知道内容大概的文章要浏览;对只需寻找相关知识的书籍进行跳读……当学生的阅读能力渐渐有所提高后,接着就引导他们把略读和精读结合起来。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要指导他们有重点地选择一些与学习密切相关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精读,读的时候边读边想,在文章紧要处、感触最深处圈点勾画。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只有根据自己阅读的需要,把他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久而久之,才能获得较多的知识和信息,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真正做到读有所得。

(3)快速阅读。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本领,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时间来阅读尽可能多的资料,吸收尽可能多的信息,以适应21世纪快节奏、高强度的工作的生活需要。按照阅读专家曾祥芹、韩雪屏先生的研究,新世纪,人们必须迎接三个挑战:一是无限的书籍对有限阅读时间的挑战;二是呈几何级数膨胀的信息对读者原有接受能力的挑战;三是大量新知识对读者理解能力的挑战。因此,培养学生阅读的速度,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使学生读得更多,读得更快已是势在必行。

(4)交流与讨论。阅读后,学生之间可互相交流阅读情况,讨论解决疑难问题,交流心得,也可举行课外知识竞赛。使他们在这些活动中获得一种成就感,从而消除阅读中没有“成就感”的自卑失望的情绪。也可以营造一种“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书好读”的氛围,吸引他们去追求一种高层次的阅读享受。

3.举办“读者园地”

图书馆工作人员每学期要举办一次“读者园地”,把写得好的心得体会,分期、分批地在宣传栏中刊出,进行交流。这样,既能展示学生的读书才华,又给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机会,还可以推动和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

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让学生顿悟到读好书有利于学习,有利于今后人生的教育和启迪。让我们记住霍尔姆林斯基的教导:“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让学校图书馆真正成为学生查找资料、增长知识、培养能力的有效载体,真正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究,自由发挥”的空间和余地。

[1]赵丽萍.《配合研究性学习,开展研究性阅读》,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3年6月

[2]唐茹玉.《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方法》,中小学图书馆通讯,2002年1月

[3]卢芬.《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中小学图书馆通讯,2002年2月

猜你喜欢

研究性中学生课外阅读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