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效率
2015-02-28白红梅
白红梅
(吉林省白山市临江市第二中学 吉林白山 134600)
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效率
白红梅
(吉林省白山市临江市第二中学 吉林白山 134600)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师工作的主阵地。要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教学质量,从根本上看在于提高课堂效率。因此,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教学过程,既保证教学的最大效果,又不造成师生的负担过重,也就是实现教学设计的最优化,应当是广大教师的努力方向。怎样才能使教学设计最优化呢?下面本人以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的公开课为例谈谈我对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效率的浅见,希望能引起同行共鸣。
一、研读课标,优化教学目标设计,提高教学的方向性
以往,我们撰写教学设计方案时不是研读课标,而是研读教材。其结果,教材写什么,我们就教什么。教材不写的,我们就不教。这带来的后果是比较严重的,其一是教学内容选择常常偏离课标的要求;二是教学难度的确定把握不了;三是教学目标的确定不准确;四是课时的计划很随意。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照样充斥着我们的课堂,体现不了新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比如《山地的形成》一课,课标要求是“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如果我们不研读课标,只看教材,那么我们什么都可以讲。研读了课标,我们就可以明白的知道,本节课重点是运用内外力原理去分析山地的形成原因的思维方法的学习,而不在于具体某个山地是怎样的,所选择的例子仅仅是个案例,要透过这个案例看到它背后规律性、原理性的东西。这才是我们课堂教学所需要的。
按照课标要求,我对于本条标准的把握细分成了三个方面:(1)标准中的“分析”属于理解性的知识层次。(2)以运动、变化的观点及综合的观点看待地表形态。(3)学会分析常见地表形态及其变化的主要原因。鉴于以上细化分析,结合教材内容准确定位本节的三维目标:(1)运用示意图判断地质构造;(2)读图分析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培养学生读图能力;(3)分析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追溯原因—解决问题—形成认识(知识与方法);(4)将所得知识、方法应用于解决新问题的能力;(5)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乐于学习与探究地理问题。
二、优化提问设计,注重问题设计的梯度性
现今高考中对学生能力的考察在逐年增加,这就要求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掌握知识,而是要使学生具备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应该特别重视学生的主动探究、分组互动等教学环节,这样才能最大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才能使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而学生的主动探究、分组互动就要求教师以教材的“探究”和“思考”部分内容为载体,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而这一问题提出并不是随意的,要求具有梯度性,符合学生由简入深的认知规律的。
反思《山地的形成》一课的问题设计获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那就是关于“隧道的选址选择在背斜的原因”问题,这一问题不仅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运用刚学到的知识、方法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但这一问题的解决如果仅在“背斜向斜形态、形成地貌和岩层新老关系”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直接作答,违背学生由简入深的认知规律,学生即便是小组合作也很难得出完整的结论,所以我在这部分提问之前先设计了一个简单的递进的问题:“背斜储油和向斜找水原因”?这第一问的设计不仅实现了对背斜和向斜的形态的深入了解,而且还明确了向斜开隧道易积水的结论。这样的递进问题解决后,学生还是不易独立完成答案。教师要安排合理的学生讨论活动,何为合理的讨论?不仅仅是问题提出是否具有科学性和针对性,更重要的是教师要给出正确及时的指导,为学生指明思考方向,这部分问题思考的三个大方向是工程量、安全度、干湿状况,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体现。这样学生有了以上知识积淀,又有了明确的方向,再通过小组合作就能准确总结背斜适于开凿隧道的三大原因。可见教师注重问题设计的梯度性,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三、优化教学手段,注重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
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集声音、图像、动态视频和文字等媒体为一体,能产生直观逼真的教学效果,促发学生多种感观,显然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辅助教学有着明显的优势。我也非常重视多媒体辅助教学,《山地的形成》一课就利用FIASH动态课件演示了褶皱和断层形成,当你播放形成动画视频的课时,你会发现学生都很专注地看,这种神情,是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所看不到的。这种教学手段的的应用不仅增加了学生学习兴趣,也让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深入了解了地质构造的规律,化难为简,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那么,我们能不能一味地追求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而完全放弃传统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手段是不是就不能提高教学效率呢?通过上《山地的形成》竞赛课的成功尝试,我更坚定了一个想法:一节好课是现代教学手段和传统的教学手段结合的产物。比如《山地的形成》一课我也写板书,画板图,挂挂图。黑板重现性较强,灵活性强,随时写随时擦;挂图直观,学生还可折叠使用,亲放手中。比如《山地的形成》一课我在处理一个重点问题——背斜和向斜新老关系时,没有利用多媒体课件,而是手工画了一张七个不同颜色岩层的褶皱挂图,然后拟人化的将七个岩层从下向上排序为大哥到七弟,先让学生观看纵剖面,再用上下对折的方式做成横剖面依次把背斜和向斜展示给学生。之后再让两位学生拿在手中展示,并让他们想象自已的手指是一名地质工作者从图中间向两侧走,同学一动手学生们顿时兴趣大增,都积极地参与进来,目光跟着同学手指前进,以前大费周张学生还是总弄反的背斜和向斜新老关系问题,用挂图折叠法居然所有同学都能判断出来并记住了。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效课堂”绝不是对“传统教学”的彻底颠覆和全面否定,而是传统教学模式的继承和发展。
总之,在教学设计时,教师首先应把自己定位在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而非教学内容的安排者和发现者,要把自己的智慧融进富有创造性的教学设计当中,不断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地理认识能力,建构地理知识,真正提高地理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