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在计算机硬件与网络课程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
2015-02-28王书童孔令治
王书童 孔令治
(长春中医药大学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吉林长春 130117)
混合式教学在计算机硬件与网络课程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
王书童 孔令治
(长春中医药大学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吉林长春 130117)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多媒体及网络通信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教学中,数字化学习(E-learning)的理念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由此推动了教育理念和思想的革新,实现全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结构中的师生地位,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其探索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等方面表现出潜在的优势。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应用,人们发现E-learning 存在很多弊端,于是开始对这种学习模式进行反思,提出了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的思想和理论。
计算机 网络课程 应用研究 混合式教学
一、混合式学习的概念
关于混合式学习的概念,国内外专家学者见仁见智。在国内,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是由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何克抗教授在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第七届大会上首次正式倡导的理念。何克抗教授将“混合式学习”理解为:“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数字化学习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更深入的理解就是发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模式,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变化,教师可以起到引导、启发、监督、控制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学生可以利用教师创建的环境,充分体现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主任黎加厚教授认为“混合式学习”即“融合性学习”,他关注的重点是教学媒体、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的优化组合,通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合理运用,最终达到优化教学,促进学生学的目的。华南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李克东教授认为:“混合学习可以看作面对面的课堂学习(Face-to-Face)和在线学习(Online Learning)两种学习方式的有机整合”,其核心的理念是由问题出发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途径,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恰当的教学媒体和知识传授方式,既可以保证投入最小,但收获的效益最大化。
二、基于混合式教学的计算机硬件与网络课程实践
在课程整合理论和任务驱动教学思想的指导下,为进一步改变传统教学现状,我们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思想具体运用于《计算机硬件与网络基础》课程中,旨在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下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让信息技术成为教师和学生最强有力的工具,从而达到应用信息化技术改善教育和教学的目的,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1.课程目标
《计算机硬件与网络基础》课程是在我校信息化教学改革环境下创立的一门任选课程。该课程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延伸,课程设置的初衷是为了弥补《大学计算机基础》中实践课程较少,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解决计算机网络相关问题。因此课程内容涵盖计算机硬件组成、软件应用和网络基础等三部分内容。基于本课程注重动手实践环节的特征,我们采用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进行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法并结合基于任务驱动的小组协作方式进行课堂教学。通过对学生任务完成状况的评估和网络教学平台数据的收集分析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找出网络教学和实际课堂教学的结合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计算机解决现实问题的素养。
此外,本课程还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网络维护工作培养了优秀的兼职人才。在课程中我们发现和培养具有较高计算机水平的学生,为中心建设一支计算机水平能力强的队伍,可以协助老师,充实到维护学校网络的实际工作中。
2.课程实践过程
《计算机硬件与网路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本课程主要采用传统面授学习与在线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师在课程设计和知识传授过程中,将课堂教学与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融合,使教学过程“线下”(面对面教学)与“线上”(网络教学)有机结合,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因材施教,合理的调整和分配学时。
(1)网络教学(E-Learning)
基于信息化技术手段,本课程为学生准备了充足的在线学习资源和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此前,网络教学已在我校广泛开展,学校引入清华网络教学平台并在全校推广使用。教师从对网络教学不熟悉到接受再到开展网络教学经历了一段时间,但从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的角度看还做的远远不够。因此如何适应网络技术的发展,并把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进行有机的融合也成为教学部门研究的重点。本课程创建并充实基于清华教育在线的网络教学课程,包含教学材料、教学课件、答疑讨论、课程作业、在线测试等十几个模块,既为学习者共享学习资料,又为其提供了答疑和讨论的平台。此外,我们还特别以慕课的形式制作了基于知识点的微视频,适合于各类智能设备的浏览观看。录制的每段视频大概10分钟左右,涵盖一个小而独立的知识点,并附加对应该知识点的测试题。在微课程制作中还尝试多种录制方式,如教师出镜方式、PPT合成录音方式、实验指导录制(实验课的操作演示)等。因此,选课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在网络教学平台上进行自主学习,如慕课在线学习,讨论问题,提交作业,互助互评,共享学习资源,总结反思等,以便更好的完成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从而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2)课堂教学(Face-to-Face)
本课程课堂教学学时分配为理论课和实验课1:1的比例,采用基于任务驱动(task-based teaching)的分组式教学模式。基本教学过程如下:学习者分为几个学习小组,基于任务驱动进行分组式学习,通过课堂“面对面”讲授和在线慕课自主学习两种方式掌握理论基础知识,而后在实验课上以小组协作形式动手实践完成实验课任务。
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源于建构主义教学设计中的抛锚式教学,又称作“基于问题的教学”,多用于语言教学、信息技术教学领域中,也译作任务驱动式教学或任务型教学。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一个个真实完成的“任务”来“驱动”他们对知识与技能的意义建构,学习到任务(或作业)中隐含的知识。也就是用“真实任务”来促使学习者主动吸纳、调整、重组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该课程布置的任务多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实际遇到的计算机和网络问题(如操作系统的安装,无线路由器配置等),这些任务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动手解决实际问题,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程具体实施过程
根据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及内容特点,课程内容主要分为计算机硬件基础、网络基础和计算机软件基础三大部分。课程形式采用分组式协作学习的方式将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每5-6人为一组,选出组长,进行合理分工。小组协作学习相对于“自主学习”有很多优点,既能培养学习者的合作意识和进取精神又能锻炼其在同伴面前的表达沟通能力;同时,小组协作学习要求成员之间相互理解和尊重,进行互助性学习。课程具体实施过程包含以下几个环节:
布置作业(任务)
经过理论课教学和在线慕课学习,学生对知识有了初步了解,按照每一次实验内容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使学生了解任务要求,思考任务解决方法。例如,硬件部分第一次实验内容为组装一台计算机,学生的任务是自己动手组装一台计算机,记录装机实验的全过程,总结组装计算机的过程及遇到的问题并以PPT或视频的形式上交至网络教学平台。
小组讨论—协作学习
围绕任务,各小组分工协作,根据学习资源探讨任务完成方式方法,小组成员各司其职,互助学习,经沟通交流共同完成任务。本课程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实际动手共同解决问题,不仅激发了学习热情和兴趣,还培养了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作业提交
本课程作业提交的环节主要在网上完成。学生完成任务后将作业提交至网络教学平台。作业的评判和优秀作业展示也在网上展示。学生在提交作业时,以小组形式提交,需注明小组成员及每个组员的分工。
演示讲解
各学习小组选一个代表轮流展示自己的作业(PPT或视频形式),讲解本组的实验过程、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等。
效果评价
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学生完成实验后在作业中对自己小组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过程的总结和评价;另一方面是老师在学生分组演示时针对不同组遇到的问题和任务完成情况给予总结和评价。
三、混合式教学效果评价
混合式教学方式在《计算机硬件与网络基础》课程中两个学期的应用与教学实践结果表明,学生基本认同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通过选课学生对本课程的问卷调查和效果评价,以及学生参赛取得优异成绩得知这种教学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经本课程教学实践,总结混合式教学方式有以下优势和弊端:
1.混合式教学模式恰当的融合了理论与实践教学,课堂与网络学习,改变了传统“填鸭式”教育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导作用,激发学生自主性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习资源丰富,提供了纸质教材、多媒体课件、慕课视频等多种学习资源,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自主学习。
3.这种教学方式打破时间和空间局限,学生可选的学习方式灵活、多样化,自主性强,激发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
4.课堂讲授与网络教学的融合效果有待完善。由于受教学内容、课程性质等多方面条件制约,有时在教学活动中难以实现两种环境的有效融合,因此,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加强。
综上,混合式教学方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仍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项目名称: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 课题《计算机硬件与网络课程幕课建设研究》;项目编号:吉教科合字[2015]第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