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课堂中设疑的运用

2015-02-28赵素林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5年29期
关键词:技巧思维数学

赵素林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长江路小学 江苏灌南 222500)

数学课堂中设疑的运用

赵素林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长江路小学 江苏灌南 222500)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必须树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辩证观点,形成热烈的学习气氛,凭借数学思维性强、灵活性强、运用性强的特点,精心设计疑问,摆正教与学的关系,注重学生优秀思维品质的培养,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这样就一定能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达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 艺术技巧 阶段技巧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才是学习的主要方式。”怎样运用新课改提倡的教育、教学理念,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来改变我们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呢?笔者认为,数学中的设疑教学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

怎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发展呢?有多年的教学经验的教师概括为12个字:即“质疑、引趣、动情、导思、求变、务本”。这里把“质疑”放在第一位,是强调了它的重要,但它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是引导学生发现智慧的引线;“导思”才是教学的目的,才是获得智慧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一、关于设疑的几种艺术技巧

1.趣中设疑:教师设置的疑要富有趣味性,把疑问设在知识的重点或难点处,寓难于趣味之中,可以解除学生的畏难心理,这样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

2.悬中设疑:教师要善于设置悬而未决的疑问,引出悬念,给学生造成一种跃跃欲试和急于求知的紧迫情境。

3.惑中设疑:教师设置的疑问要有迷惑性,要让学生不仅须思,而且欲思、可思。

4.类比设疑:很多知识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类似之处,教师要善于通过类比,创设疑境。

5.启发设疑:教师设置的疑问要富有启发性,可以围绕主题设置一系列有层次、有节奏、由浅入深的问题诱导学生步步深入,拾级而上。

二、除了以上技巧,还应考虑设疑阶段性技巧

1.导学设疑,一般用于指导学生预习,每节课前,根据教学内容,由浅入深提出系列问题或数学情景,引导学生自学看书。使预习有序进行并能抓住重点,加深概念理解。

2.导入设疑,一般用在每节授课开始,依据学生的原有知识和认知能力,结合课堂教学目标,向学生提供富有启发性,可探索性、趣味性的史实材料,或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相关的资料和科技信息,设计相应思考题,并运用实物模型、CAI手段,诱发学生原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矛盾冲突,激发学生求知欲,自然导入新课。

3.诱导设疑,一般用在学生思考问题或演练习题遭到困难时,为学生解决问题搭梯子,诱导设疑一般也用在布置作业后,对作业中较难问题的关键处设疑,以排除学生在解题中的钉子,但又不包办代替。

4.导谬设疑,学生的理解概念、运用定理公式时出现偏差,从正面讲解难以奏效,采用反诘设疑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随机设疑,一般用在每节课的授课之中设疑,引发思维,培养能力。课中设疑一般应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既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也可用讨论式,还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单独提问,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感情和积极性,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也使一节课波澜起伏,跌宕有致,“文似看山不喜平”!编的问题也应略高于课堂上讲授的内容,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解决了这个问题,领略到成功的欢愉,使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有了充分的信心。别林斯基说:“教学方法应该使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使他们发展积极的思维”。让学生自己去寻求问题的正确解答,这不仅对他们领会知识和掌握技巧,而且对他们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当他们尝到成功的乐趣后,对学习的热爱就是很自然的事了。因此为了扩展学生的思路,掌握数学概念本质,获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通过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表及里围绕教学目标层层设疑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

6.悬念设疑,有利于学生保持探索知识的兴趣,促使学生思维活动因受到新的刺激而处于积极主动的探究状态之中,为接纳新知识打下基础。在结束课时,教师既要对本课作小结,同时找出本课与下一课知识的交接点,并精心设计问题,于平淡处起波澜,就能把学生思维的齿轮启动起来。

有效的数学课堂,应是“矛盾”而终,使其完而未完,意味无穷。在一堂课结束时,根据知识的系统,承上启下地提出新的问题,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同时可以激发起学生新的求知欲望,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我国章回小说就常用这种妙趣夺人的心理设计,每当故事发展到高潮,事物的矛盾冲突激化到顶点的时候,当读者急切地盼望故事的结局时,作者便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结尾,迫使读者不得不继续读下去!我们数学的课堂何尝不是如此,一堂有效的好课不应是讲完了就完了,而应是“词已尽意无穷”。

根据以上我们所说的设疑的技巧,将设疑巧妙地运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但能使学生拥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而且留给学生思维驰骋的空间,留足学生自由思考的余地,并以此突出学生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充分享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而疑问是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条件。有了设疑的导入,学生更能主动探究、领悟数学活动;有了设疑的探究,更能真正丰富学生想象;有了设疑的反思,更能触动学生思考的琴弦。

总之,巧设提问,可以较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必须树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辩证观点,形成热烈的学习气氛,凭借数学思维性强、灵活性强、运用性强的特点,精心设计疑问,摆正教与学的关系,注重学生优秀思维品质的培养,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这样就一定能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达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技巧思维数学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开好家长会的几点技巧
指正要有技巧
提问的技巧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