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之我见

2015-02-28阳正炎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5年29期
关键词:知者读书课文

阳正炎

(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霞流镇中心学校 湖南衡东 421411)

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之我见

阳正炎

(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霞流镇中心学校 湖南衡东 421411)

阅读是语文之本,是托起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的最重要支柱。曾经有人向鲁迅学生请教过写作经验,他这样说:“哪能有什么经验,无非是多看了几本书罢了。”新一轮课改明确要求小学生必须具备独立阅读的能力。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从自己几十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点,希望能与广大从事小学语文教育的同仁共同探讨。

一、营造宽松的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个性在阅读中飞扬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由此可见,兴趣是获益的先导,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因此,培养小学生阅读的兴趣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工作。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以教师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生因其身心发展幼稚,认知能力较差,最易产生模仿性。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首先对读书要有较大兴趣,给学生以表率作用,产生强大的感染力,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因此,教师自己首先要喜欢读书,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非常投入地读,让自己的阅读产生“阅读情感磁场”,使学生情不自禁地加入到读书的队伍中去。

2.以丰富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习的最好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布鲁纳的这句名言,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学习的兴趣已经产生了,但是学习材料的内容必须符合学生的爱好特点,如果我们只注重阅读兴趣的诱发而忽视阅读材料的趣味性,那么,学生的阅读兴趣很难持久。要使学生的阅读兴趣越读越浓,越读越投入,必须让学生选择适合自我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的读物,这样,学生才会喜欢读起来爱不释手,废寝忘食。

3.以评价方式激发学生读书兴趣

适当的鼓励、表扬,可以使人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就是产生兴趣的源泉。新教材语文一年级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加大识字量,多认少写。我们要借助这个有利的因素,加上适当的鼓励评价,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成就感、喜悦感,从而调动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当学完一篇课文时,我会说:“看,你又会读一篇课文了,而且很少看拼音,学了这篇课文,你又懂了一个道理,学到了很多的知识,你高兴吗?”从而挖掘学生兴趣的源泉,使学生主动积极地阅读。

二、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

古人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因此,教师教给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可使学生受益终生。初读课文时,教师只要求学生读准字音、理解生词、了解文章大意就可以了。品读就要求学生在读中思考、体味、理解、升华,即抓住重点词句,细细揣摩,较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在品读时,我们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朗读、默读、诵读等方式来深刻地理解课文。我们不但教学生要根据读物内容来选择相应的阅读方法,而且要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同时,规定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积累本,把自己在阅读中学到的佳词美句抄录下来,告诉他们“好脑瓜比不上烂笔头”。有了积累本,就像有了个词汇小仓库,写起文章来再也不愁没词了。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根本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掌握良好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尤为重要。

1.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

从表面上看,阅读就是眼睛看,实际上,阅读是一个处理信息的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有效的阅读要求小学生不仅用眼睛看,而且用心记。特别是对精读课文以及一些有启迪的好作品,不能走马观花,需用心体会,圈点批注,认真思索,真正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2.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阅读习惯

“学贵有疑”,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个人思维活跃的表现,质疑蕴含着创新的因素。每教学一篇课文,我就想办法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这样学生就学得比较主动了。久而久之,学生学会了质疑,有了疑,学生就会产生求知欲,进入一种积极探索的状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阅读是一扇窗,透过它就能看见整个世界;阅读是一盏灯,点亮它就能照亮心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我们只有在循序渐进中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才能让学生乘上书籍这艘巨帆,在阅读中尽情遨游于知识的海洋。

猜你喜欢

知者读书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古语积累
《论语》佳句精选
背课文
后知者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