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

2015-02-28覃秋月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5年29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文教材

覃秋月

(广西宜州市同德中学 广西宜州 546328)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

覃秋月

(广西宜州市同德中学 广西宜州 546328)

在语文教学,学生情感的激发与培养是以课堂为主舞台,通过教师的作用,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培养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初中语文 学生情感 培养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世界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个人需要的体验,它是一种复杂的心理功能,包括人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等。它的载体大致包括三个方面:1.教材的清感;2.教师的情感;3.学生的情感。

一、利用教材本身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的情感

文章是人情感的流露。刘舰在《文心雕龙》中说:“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即所谓有感而发。白居易讲得更明确,认为写文作诗要做到“声情俱美”、“情文并茂”。并强调“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见文章都是“有情物”,是“文”与“情”的和谐统一。教材中的范文无不包含着浓郁的情感因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遵循“文情统一”的原则,充分利用文章自身的情感因素,对学生进行情感激发与培养。

1.走进教材,发挥作品的情感熏陶感染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自主走进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体现的优秀情感的熏陶感染作用,品味诗词字里行间的韵味,感受语言潜含的情感。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的“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让学生欣赏领略山清水碧的壮丽美景;曹操的《观沧海》中的‘旧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体验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和宏伟抱负;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博大胸襟;杜甫《石壕吏》中“独与老翁别”的感时伤世、忧国忧民;冰心的《纸船》中透出的生动细腻的念母情怀……,这些都能触及学生的灵魂深处,产生深深的震撼。作者的思想境界、人文情操渐渐内化为学生的情操境界,启发学生思考,涵养学生情感,提高学生修养。

2.钻研教材,抓住情感的触发点激发学生情感

初中语文教材蕴涵着深厚的人文精神,起着启蒙学生精神良知的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十分注意把课文中那些富含情感的语句找出来,深人悟读,让学生体情揣意,发挥想象,感悟作品的人文价值,体验人类的情感因素,从而获得更高和更强烈的审美和情感。例如,著名诗人藏克家的《有的人》一诗中有这样几句话:“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两种人对人民态度不同,而人民对这两种人的态度也很鲜明,一个“摔垮”一个“记住”。通过对比研析,学生内心的情感自然被触发起来,是非自明:为人民作出贡献的人,将永远值得并得到尊重,骑在人民头上的人将是遗臭万年。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二、利用教师自身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的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人人的精神世界。”只有教师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通过创设情感交流的活动,营造一种情感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得双方互相走进对方精神、情感和整个心灵世界,并以此建树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情之互融的基础上,使教学能听之顺耳、理之达心、知之人脑,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境地。

1.导语传情,营造课堂教学气氛

上课伊始,学生的情感处于蛰伏状态,需要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促使学生进人最佳情境,因此“新课导人”这一关尤其重要。实践证明,渲染一种气氛、创设一种情境、高唱一首歌、竞猜一个谜、播放一段乐曲、表演一个小品、朗诵一首诗等,都有良好的效果。如教课文《春》,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导语: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情不自禁地吟诗作文。唐代的杜甫写下《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今人赞春的散文。这样以文章感情的发展变化为线索,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感情过程,逐步进人文章描绘的情境,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从而达到移情共鸣。

2.点拨动情,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文章不是无情物,师生皆为有情人。教师在点拨讲析课文之前,首先要熟透教材,准确把握作品的时代背景,深刻挖掘作品的思想内涵,进而将自己融人其中,成为情不自禁的作者。其次,语文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增强情感的表达能力,把其中的内涵化为自己的情思,再用自己的“情”去打动学生,以情动人,这样学生就会从中受到感染。如讲《最后一课》韩麦尔先生宣布放学时的情景,教师应进人境界,声音硬咽,茫然若失,神情呆滞,喃喃自语,充分显示出爱祖国、恨敌人的悲愤感情。这样,审美的主体和客体便融为一体,情景交融,达到唤起学生情感的目的。再次,教师在点拨讲析课文的过程中,要用风趣、幽默、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课堂的收效往往出乎意料的好。学生回答中肯、陈述精彩时,教师包含激情地来一句“看,这就是我们班同学的真正风采!”,学生回答很糟时,来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相信我吧,给一点鼓励。”……凡此等等。

三、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自我培养正确的情感

在中学各学科的教学中,语文课学生的情感活动是表现得最为活跃的。因此,教师必须好好利用这一优势,让学生在语文教学的实践活动中,自我培养积极的情感。

1.同中求异,尽量转移学生的情感投人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只有真正从感情上来理解文章,有感情的去体会,才能真正有感而发,有情而作。教材中的情感,只能说学生认知了这种情感,但是否能“学以致用”,还应学会情感转移,同中求异,因此教师首先要提供一定的情感产生源和情感培养素,让学生在这些“源”、“素”的触发下,培养自己正确的情感。如课文《杨修之死》,大多数同学根据课文前几个小故事一致认为,杨修是死于没有遇上贤主,因才遭嫉。但有个学生却大胆地提出这种看法不全面,他认为,杨修并非因才遭嫉,而是因为他只是卖弄小聪明,恃才放旷,没能在行军打仗上真正帮到曹操,他的死是由他本人性格上的弱点引致,曹操实在不该负主要责任。学生的分析虽然夹杂着一些主观色彩,但却能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来明辨是非,提高鉴别能力。

2.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情感

现在青少年的感情匾乏,究其原因是生活的单调而平淡。语文学科的教学,如果没有多少真实生活的情感体验,也就无法形成一种潜意识的感性思维,当然最终学生是学不好语文的。所以,最终的结论是应该由家庭与学校配合,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真实的生活,走向文化的广阔天地,让学生用现实的角度去审视生活,体验生活的滋味,抒发自己的感情。

四、结语

总而言之,无论从教育教学还是从语文学习等方面来考虑,学生情感的激发与培养己经成为教育之本,教学之源。语文教师应坚持情感教学观,才能把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培养做好,促进学生的全面提高。

覃秋月,性别:女出生年月:1970年9月,学历:本科,职务:副校长 职称:中学一级 民族:壮族 籍贯:广西宜州市。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课文教材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背课文的小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