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兴趣为导向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分析

2015-02-28赵秀芝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5年29期
关键词:中学信息技术过程

赵秀芝

(深圳市红岭中学 广东深圳 518028)

以兴趣为导向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分析

赵秀芝

(深圳市红岭中学 广东深圳 518028)

我国教育的初中阶段,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受到各界的广泛重视。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信息技术 兴趣 教学方法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加快了信息技术的发展步伐,从中学开始就设置了信息技术课程,其作为一种基础性技能学科,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也日益突显起来。因此,教师在“教”的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如何才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呢?我们大致从以下几大点考虑:其一,要准确地定位教学目标;其二,要掌握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其三,教师要注意自我提升。

一、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

中学时期,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标一方面是要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另一方面是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够熟练地掌握对资料的收集、处理以及传输,培养他们独立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学时期,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处在待培养以及上升的阶段,加上计算机要求的动手操作能力比较强,所以学生的自我创造力没有得到更好的展现。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特别强调“兴趣”的重要性。

心理学表明:当一个人对某个事物产生兴趣,就会更迅速地了解该事物;如果没产生兴趣,对其的了解就相对变慢。一般情况下,对中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就是直接兴趣。那么什么是直接兴趣?直接兴趣就是所学内容和学习活动本身或者是过程中产生的兴趣。在计算机课堂上,中学生偏向于动手操作,那么对计算机原理的学习兴趣就会变得很低,不利于学生对计算机的全面了解。

比如:中学时期涉及到的VB课程。这个课程对于中学生来讲不仅包含了语言文法的内容,而且因为其操作环境比较复杂,因此一直被视为是比较难的知识点。学生在刚开始接受的时候,比较困难,甚至产生抵触的情绪。但是,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VB设计成一个小小的课件,则会十分生动、形象,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这样学生就愿意继续探究,实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中学时期信息技术教学的各个环节目标都是要做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学生们能产生成就感,教学效果才会显著增强。

二、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

(一)通过教学软件来引发学生的注意力

中学生正处在知识学习的萌芽阶段,对于趣味性的知识充满了好奇心,也更喜欢研究探讨。所以,从学生的这一心理状态出发,有意识地向大家介绍一些游戏软件以及工具软件等的操作方法,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完成对知识的掌握。

比如:在学习PowerPoint软件的时候,教师要向学生介绍它神奇的功能:“我们每天接触到的课件是怎么做出来的呢?怎样才能出现流动的字母以及动画呢?”教师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让他们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另一方面,教师要给大家多讲解一些有关计算机发展的历史,这样也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我们在使用WPS和Office两个软件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两款软件在很多方面都是很相似的,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讲解WPS的相关知识,告诉他们这款多功能的软件是国内金山软件公司自主研发的,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有效地组织教学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言是人类交流、沟通以及传递信息的工具。在课堂上,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离不开语言。所以,教师要时刻注意语言的运用,这样不仅能够准确、清晰地将知识内容表达出来,还能不失幽默诙谐,引发学生的兴趣,使沉闷的课堂氛围日益活跃起来。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思维通常开始于疑问、惊奇或者是疑惑。所以,在课堂中,教师要不断地提出问题,创造疑惑,引用生动形象的修辞,设计具体的情景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组织比赛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都有好胜的心理,也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开展一些团队的比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通过比赛可以为课堂增添活跃的气氛,也可以通过活动实现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比如:在学习Excel表格后,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比赛,看哪个小组能迅速制作出一个关于本小组成员信息的表格并准确保存,这样能够锻炼学生们数据的基本录入以及保存技能。对于表现出色的小组教师应给予鼓励,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环境

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环境首先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必须清晰、明确,保证每一个小目标都要切实可行,这对教师的要求比较严苛,需要教师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把握和理解,对学生要进行充分的认识。其次,教学设计要把课程的知识点尽可能地进行平均分配,比如:教师要对这一章节的重点有所掌握,然后根据课时以及学生的特点对其进行合理分配,避免出现知识点过多导致学生难以掌握的现象。比如:在Word文档编辑这一章节中,编辑工具种类非常多,使用方法很多样,所以要进行合理分配,保证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三、教师的自我评价以学生为主体

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有效的教学评价是非常必要的。每位教师的评价虽不尽相同,但是要遵循统一的标准,即尊重同学的主体性。教师的评价分为四个不同的层次:其一,要求教师把课讲清楚,让学生听明白;其二,要求教师的教学有主线,让学生充分掌握的同时还要理解原理的由来,条理清晰明了,在课后有助于独自完成复习;其三,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照顾到每位学生的情绪;其四,要求教师教学时的语言运用要丰富、生动,语调要有节奏感,要让学生有兴趣听下去,并且容易接受。

结语

中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难度不大,但是教学的过程却很难。教师只有充分意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做好教学设计,结合现代媒体课件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1]张丰,魏雄鹰.走进信息技术课堂,我们该关注什么?——浙江省第三届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比侧记[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05).

[2]许克敏.浅议信息技术与中学化学教学的整合[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02).

[3]冯文静.高中信息技术之我见[J].新课程(中学),2010(03).

猜你喜欢

中学信息技术过程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在多解中学创新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