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应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5-02-28薛加林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5年29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人才思维

薛加林

(江苏省盱眙县第二中学 江苏盱眙 211700)

初中数学应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薛加林

(江苏省盱眙县第二中学 江苏盱眙 211700)

众所周知,任何国家、任何社会都离不开对人才的培养,而对人才的培养却又离不开对创新人才培养,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今后国家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当前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创新能力已成为人才素质的核心。因此创新应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的工作重点。

初中数学 学生 创新能力 培养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的错误认识,形成的应试教育模式使受教育者往往长于知识的接受与模仿,缺乏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视,造成我国培养了许多高分低能的“人才”。同时我国现今的教育教学方式很多方面阻碍了培养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面对知识经济,面对教育现实,我们如何才能探索一条素质教育之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笔者希望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为我国的创新教育奉献自己微薄之力。

一、改变观念,勇于创新

首先,对于教育领导者而言,应该首先带头主动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思想。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源泉,一个没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是很难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国家高度重视创新教育,创新教育的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知识经济就是学习经济,这就要求我们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不断创新的思想。我们应当树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努力转变过去传统获取知识的教育,积极营造和实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教学。同时,我们的教育部门应积极营造一种民族的、和谐有序的、生动活泼的、催人奋进的创新氛围。教育部门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征,通过平时的教学教学等多方位、多角度去培养创新人才,使每一个具有创新个性的学生逐步得到全面提高和发展,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创造条件。同时,学校应努力营造比、学、赶、帮、超的创新氛围,给予必要的激励机制,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勇于创新良好局面。

二、加强师资建设,培养创新人才,改进教学方法

要造就创新人才,除改变教育观念、营造生动活泼的人文环境外,还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他们培养创新人才的能力。要让教师树立不仅仅局限于给学生传授现成的知识,还应当引导学生对求知领域的探索,寻找独创性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思维,点拨思想火花,激发创新灵感。通过授课引导、讲座报告、身体诱引、典型开导等方式让学生不断提高认识,激励创新动机,树立创新意识。

创新的培养离不开课堂。课堂上创造思维训练,知识和学生思维的发展互融,抓住学生思维脉搏,注意各种反馈,调动学生学习过程中眼、口、脑、手相互配合。教师运用教材创设疑境,培养学生敢想、敢讲,敢做,敢于提出疑问、敢于挑战权威。在教学中,教师应时刻鼓励,激励学生创新行为,让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对他们不经意的创意,有意识地加以强化;面对他们不合常规的尝试,有合理的成分,就给予必要的支持,不要轻易泯灭学生的创新之火。教学中,有意识地设疑,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开阔视野。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尝试一点,哪怕是微不足道或幼稚可笑的想法,只要有利于发展学生创新能力,有利于创新的需要,我们教师都应该去赏识他们、鼓励他们。如:我们在教初一学生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可以有意识的问一句“什么是一元二次方程或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即使学生回答错误,我以为也值得我们教师去引导学生,虽然微不足道,但是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却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每堂课里都要进行各种总结,也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总结,总结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即锻炼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这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相辅相成的,集中思维使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各种知识,将它们概括、提取为自己的观点、作为求异思维的基础,保障了求异思维的广度、新颖程度和科学性。培养总结能力,课堂教学中要将总结的机会尽可能地放给学生,如总结一个问题、总结一堂课的内容、总结一次讨论的结果、总结一次辩论的正反意见等。每次总结,都要挑选多位学生发言,要求他们说出自己的独特理解,不要众口一词、随声附和。总结完后,让学生提出自己发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进一步延伸,拓展思维。

四、学校、家庭团结协作

虽然学校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但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它却并不能包含所有的教育,因此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还必须有其它教育形式的配合和补充。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各种思想、道德、规则、习惯的集中地,人们在这里受到其最初的影响、教育,并通过家庭认识社会、走向社会。在人的一生中,家庭成为孩子成长过程在无可替代一个重要角色。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以及今后的发展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同时它还是伴随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其他教育的启蒙和重要补充。社会教育力量是客观存在的,现代的社会大环境极其有利于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结合。不与社会合作,学生的很多需要不能满足,很多问题不能解决。工厂、机关、部队、科技场馆、农村等广阔天地,都是特殊的课堂,它不但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而且有学不完、用不尽的大量信息,是浩瀚的知识海洋,是人类的知识宝库。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既要我们每一位教师付出辛勤劳动,还要全社会能够共同去关注重视,只有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踏实努力,精选教学内容,巧妙设计教学方式,创造宽松学习环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内在的、直接的学习动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自觉、主动地学习知识,让学生爱学、乐学,产生学习的巨大动力,就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社会的进步时刻离不开创新,进入新世纪,要使中华民族能够屹立于世界之林,创新永远都在路上。

[1]张骥.从初中数学教学中谈创新思维的培养[J].才智.2010(16)

[2]缪清文.初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点滴谈[J].新课程(下).2011(11)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人才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人才云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