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活动中体现生命的势态——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几点畅想
2015-02-28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蔡鸿英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蔡鸿英
在课堂活动中体现生命的势态——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几点畅想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蔡鸿英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生态”应该体现这样三个方面的特征:生命、生活、生动。要打开生命的势态,势必要打开教者的眼界、丰富教者的语言,势必要抛弃禁锢学生耳朵和嘴巴的枷锁。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生命势态
何谓“生态”?张兴华老师的魔力语言,华应龙老师的气势磅礴,施银燕老师的淡定睿智,徐斌老师的环环相扣,张冬梅老师的精巧别致……都在冲击笔者的理念,刷新笔者对课堂教学活动的理解。透过这些课堂活动,也让笔者看到了“生态”曼妙的身影。
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生态”应该包含这样三个方面的含义:生命——生态课堂关注的是生命的成长,而不是分数的拔节;生活——生态课堂关注的是生活的交融,而不是知识的堆砌;生动——生态课堂关注的是师生教学相长的交往,而不是简单的单方面施受。
你是否在用数学的眼睛关注着生活?
数学老师们在课堂上常常说类似这样的话:数学与生活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数学来源于生活也要用于生活、请同学们带着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可是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真正体会到的“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多少?几条与生活实际扯上点关系的数学应用真的让学生实实在在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了吗?带着数学的眼光观察数学,这里的“数学眼光”学生具备吗?又该怎样培养?或许,这是“生态”课堂亟待解决和关注的话题。
例如华应龙老师的“分数的再认识”。课始播放了一个“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之间关于“量物体长度”的场景。天热了,小头爸爸去买凉席,可是忘记了量床和沙发的长,于是打电话让大头儿子帮忙。大头儿子在没有尺子的情况下,以领带代替尺量出了“床有两个领带长”,可是沙发却不正好是几个领带长,怎么办?大头儿子想到了对折领带的方法量沙发的长度,在对折3次的情况下,量到了有7个这么长。这时候抛出问题:大头儿子该怎么跟爸爸说沙发是多少个领带长呢?以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数学上的讨论。“量”物体的长度是学生时常要接触的一项活动,把这项活动利用卡通形象来呈现,除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之外,更是拉近了生活与数学的距离。
在学生明白了把领带对折后量物体的长度,其实就是创造了一个新单位的时候,引入了“炮兵创造的单位”。通过一段《集结号》的视频播放,使学生明白在精确度要求更高的时候,“度”这个单位显然已经偏粗糙了,在这种情况下,炮兵创造了新的单位——密位,这个新的单位就是把1度平均分成100份,1密位有6个这样的单位,相当于6/100度。这样就把枯燥的分数和生活中的创造联系在了一起。让学生切切实实地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你是否也曾为学生的倾听习惯烦恼过?
学生听老师说话的习惯不好,学生听同学说话的习惯更不好,这是长期困扰笔者和广大教师的一个问题。我们常讶异于观摩课中学生的“会听”然后“自我调整”,也在寻找一种策略向这样的课堂靠拢,“生态”理念下课堂教学的成功案例至少给了笔者三种解决的途径。
第一,学生的倾听好习惯与教师的不重复有关。教师的一再重复,麻痹了学生的视听神经,让学生失去了听的兴趣。
第二,生生交流,让学生学会同伴互听。一位学生回答有偏颇,暂时又不能立刻纠正自己的错误,那么在让别的学生帮助回答之后,再请原先那位学生说一说,这是生生之间最自然的交流,也是学习最重要的途径。在这样的“生态”气场下,学生自然懂得同伴倾听的重要。
第三,把握教师介入的时机和火候。就像张兴华老师在某次讲座中所说,“教师不要很快加以明显的判断”。教师过早过多的介入,使得大部分学生选择只听教师的,而不听同伴的了。
你是否也在寻找消灭口头禅的路径?
特别是在学生汇报解题思路或者方法的时候,你是不是经常会问“是不是”、“对不对”、“同意吗”、“表扬她”等这样啰嗦又似乎不可避免的口头禅?
“生态”的课堂是这样的:“如果你认为他说的是对的,我们掌声通过,好吗?”(学生汇报完后,会响起全班自觉的掌声)“如果你有不同意见,你可以立刻举手表达你的看法。”
“生态”课堂中,学生的掌声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所以深刻,是因为和普通课堂中掌声的萌发有点不一样。“你们觉得他说得好不好?好在哪里?怎么没一点表示呢?”(“要”掌声也能要得很有艺术)“和他想法一样的同学给点掌声!”(这样的掌声不是送给一个人的,给“他”掌声的同时,也给了自己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因为“我”和“他”的想法是一样的)“掌声送给第一个用‘倍’说话的孩子!”(这里的掌声是滞后的,是在学生理解了“倍”的含义以后才给出的,不像我们平时的课堂那么迫切于学生的话音刚落之际)。艺术地送出掌声,也能改变我们索然无味的口头禅。
“生态”课堂,没有固定的模式,因为生命本没有固定的模式。“生态”课堂需要的是教师的“生态理念”,教师“生态”了,学生“生态”也就自然而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