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母语视域下中介语石化的成因及规避措施

2015-02-28陈春华

新乡学院学报 2015年8期
关键词:二语母语语法

陈春华

(淮阴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 江苏 淮安 223001)

母语视域下中介语石化的成因及规避措施

陈春华

(淮阴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 江苏 淮安 223001)

中介语石化普遍存在于外语学习者中,而且它会出现在任何一个语言学习者身上,也可能发生在任何一个学习阶段。文章重点介绍了中介语石化的起因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根据起因提出有效的规避措施来延缓或缩短石化时间,顺利度过中介语石化阶段,为二语习得打开良好局面。

中介语;中介语石化;原因;规避策略

一、中介语与中介语石化

中介语是1969年美国的语言学家Larry Selinker在剑桥国际会议上首次提出的。中介语又称过渡语,它是介于二语学习者的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一种独立的语言体系,它兼具母语和目标语的特点,更加靠近目标语,但是又不是真正的目标语。Larry Selinker认为:二语学习者语言是由一套系统的规则来控制的,这些规则有别于正在学习的语言和学习者的母语。因此在学习的每个阶段,学习者都不只是在复制模仿,而是完全创造一门对他独一无二的语言体系。Selinker提出中介语具有所有自然语言的特性。换言之,中介语也有自己的语言体系和语言规则。此外,Selinker还提出了中介语建立的三个基本原则:正在学习的语言过度泛化;学习者母语的迁移;学习者语言发展的停滞,即石化。他认为中介语体系实际上是二语学习者形成的一套心理语法,目的语的学习就要遵从该套语法[1]。中介语有以下几个特征:(一)动态性。动态性是中介语的主要特征。正如所有的自然语言,中介语也是不断变化和进化的。中介语是可以随着学习者的学习深入而变化的,学习者在发现自己的语法、词汇和语音错误后,会根据目标语的语言规则来规范中介语,使其向目标语更加靠近。(二)可渗透性。中介语的包容性决定了它的可渗透性。中介语的形成与发展历经几个阶段,但在任何阶段,中介语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学习者二语语言能力的进步,知识不断地更新和纠正,中介语中的语言错误也会减少。(三)系统性。Ellis认为,中介语是不断变化的,当二语学习者使用二语时,他们常常会犯一些预知的错误,二语学习者用已成型的语言体系与别人交流,就像本族人使用本族语一样。Cook认为用目标语的语法规则来评估二语学习者的语言能力是欠妥当的,因为他们的语法规则是来自中介语语言体系。中介语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甚至创新的另外一套语言体系[2]。Selinker认为石化是存在于中介语中的心理机制,当学习者的心理语法达到某种程度或某种阶段后,它就会阻碍语言学习的发展,产生僵化现象。主要体现为学习者很难突破之前的语言系统,不能更加接近目标语,这就导致学习者不能完整地获得目标语的语言能力。2001年,Selinker和Lamendella把石化现象定义为:学习者学习的目标语还没有达到目标语的水平层次时就停滞不前了。

二、中介语石化的成因

Selinker把中介语石化分为个体石化和群体石化两种类型。作为二语习得者的个体石化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是错误重现,即某一个错误经过反复纠正仍然存在;二是语言能力的石化,即在语音语法和词汇等方面的石化。群体石化是指某一种语言现象已经扎根于某一个群体,这往往会促成新的方言的形成,例如印度英语和菲律宾英语。

中介语石化可以分为暂时性石化和永久性石化。中国的二语学习者集中在前者。如果这些学习者接收了理想的语言输入或者有机会接触目标语的语言环境,他们的二语学习也将会突飞猛进。

(一)影响中介语的语言构建因素

Selinker认为,影响中介语的语言构建的因素有五个方面,分别是语言迁移、二语学习策略、训练迁移、二语交际策略、目标语材料的过度泛化。这五个方面都或多或少地影响阻碍学习者的语言学习,促使石化现象的产生。

1. 语言迁移

这主要是指学习者将母语的语言特点植入第二语言中。在二语学习中,学习者很可能没有把握目标语的语言规则,因此他们就有意无意地用母语的语言规则来处理目标语信息。一旦目标语的语言特点和母语相似,正迁移就产生了;反之,就产生了负迁移。如果长期使用,就会导致语言的石化。

2.训练迁移

即教学过程中灌输了非二语的语言规则。不正确甚至是错误的输出被二语习得者吸收,会让他们对目标语的语言规则产生误解。同样,不正确的语言材料的滥用也会引起训练迁移,例如假想的而非真实的语言输入。

3.二语学习策略

引起中介语石化的最常见的现象就是简化目标语,最明显的简化就表现在语法上。

4.二语交际策略

例如,当学习者在交流中忽视了一些语法词汇,说了一个这样的句子:“It is beautiful dress.”这里明显漏了一个冠词 “a”。这并不妨碍实现交流的目的,但是可以削弱他们的学习动机,导致他们停止学习或者不想再珍惜学习。

5.目标语材料的过度泛化

指的是学习者使用二语中不规范的规则来表达,例如:“What did Mark doing now?”

(二)中介语石化的内因和外因

Ellis认为中介语石化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3]。

1.内因

(1)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者的内在因素,它是一个心理认知因素。学习动机可以分为融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前者是指学习者对目标语的文化和群体充满兴趣,例如以英语为专业的学生以及以英语为职业发展规划的人士;后者指的是学习者对目标语学习只是为了掌握一个工具或者是业余兴趣,例如,有的是为了考级或自身提高需要而学习的,一旦达到目的,就不会再继续学习了,因此会出现石化现象。

(2)母语负迁移

母语负迁移是石化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母语负迁移是指学习者用母语的语言规则来处理没有完全掌握语法规则的目标语。学习者也会从目标语的文化中选择自己感兴趣或有针对性的文化元素融合到自己的中介语语言体系中,如果处理不当,学习者会用母语文化思维代替目标语文化思维,这就使得中介语的发展处于停滞或固化状态,从而产生了石化现象。

(3)年龄和情感因素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在12岁时母语的语言结构已经形成,母语的发音和语法结构已经基本固定,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更加牢固[4],因此年龄越大学习第二语言的难度就越大,母语的干扰性就越大,负迁移带来的副作用也越大。一旦语言学习者过了语言学习的关键期或敏感期,语言的学习就很难进步,这是从“生物论”视角进行解释的。兴趣和意志力是影响二语习得的情感因素。学习者对语言学习失去兴趣,必然会导致语言学习停滞不前;当学习者对语言学习缺乏坚持力和自制力时,学习效果必然会不尽如人意,导致学习停滞,产生石化现象。

2.外因

(1)文化适应程度

1976年,Schumann提出了“文化适应模式”。他认为二语习得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文化适应。学习者的母语文化和目标语文化间的社会距离和心理距离决定了学习者是否能适应目的语文化,进而影响他们的二语学习效果。社会距离是指学习者是否被目标语的群体所接受及被接受程度,它直接影响了二语习得水平和文化适应程度。心理距离是指情感方面的因素,包括压力和文化障碍、语言障碍、动机强弱以及自我透向问题等。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如果学习者对目标语保持一定的社会和心理距离,语言学习就会产生障碍,学习者依靠母语和以不完善的中介语为基础来处理语言,就会导致中介语的石化。

(2)语言输入量

Krashen于1985年形成了“语言输入理论”。该理论认为,只有输入的语言难度略高于学习者现有的语言能力,即输入“i+1”的可理解的语言,学习者才能获得语言的进步。“i”代表学习者当前的语言基础和能力。只有输入的语言有一个或少量新语言点的时候,学习者才能吸收。如果输入的语言是“i+0”,那么学习者就接触不到新的语言点;如果是“i+n”,输入的语言点就太多,学生会有些顾此失彼,影响学习效果。过低或过高的语言输入都会导致学习效率的低下,容易出现石化。所以影响中介语石化的语言输入量既包括质量,也包括数量。

(3)反馈机制

Oller和Vigil提出了“交互作用说”。认知反馈和情感反馈是外界反馈的两种形式。这两种反馈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和中性的。只有正面的情感反馈和负面的认知反馈才能让学习者有动力和信心去探索和尝试正确的语言形式,从而减少石化的形成。

三、中介语石化的规避策略

(一) 重视语言输入量,鼓励输出

Krashen认为,学习者必须有被接受的能理解的语言输入才能有效地学习,只有这样 ,“i+1”才会自动实现。根据这个理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语言输入的质量和数量,实现可理解的输入。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水平、兴趣和爱好,设计可接受、可理解的学习任务,因材施教,为学生量身打造“i+1”难度的语言输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产生有效教学,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石化现象。

除此以外,按照Swain的语言输出假设,语言输入对学生语言习得的影响比语言输出要小。只有语言输出才能让学习者真正地加工和使用语言,因此学生要克服情感障碍,利用课内外的机会实现语言交际。教师要创造情境,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机会。

(二) 重视课堂内外的文化教学

Krashen认为,语言的习得并不只是单纯的语言过程,还应该考虑语言本体知识以外的可以赋予语言意义的层面,即文化知识。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导入文化知识,引导学生课外接触二语国家的文化。这可以通过布置作业的形式,或者小组交流互动的方式来实现。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所学内容引入相关趣味性强的文章、音频和视频,让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异国文化,并结合语言知识进行内化。此外,大学英语改革后,很多高校开设了例如“英美国家概况”“跨文化交际”等选修课程,这也能让学生持续地接触异国文化。此类课程在教学中应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合理地布置作业并进行课堂互动,形成有效的监控机制。

(三) 重视学生语言输出时错误的反馈

石化也会受到外界反馈的影响,例如“认知反馈”和“情感反馈”。 消极的情感反馈和积极的认知反馈可能会导致语言石化;相反,消极的认知反馈与积极的情感反馈可以帮助学习者纠正语言错误。及时纠正错误并给予学生反馈是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一旦学生犯语法、语用或发音上的错误,教师就应该指出,并适时解释以加深学生的记忆。而消极的认知反馈又能够鼓励语言习得者不断改正自己在中介语中不当的语言形式,从而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这有助于延迟或减弱石化现象的产生。同时,教师不要对学生的错误给予批评和嘲笑,而应该给予鼓励,学生在老师的鼓励和引导下可以自己发现错误,这有利于他们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此外,语言习得者要努力消除情感障碍,尽量避免焦虑、自卑、性格内向。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正视母语和目标语的差异并接纳目标语的文化。学习者要正视错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一旦发现错误应及时纠正,深刻反思,努力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学习者要采取恰当的交际和学习策略,这两种策略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策略。学习者在运用这两种策略时,不要总是下意识地回避问题,否则,学习困难将得不到克服。所以,学习者应该知难而进,一味地逃避不利于语言的学习。

四、结语

二语习得的中介语石化现象一直受到国内外语言专家和学者的关注。外语学习的石化现象是由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教师和学生的主观因素,也有社会教育制度、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客观因素。中介语的石化现象存在于语言学习的方方面面,它可能发生在语言习得过程的任何一个阶段。石化分为“暂时性”石化和“永久性”石化。中国的语言学习者产生的石化现象多属于“暂时性”石化,是可以被清除的石化现象。所以,学习者应该积极面对,努力攻克语言学习中的种种难关,排除中介语语言系统的负面因素,采取恰当的学习策略,这样,语言的学习质量必定会得到提高。

[1] Slinker L.RediscoveringInterlanguage [M].London:Longman Group Limited,1992:82

[2] 张雪梅.语言石化现象的认知研究[J].外国语,2000(4):63.

[3]佟瑶.浅析中介语石化与大学英语教学[J].科技信息,2001(2):58.

[4]戴炜栋,牛强.过渡语石化现象及其教学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5):28-31.

【责任编辑 郭庆林】

2015-03-09

淮阴工学院科研基金项目(HGC1417)

陈春华(1982—),女,江西萍乡人,讲师,研究方向:二语习得、外语教学。

H319

A

2095-7726(2015)08-0037-03

猜你喜欢

二语母语语法
中国大学EFL班级的二语自我分型特征分析
二语习得理论对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母语
跟踪导练(二)4
《神经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视角下的二语习得》述评
Book 5 Unit 1~Unit 3语法巩固练习
母语
基于汉语方位词特点的二语教学策略——以“左”“右”为例
论《远大前程》的语言特色及其母语迁移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