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新乡先进群体精神推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以河南师范大学为例

2015-02-28

新乡学院学报 2015年8期
关键词:新乡先进典型群体

何 欢

(河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用新乡先进群体精神推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以河南师范大学为例

何 欢

(河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为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获得实效,新乡部分高校采取聘任德育导师、建立教育基地、融入校园生活等方式,将新乡先进群体精神融入高校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形象化,大大增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可信性、可学性。针对大学生对新乡先进群体精神知晓度不高、学习积极性不强、组织学习力度不大等因素,提出了将新乡先进群体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融入校园文化活动、融入校园媒介传播、融入校外实践教育等对策与建议。

新乡先进群体精神;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新乡市相继涌现了史来贺、吴金印、刘志华、张荣锁、耿瑞先、裴春亮、史世领、许福卿、梁修昌、范海涛等一大批在全国和全省有影响力的先进人物,形成了典型辈出、群星灿烂的独特现象。其中,有5人是中共中央号召学习的先进人物,有2人被评为全国“双百”人物,有4人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有5人获得“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大家对他们的先进事迹、奋斗历程都耳熟能详。虽然他们的事迹不同,但精神内涵相同[1],从而形成了新乡先进群体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如何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与此同时,坚持以生为本、加强情感交流的教育方法越来越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认可并加以运用。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以“无比坚定的理想信念、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实事求是的宝贵品质、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为内容的新乡先进群体精神,无论在思想内涵、基本要求等方面,还是在对人的精神和行为引领、教育意义等方面,都具有高度的契合性、融合性。认真学习和大力弘扬新乡先进群体精神,强化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是创新教育载体的必然要求,也是丰富教育内容的重要举措和提升教育实效的有效途径。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新乡先进群体精神的关系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乡先进群体精神的本质内核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特性及其价值目标的展现[2]。它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价值表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引领[3]。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一大批新乡先进典型相继涌现,这些先进典型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了闻名全国、穿越时空的新乡先进群体精神。新乡先进群体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新乡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结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构成新乡先进群体精神的本质内核,它比新乡先进群体精神更为博大、稳固和精深。

(二)新乡先进群体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首先,新乡先进群体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基本要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本价值目标。新乡先进群体始终以带头创业致富、建设文明村镇、共创和谐社会为己任,纷纷将本地建成全国农村先进典型和全国文明村镇,带领群众过上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幸福生活。

其次,新乡先进群体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基本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新乡先进群体中的县、乡、村党组织负责人,始终牢记党的宗旨,严修身、严用权、严律己,工作上奋进拼搏、公正无私,生活中艰苦朴素、作风正派,为弘扬社会正气、树立美好乡风、塑造美善人生做出了表率。

最后,新乡先进群体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层面的基本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新乡先进群体把党和国家事业视为第一生命,带领群众几十年如一日,埋头苦干,实现了经济社会大发展。他们最知感恩,以带富乡亲、回报社会为己任,纷纷无偿地为村民建造别墅,提供就业岗位,赢得了群众和社会的高度认可。

二、新乡先进群体精神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现状

(一)学习和弘扬新乡先进群体精神存在的不足之处

1.大学生对新乡先进群体精神的知晓度不高。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发现,大学生对新乡先进典型“领军人物”史来贺、吴金印、刘志华三个人的知晓率分别为32%、25%、11%,对新乡先进典型感人事迹的知晓率为5%,对新乡先进群体精神内涵的知晓率为4%。大学生对新乡先进群体精神如此低的知晓率,在客观上为加强大学生对新乡先进群体精神的认知和认同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了一定困难。

2.大学生学习和弘扬新乡先进群体精神的积极性不高。受社会、家庭等因素影响,“90后”的大学生自我中心意识较强,再加上他们的思想动态不稳定,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心理矛盾较为突出,在面对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时,常常陷入严重纠结和错误选择中。一小部分大学生认为,远大的、长远的理想目标对国家社会发展作用不明显,追求个人的竞争胜出和成功则更为现实。

3.组织大学生学习和弘扬新乡先进群体精神力度不大。目前,不论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育,还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教育、情感教育等,全面、详细、系统的专题教育仍较为缺乏,组织大学生参观学习的次数较少,新乡先进群体精神在大学生的道德养成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奋斗拼搏教育、乐于奉献教育等过程中,处于地位不高、分量不重、效果不好的状态,众多优秀教育资源被闲置。

(二)对新乡先进群体精神的具体运用

1.聘任德育导师。辅导员在大学生的道德养成、素质提升、成长成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全国道德模范王一硕、吴新芬,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王百姓、买世蕊、黄伟等已被河南师范大学聘为校外辅导员,实现了大学生与道德模范零距离接触,道德模范的辐射效应在大学校园愈加凸显,知荣辱、讲道德、促和谐的校园文明风尚愈加浓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中落地生根的土壤更加肥沃。

2.建立教育基地。教书育人,建造一个好的教育平台至关重要。目前,河南师范大学诸多学院和大学生社团组织在新乡先进群体所在地建成道德教育基地,使大学生能够实地参观学习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感触他们崇高的社会理想与政治信念、深厚的群众情怀、高尚的精神品质。例如,通过参观学习新乡县刘庄村“史来贺纪念馆”,大学生深深被史来贺“永远跟党走,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所感动,促使他们勤奋学习、立志成才、奉献社会的决心进一步坚定,参加志愿者服务、深入群众宣讲党的方针政策的社会实践活动日益增多。

3.融入校园生活。春风化雨式的道德教育和引导需要融入生活的各个细节。通过组织“学习先进典型、争做优秀学子”、“学典型,会做人”等系列主题班会和征文活动,开展社会法律咨询援助、环境保护等社会实践,将新乡先进群体精神与大学校园的学习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给学生以情感共鸣和心灵启迪,为大学生树立道德榜样和精神支柱,充分激发和增强大学生向善、向上的内生动力,为大学生的素质提升、茁壮成长和博学成才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新乡先进群体精神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实现路径

(一)把新乡先进群体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可以将新乡先进群体精神融入相关系列课程的教学中,加强大学生对该专题的学习。例如,将新乡先进群体对党绝对忠诚的坚定理想信念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爱国主义教育专题进行讲解;将新乡先进群体的艰苦奋斗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对中华民族抗争史、奋斗史教育专题进行讲解;将新乡先进群体实事求是的优秀品质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对党的思想路线教育专题进行讲解。在融入式教学中使大学生从本地先进典型身上充分感知国家和社会经历了什么、倡导什么、发展趋势是什么,从而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责任感和践行力,实现课程学习与先进典型教育互为补益。

(二)把新乡先进群体精神融入校园文化活动

将新乡先进群体精神融入校园文化活动,能较好地借助精神纽带和心理势场充分唤起和激发大学生的真挚感情。例如,将新乡先进群体精神融入演讲比赛、辩论赛、征文比赛等校园文化活动中,不仅能够加深大学生对新乡先进群体精神的认识和领会,而且可以“充分调动和激发大学生的兴趣、爱好、热情、激情、信任、感激、快乐等积极情感因子”[4],可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品质、性格行为等方面进行良性塑造。同时,组织宣传新乡先进群体精神的文艺演出、邀请新乡先进典型到高校作德育专题辅导报告等,通过近距离接触、互动交流,不断提升大学生学习和弘扬新乡先进群体精神的积极性、主动性,“既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体现趣味性,寓教于乐,使大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全面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

(三)把新乡先进群体精神融入校园传播媒介

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大力宣传新乡先进群体精神,能够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的影响力和带动力。例如,积极发挥校报、广播站、宣传栏、学习园地等传统媒介的宣传作用,使新乡先进群体精神在校园天天看得见、听得着,以无形的情感力量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同时,根据大学生主体性特点和现代传播媒介传播速度快、立体性强等优势,充分利用校园网、贴吧、院系班级QQ群、微信群、高校通短信服务平台等现代宣传媒介,对新乡先进典型事迹和先进群体精神进行介绍、宣传和探讨,将新乡先进群体的闪光点尽可能地放大,让新乡先进群体精神在大学校园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使大学生能够随时随地了解和学习新乡先进典型,达到对新乡先进群体精神的真学、真信和真用的目的。

(四)把新乡先进群体精神融入校外实践教育

马克思认为“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6]。开展实践教育活动是提升新乡先进群体精神教育效果的重要环节。高校可在新乡先进典型所在地创建大学生道德教育基地,推动大学生道德教育基地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例如,经常组织大学生到新乡先进群体精神教育基地、纪念馆、展览馆等参观和考察,详细、深入了解新乡先进群体的感人事迹和奋斗历程;采用参加义务劳动、重走“挂壁公路”等方式,深化新乡先进群体精神对大学生的感染和熏陶;组织大学生开展帮扶孤寡老人、关怀留守儿童、创建文明城市、开办法律知识讲座等活动,在多种志愿服务活动中重温新乡先进群体精神;组织大学生为村民讲解国家形势、农业政策和创业指南等,在服务社会、服务大众过程中进一步弘扬新乡先进群体精神。

总之,新乡先进群体精神是具有地方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本”,河南师范大学把学习和弘扬新乡群体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青年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7]。进一步探索和创新新乡先进群体精神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方法和途径,包括政府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等,都是今后探索和努力的方向。

[1]李庆贵.弘扬新乡先进群体精神 做为民务实清廉表率[EB/OL].(2014-04-16)[2015-03-12].http://www.hayanjin.jcy.gov.cn/html/2014/xuexiziliao-0416/499.html.

[2]戴木才,田海舰.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7(2):37.

[3]韩振峰.焦裕禄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中国高等教育,2014(9):5.

[4]徐柏才,孙明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规律与教育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2):23.

[5]韦滢,李开学,袁尚伟.论国家核心价值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3):184.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3.

[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72.

【责任编辑 李 敬】

2015-03-26

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调研课题(SKL-2014-1834)

何欢(1986—),女,河南郑州人,教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G641

A

2095-7726(2015)08-0006-03

猜你喜欢

新乡先进典型群体
新乡医学院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立法为新乡教育事业“保驾护航”
先进典型传递榜样力量
习近平:广泛宣传学习先进典型 形成扶贫开发工作强大合力
新乡:豫北老区明珠
新乡学院特有树种探究
先进典型发现与宣传思考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