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采访提问语的形成及应用原则分析

2015-02-28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14期
关键词:疑点谈话主持人

苏 畅

(贵州广播电视台,贵州 贵阳 550002)

采访提问语的形成及应用原则分析

苏 畅

(贵州广播电视台,贵州 贵阳 550002)

采访提问是一门艺术,对于新闻采访发挥了重要作用,记者在采访中必须结合采访的不同对象应用恰当的提问方式,这便要求记者了解采访提问语的形成和应用原则,不断完善提问技巧,为成功采集信息奠定基础。本文主要分析了新闻采访和主要表现形式,采访提问语的形成,采访提问语的应用原则,准确把握采访提问艺术。

采访提问语;艺术;应用原则

一、新闻采访和主要表现形式

(一)新闻采访提问的重要性

在采访过程中,一个优秀的记者并不是最关键的,其主要是引导采访对象做出可以表达采访意图的精彩回答。要想达到这一点,需要记者提前做好准备,精彩提问。采访提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其不仅十分微妙,也存在着极大的困难。提问水平怎样,将会对新闻采访活动的效果造成直接影响,提问形成极高的有效性,可以加强新闻采访的效果,使其变得更加深刻。

(二)新闻采访的主要表现形式

(1)正面提问。正面提问是开门见山,不采取旁敲侧击以及启发引导式的提问。针对部分采访对象,可以利用正面的提问形式,如外宾、演员、学者等,他们一般思维活跃,通常可以较快地明白采访意图,也可以清晰进行回答,同时由于他们的时间有限,所以一般可以采取正面提问。

(2)侧面引导。侧面引导通常利用带有启发特点的提问技巧。一方面通过类似事件实施启发,利用当时的场景对采访对象进行启发;一方面利用相反事件实行启发,帮助采访对象通过违背当前事件的反差对问题进行思考。两方面都可以根据具体采访情况独立应用,也可以交替应用。

(3)反面刺激。在这一方式下,采访一般提出具有刺激特点的问题,进一步促使采访对象想要陈述几句,甚至形成较强的表达愿望。通常是在采访对象不想进行深入采访、不便接受采访的情况下利用这一方式。若以普通的方式实施提问,反而无法出现采访的预期效果,无法达成意图。

二、采访提问语的形成

(一)预先设计采访提问语

谈话话题、谈话对象、电视受众、节目风格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提问语。从这一角度考虑,设计提问语并没有定规。但是不断缩小范围,仅对于某一方面分析,还是能够找出规律的。

(1)设计不同谈话话题的提问语。我们划分采访内容为三类:人物、事件和话题采访。对应的采访现场组织线索包括了时间、事件和话题三种。采访线索的不同,也决定了设计提问语的侧重点不同。概括来说,采访以时间作为线索,由于明确了具体时间,所以设计提问语重点在于某一时间出现了什么事情,提问语的疑点一般集中在何事。采访以事件作为线索,主要是指发生、发展事件的过程,因而设计提问语疑点侧重于何为。采访以话题作为线索,提问语的疑点更加重视何思,也就是嘉宾在面对一个问题时的想法。

(2)设计不同电视受众的提问语。任何电视节目都拥有目标受众,电视节目主要是为目标受众制作的,这样就需要从受众角度策划节目。例如,《实话实说》和《对话》拥有不同的受众目标,前者谈话节目开办时间较早,是面向大众实话实说进行定位,体现出平民化风格。后者则是将社会精英人士作为目标受众。不同的受众目标决定了两个栏目出现了不同的策划角度。

比较一下这两个节目,可以发现设计提问语角度的不同:《实话实说》以普通老百姓作为受众,所以需要从普通老百姓角度对提问语进行考虑和设计,通俗易懂,并且紧密联系日常生活,基本上都是一些普通老百姓的问题。《对话》则是以拥有一定策划能力的社会精英作为受众,至少是管理层面的人才,因而总是围绕怎样发现与善用人才提出问题,总是从管理层角度和嘉宾实行讨论。

(二)承前提问语的疑点来源

承前提问语还可以称为即兴提问,是指主持人在与嘉宾谈话过程中发现疑点以后的一种提问方式。其与预先设计提问语的不同之处在于临时性与依附性。正是由于依附性,一般是单一的疑问句组成了承前提问语,有一些问句也会夹杂一些补充疑问语。这一临时性提问语的疑问点来源,通常体现出下列情况:

(1)当嘉宾的言行与常人不同,或者超出了主持人的预想时,主持人经常会提出为什么,或者提出为什么不,原因便是疑点所在。

(2)推理产生的疑问语。主持人和嘉宾谈话过程中会得出一种结论,由于不能确定这一结论的正确与否,所以利用了疑问语调或者附加问形式,进一步产生了新的提问语,主要目的是获得求证。

(3)假设的提问语。主持人先设定一个与嘉宾谈话内容恰恰相反的大前提,之后在这个基础上抛出问题,还可以称这一提问为反面问。

三、采访提问语的应用原则

(一)单一原则

具体是指主持人一次仅提出一个问题的原则。因为一次提问出现了很多疑点,嘉宾并不知道应当回答哪一个问题。谈话节目与新闻发布会不同,主持人和嘉宾基本上属于一对一的谈话,主持人拥有足够的时间依次提出问题。

(二)具体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主持人可以提出具有极强针对性的问题。主持人可以利用嘉宾了解的、从前的经历或者深思熟虑的事情达到具体化提问的目标。

(三)开放原则

这一原则需要主持人在提问的过程中对答语进行预期,其体现出开放性,是可以和嘉宾产生很多谈话内容的,而并不是简短的对或者不对的回答。也就是说,主持人应当尽量较多的应用这类特指的开放式提问,避免利用是非问、正反问等封闭式提问。即便是利用了封闭式提问,还可以通过为什么进行进一步的追问。嘉宾是谈话节目的主角,节目质量好坏取决于嘉宾谈话的好坏。因此,想方设法与嘉宾多谈便是主持人的主要作用,而达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便是开放式提问语。

四、准确把握采访提问艺术

(一)确定采访目的,主题清晰

记者在采访提问的过程中,必须紧密联系主题,准确掌握受众最为关心的问题、最想了解的情况透彻采访,如此才可以确保写出吸引受众、引起受众共鸣的稿件。即便是在采访初期,为了防止冷场,或者联系感情而预备的交谈语言也不要与采访主题发生偏离,要服务于报道任务。

(二)采访之前的准备工作

若记者可以很好地与采访对象进行交流,就能够顺利进行采访。所以,记者采访之前必须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如编写采访大纲,按照提放提问;也可以提前向采访对象告知采访的目的、要求,或者向采访对象提交采访提纲,充分做好准备。通常情况下,记者能够充分地准备提问问题,采访报道也会越加顺利。

(三)创造良好的采访环境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必须保证真诚,要保持一颗诚挚的心对待采访对象,强化吸引力和感染力,这也是记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若态度不够诚恳,准备不充分,将会对采访对象的回答造成直接影响。其次,记者必须注意提问的语气,不但要不卑不亢,还要自然亲切,尽可能保证口语化,在采访过程中保持求教态度,并且认真耐心的倾听。因为在采访过程中,记者相对较为主动,而采访对象往往是被动的,在一般情况下记者与采访对象是第一次见面,彼此并不熟悉,这时就必须强调一些细节,使对方充分信任自己,尽可能创造一种和谐的采访氛围,这样才可以转入正题,也会采访到更多的新闻材料。

(四)善于提问获得最佳的采访效果

提问需要具体化,但是不能面面俱到,由于事物体现出的复杂性,若过于笼统的提出问题,采访对象将无法回答。人所未知的细节与丰富的事实才是群众的兴趣所在。因此,记者最好确定一个角度进行采访提问,促使采访始终联系这一角度开展。提问的问题不能拥有多层含义,这样会导致采访对象无暇顾及,最好一次提问一个。那些不顾及场合、时机,随口就问“你目前感想怎样?”的采访不具备可取性。因为这样的问题过于宽泛,对方通常不知如何说起。

(五)提问中重视非语言符号的作用

在采访过程中,随着同期声而出现了非语言符号,具体包括人物的手势、动作、表情、语气、环境等,同时还有记者的服饰与现场实物等,对于成功采访来说这些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必须巧妙应用自己的体态语言对被访对象的话题与情绪进行指引。例如,与被访者交谈过程中,可以不时点头表示赞同,这样对方会认为你也产生了共鸣,便会积极讲述情况;当对方讲述并不清晰时,不妨稍皱眉头,表示疑惑,他便会对你进行详细解释。记者接触采访对象时必须重视自己的言行,始终保持激情认真听对方谈话,这样采访才会成功。

五、结束语

某种意义上,新闻采访就是人和人之间的沟通,在沟通过程中势必产生提问。应用采访提问技巧也是一门艺术,一个精彩、有效的提问,可以极大地提升报道的水平。因此,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需要对采访提问技巧加强应用,积极提升采访提问能力。

[1] 杨晓伟.电视新闻采访的提问技巧[J].新闻爱好者,2013(10).

[2] 张薇.新闻采访提问技巧四题[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4(11).

[3] 石堃.新闻采访中的心理沟通技巧[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14(1).

G212.1

A

1674-8883(2015)14-0338-02

苏畅(1986—),女,河北束鹿人,本科,助理记者,主要研究方向:新闻学。

猜你喜欢

疑点谈话主持人
主持人语
班主任的谈话艺术
主持人语
超分辨率重建技术在海域使用疑点疑区监管中的应用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正确理解术前谈话
始于深度诠释疑点
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应用中的难点与疑点
解析西藏古建筑具备防雷措施说法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