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谈主持人对谈话类节目的驾驭

2015-02-28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14期
关键词:类节目谈话主持人

杨 柳

(滨海广播电视台,天津 300450)

试谈主持人对谈话类节目的驾驭

杨 柳

(滨海广播电视台,天津 300450)

随着央视谈话节目《实话实说》在中国电视市场的兴起,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个新的电视栏目的发展状况。而作为节目的“品牌特征”,电视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对整个节目的把握和驾驭,对一档节目成功与否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如何驾驭,首先要先对谈话节目有一个准确的定位。

主持人;谈话类;节目

一、谈话节目的定位

现在某些电视谈话类节目质量差、寿命短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没有一个良好的定位,换句话说就是没有自己的特色。央视的谈话节目历来很受关注,往往成为全国电视借鉴的样板,于是乎,各地方台也都一拥而上,纷纷效仿、克隆。然而克隆成功者却寥寥无几,原因很简单:克隆缺少个性,没有特色,没有味道。因此,谈话节目要想长远地走下去,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定位,这样节目做起来才有方向,不至于漫无目的,随心所欲。

(一)将“对话”定位为谈话节目的主要手段

谈话节目,顾名思义,其主要手段就是对话,而这种对话正是人们特别需要的沟通、交流的基本方式。谈话节目要有强烈的说话意识。要聊起来,你的话题让大家都有话可说,那么节目就成功了一半。像《实话实说》其实就是大家在一起聊天。主持人融入观众当中,大家有了共同语言,有了共同的话题,聊起来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二)将“常人”定位为谈话节目的主要对象

谈话节目的对象就是常人,而许多电视人的专家意识太强了,结果节目专业化了,观众也不看了。宗白华①先生说得好:“常人是什么人呢?是天真朴素的,没有受到艺术教育和理论,也没有文艺上任何主义和学说的常见的普通人。”但就是这些普通人,是古今中外最广大的观众。

(三)将“平民意识”定位为谈话节目的宗旨

“平民”是人民群众的绝大多数,电视谈话节目只有关注这个“大多数”,才能与观众进行交流,电视谈话节目才有生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摄像机的设置和主持人嘉宾的面向问题。谈话节目中应设置三台摄像机,一台对着主持人,一台对着嘉宾,还应有一个机位照顾到观众,三方均关注到才能体现完整性。而嘉宾在进行谈话时不要把大部分的时间放在与主持人的交流上,应多面向观众,多与观众进行沟通与交流。

(2)主持人的立场。现在的电视谈话节目,看得久了看得多了便逐渐发现,它们大多都进入了“程序化”境地——主持人有一条固定的思路,有一个千篇一律的设问提纲,以自己的不变应嘉宾的万变,这实在是电视“谈话”类节目的误区。电视谈话节目一定不能反宾为主,主持人是桥梁而不是主干,节目主持人只是节目的辅助,访谈对象才是节目的主人。

(3)嘉宾与话题的选择与策划。老百姓也有自己的故事,而且老百姓的故事会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与共鸣。有的时候,平平淡淡也是真。谈话类节目要想走远,还是要说真话,摆真事,动真情。世间万物贵在真,有了真情才动人。

(四)将“常说常新”定位为谈话节目的灵魂

许多观众指出,谈话类节目越来越多,但雷同现象也十分严重,常常出现一位名人上几家节目的现象,翻来覆去的不过是些老话题。但现在许多谈话类节目却与之背道而驰,更多地在名人身上做文章,而罔顾名人资源也是有限的。于是,同一个人,被一家又一家的电视台邀请去做谈话节目,观众自然倒了胃口。

二、谈话节目的主持

谈话节目的主持人必须确立起这样一种意识,即“我”是节目的品牌特征,是节目的代言人,是节目的主体。因此,“我”在对节目的把握上要具备一定的驾驭能力。总的来说,主持人的驾驭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朴实无华的亲和力

中国有句老话: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引申到谈话节目主持人身上就是要求主持人必须根据嘉宾的身份、个性、生活状况等背景来进行合理的设计,寻找到最合适的对话方式和内容,以便于嘉宾以常有的谈话方式接轨,在双方之间引起思想的共振,为话题的进一步深入推波助澜,这就顺应了“话若投机千句少,话不投机半句多”的交流心理。

(二)自降“身价”融入其中

谈话类节目突出了参与性,它需要的是茶馆式的聊天、侃大山、摆龙门阵、唠嗑,是一位与普通老百姓长得差不多、穿着一样的主持人来加盟他们的谈话。谈话节目最忌讳那种居高临下式的主持人,平等的心态有时靠掩饰是不行的。

(三)恰当运用肢体语言

虽然谈话节目追求的是随意、轻松的气氛,但节目主持人无论是从主导全场的角度出发,还是从维系现场气氛的角度考虑,都应当适可而止地运用肢体语言,才显得大方得体。

“现在的时代不是故事的时代,而是讲述的时代,故事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如何去讲故事,用什么方法讲故事。”[1]无论如何,我国谈话类节目还处于发展摸索阶段。我相信,当它真正为自己做好定位以后,将会给我们一个大的惊喜,我国也会出现像美国《奥普拉节目》一样优秀的谈话类节目,为广大观众所喜爱!

注释:①宗白华:1897~1986,哲学家、美学家、诗人。我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和开拓者,被誉为“融贯中西艺术理论的一代美学大师”。著有《宗自华全集》及美学论文集《美学散步》《艺境》等。

[1] 白岩松.我看电视评论[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1(11):26-27.

[2] 赫朴宁.话语空间[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3] 胡欣.主持人采编实务[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4] 王群,曹可凡.谈话节目艺术论[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5] 张步中.电视谈话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淮阴师范学报,2003.

[6] 翟素娣.真实性的丢失——析当前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困境[J].视听界,2003(1).

[7] 易文.正本清源——体现电视谈话节目的真正价值[J].新闻知识,2005(7).

[8] 庄永春.地方台谈话节目初探[J].声屏世界,2004(5).

[9] 尤晓惠.试论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应有的素质[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3).

[10] 刘影.复合角色——主持人在谈话节目中的作用[J].主持人天地,2001.

[11] 吴郁.主持人的语言艺术[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

G222.3

A

1674-8883(2015)14-0170-01

猜你喜欢

类节目谈话主持人
主持人语
班主任的谈话艺术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正确理解术前谈话
刍议电视访谈类节目的主持技巧
电视社教类节目编辑的几点思考
如何主持好广播谈话类节目
浅谈电视新闻类节目的编排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