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闻采写中的人本理念
2015-02-28李子健
李子健
(番禺广播电视台,广东 广州 511400)
试论新闻采写中的人本理念
李子健
(番禺广播电视台,广东 广州 511400)
2008年在《人民日报》创刊60周年的典礼中,胡锦涛同志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是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要求。这是对新时期新闻宣传工作宗旨的深刻揭示。这就要求我们,把以人为本的理念渗透和落实到新闻宣传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胡锦涛同志的发言道出了新闻媒体的工作要适应时代要求,一切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以人为本的理念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它的提出反映了新闻工作者在新闻采写过程当中应努力挖掘材料的源头、再现客观事实,同时要尊重、关心人民群众的内心需求和情感体验。本文中,笔者根据自身知识和实践经验,浅谈在新闻采写中新闻媒体应坚持的原则和责任,以及如何运用人本理念的方法。
新闻采写;人本理念;方法策略
一、前言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体现。[1]具体来说,新闻工作者应时刻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新闻采写和报道的过程,以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为重点,关心群众生活、尊重被采访者。新闻媒体在采写和报道工作中应始终遵循知情同意的原则和树立职业道德规范,坚持实事求是、以人为本,努力把新闻采写工作做到尽善尽美。
二、人本理念坚守的原则和责任
(一)知情同意的原则
新闻采写工作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的知情同意原则。知情,就是采写前要通知被采访者或被采访者的亲属,表明自己的身份,告知他们采访的目的和内容,让被采访者有一个心理准备,采访之后也应告诉被采访者采写和报道的情况。同意,指新闻记者在采访前要征求被采访者的意见,获得他们的同意后方可进行。知情同意原则要求新闻工作者必须尊重群众的知情权、隐私权、人格尊严权等权利,在采写过程中体现人文关怀和人本宗旨,从而使新闻媒体工作闪耀出人性光辉。
(二)树立规范,减少侵扰
每一种工作都要按照既定的规章制度和操作程序来执行,才能使工作有章可循、合理规范。新闻采写是直接面向全体大众的工作,在执行过程中要求对公众负责。新闻的采写报道中,记者的提问内容要简明准确,用词要合理规范,直播时要保护当事人的隐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减少对当事人造成侵扰和伤害。树立合理正确的规范,牢记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每个媒体工作者做好新闻采写工作的具体要求。
三、如何在新闻采写中坚持人本理念
(一)规范用语,避免过度渲染
新闻媒体是直接面向公众的载体,新闻报道的信息会影响人民群众的思想认识和日常生活。因此,新闻采写工作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力求还原事实真相,避免添加太多的主观感受以及对事件进行过度的渲染而导致群众混淆视听、不辨是非。实事求是是新闻工作中最基本的要求,但在目前的实际新闻采写中有些不良媒体为了吸引读者,增加点击率和收视率,不惜运用极致的渲染手段来进行新闻报道。新闻采写的过度渲染主要表现在负面报道、正面报道以及正负性质不鲜明的报道之中,其中在负面报道中的表现得尤为突出。新闻媒体工作者抓住了群众的负面心理和兴趣点,经常报道一些负面新闻,而且用过度渲染的方法引起公众的情绪波动,从而可以增加新闻的点击率或收视率。例如,某媒体对“拉链门”的报道中,把克林顿称为“克仔”,把莱温斯基称为“肥温”。这种带有明显渲染意味的称谓反映了媒体对该新闻报道中人物的侮辱和贬损。[2]又如在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女子53公斤的比赛中,中国小将周俊连续三次抓举失败,最终以零成绩宣告结束奥运赛旅。国内某媒体竟然报道此事件为“耻辱一败”,瞬间引起公众网友的猜疑和愤怒。新闻媒体采写时可以犀利尖刻地指出报道中的某件事,但用词应该合理规范,不能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新闻采写是将经过加工处理的信息通过虚拟的环境展现给公众,如果新闻采写缺乏真实性和客观性,用词不规范、对报道人物和事件过分渲染,就会导致新闻的局部失真和混淆公众的判断,从而影响公众的态度和行为,新闻采写也就失去了原有的价值。
(二)尊重隐私,避免侵扰伤害
目前,各种新闻媒体日益增多,各种报道充斥着公众的日常生活。随着新闻媒体间的竞争愈演愈激烈,不少媒体为了吸引公众眼球,提高知名度,不惜抓住一切机会报道一些负面新闻、爆炸性新闻、“黄赌毒”新闻等。公众每天面对负面新闻的冲击,渐渐受其影响而产生负能量。新闻媒体不负责任的采写报道,将会对社会和公众带来不良的后果。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新闻工作者在采写报道中应尊重公众的隐私,避免对其产生侵扰和伤害。例如,在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新闻采写中不放置当事人的图片或给当事人面部打马赛克;在事故现场的报道中,不应播放死亡人员的正面图片,或对受伤人员和其家属朋友进行追踪采访等。新闻媒体工作者不仅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可以快速发现和挖掘第一手材料,进而对事件进行及时准确的报道,同时要牢记以人为本的理念,坚守自己的职业和道德原则,本着人文关怀的精神对待新闻采写的工作。
新闻作为传媒的公众载体,在采写和报道中应尊重群众的隐私,避免用过激的语言、不当的行为对群众造成人身和心理的伤害。如汶川大地震后,各大新闻媒体纷纷奔赴前线进行采访报道,在采访中出现了许多给群众带来侵扰伤害的现象。这些采访内容无疑会给正在遭受伤害的群众造成再次伤害。《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第一条即是:以人为本,减少危害。以人为本、尊重公众隐私权,避免对公众造成侵扰伤害,是全体新闻工作者的原则和责任。
四、结束语
新闻采写工作要面向全体公众并对公众负责,这就要求新闻采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新闻工作者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就必须不断学习、勤于思考和反思、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道德素质。以人为本是新闻媒体始终不变的发展主题。客观事实的报道、合理规范的用词、不过分渲染、不哗然取宠,努力做业界的良心媒体;注重人文关怀,关心、尊重群众,坚守媒体责任和原则,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
[1] 罗新才.浅谈新闻采写中的人本理念[J]. 新闻研究导刊,2015(6):95.
[2] 何斌,杨华.浅议新闻报道中的渲染[J]. 新闻爱好者,2011(7):99.
G212.2
A
1674-8883(2015)14-0169-01
李子健(1987—),女,广东番禺人,本科,初级记者,研究方向:电视新闻采写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