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监督类报道选题的研究

2015-02-28董思棋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17期
关键词:焦点访谈选题受众

摘 要:监督类报道选题作为媒体报道的一种题材,在当今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央视在监督类报道选题方面实践的逐渐成功,地方媒体也跃跃欲试,并且很多已经付诸行动。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地方媒体在做监督类报道选题的过程中很多都夭折了,本文试图去分析地方媒体做此类报道选题的困难所在,以及怎样做好此类选题,使之既不受到限制又可以获得收视率和受众的关注。

1 对监督类报道的理解

1.1 监督报道的定义

所谓监督,就是“监察督促”,也就是说,监督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监察,二是督促;监察的目的是发现问题,督促的目的是解决问题。监督报道是社会各界通过广播、影视、报刊和杂志等大众传播媒介,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从而对国家、政党、社会团体、公职人员的公务行为以及社会上一切有悖于法律和道德的行为实行制约。监督报道又被称为负面报道或批评报道,受到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1.2 监督类报道的特性

监督报道的形式具有公开性,监督报道的范围具有广泛性,监督报道的效应具有间接性,监督报道具有客观性。

2 监督类报道选题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媒体也在探索中不断发展,前进。监督类报道选题作为一个“鸡肋”,在当今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当央视不断在监督类报道选题中实践,并备受关注,地方媒体也在进行着各种尝试,但无论是央视还是各地方媒体,对于监督类选题的报道数量仍是凤毛麟角。那为什么监督类报道选题数量很少可是任何媒体都没有放弃呢?笔者将从地方媒体和央视的《焦点访谈》为例来对比分析。

2.1 监督类报道选题不能放弃的原因

在当前的社会生活当中,受众的思想观念不断发生着变化,使得受众在节目类型的选择方面也不尽相同,各大电视台为了获得更高的收视率,为了迎合受众的需求,不断进行着节目的创新,因为收视率是一个电视台生存下去的关键,也是被受众认可的一个因素。同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需要被监督和揭露的东西不少,监督揭露的方式可以是内部的,也可以是公开的,媒体就担负起了这样的重任,必然会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监督类报道选题在这样的因素下应运而生,各大电视台也不断对监督类报道选题进行探索。收视率是媒体的生命线,所以是各大电视台不能放弃监督类报道选题的重要因素。

《焦点访谈》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于1994年创办的以深度报道为主,以舆论监督见长的电视新闻评论性节目,是中央电视台收视率最高的栏目之一。一篇名为《焦点访谈案例分析》的文章中提到,根据《焦点访谈》从1998年1月份到2000年12月份的收视率,计算出1998~2000年的年平均收视率分别为29.57%、27.00%、23.86%。而据近几年的不完全统计,《焦点访谈》每年的平均收视率在16%左右,有下降的趋势,但即使收视率有所下降,仍保持在较高水平,所以各地方媒体纷纷效仿,希望新闻类节目的收视率有所提高。

2.2 监督类报道选题数量少的原因

2.2.1 风险高,难度大

对某个新闻事件进行深度报道,尤其是涉及批评监督类选题时,记者或媒体的利益常常受到威胁。杨琼文,南岛晚报记者,因为首先报道海南万宁小学女生被校长带去开房一事,被当地官员施压和威胁,逼他辞职。《南岛晚报》方面则证实,杨琼文确将离职。记者离职很正常,但是在外来压力的逼迫之下被迫离职,却绝对不正常。试问,于情于理于法,记者的报道哪里错了?报道事实,是一个记者的职责,媒体也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起到舆论监督的作用,使不法分子受到制裁,然而,记者的“监督报道”反而使自己深陷迫害当中。2006年7月份,富士康公司在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诉讼《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王佑和编辑翁宝,索赔3000万,法院查封了两人的房产、汽车和存款,原因是王佑的报道揭露了台湾首富郭台铭在大陆投资的富士康科技集团在深圳的工厂普遍存在工人“超时加班”问题。上述两起事件,就是监督类报道选题高风险、难度大的一个缩影。

2.2.2 成本高

相较于其他的电视节目,监督类报道选题因为需要更深入的采访和取证,因而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时间、资金的成本,一个好的监督类报道需要不断跟进、报道,因而成本会更高。

2.2.3 播出困难,官方限制

《焦点访谈》70%是报道正面信息,而只有不到30%报道负面消息,这个比例还是央视的数据,对于地方媒体而言更是困难重重,因为多种因素的原因,使很多新闻选题在中途就被勒令叫停。与此同时,一些部门为了权衡利益,稳定形势,也有自己的苦衷。尤其是《焦点访谈》更多的是承担了一个导向和正面的作用,因此报道正面应具有一定的分量。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尹鸿教师认为:“《焦点访谈》作为央视的一档招牌栏目,同时作为党和国家的喉舌,不可能总是揭示社会的阴暗面,让公众总是处于一种感受社会黑暗的状态。为了激发公众推动社会更好的前进的信心和动力,它特殊的主导角色,决定了它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还必须起到引导正面宣传的作用。”

所以,监督类报道选题为各大电视台带来收视率的同时,也使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

3 对于监督类报道选题媒体要怎么做

3.1 选择有重大社会影响力的

对于2003年席卷全国的非典,至今人们仍是谈其色变。对非典第一时间进行报道是广州台,继而是央视、各地方媒体。对重大突发事件的监督报道,作为地方媒体的广州台饱受压力,但是广州台的勇气和敬业让我们敬佩。因为他们意识到了非典不是一般的小事件,是有巨大的社会影响力的,这或许也是大规模报道监督性选题的先河。

3.2 采取迂回战术

由于媒体的地位、话语权有限等因素,使得尤其是地方媒体在做监督类报道选题的过程中更是困难重重。2012年12月2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谁动了我们的出租车?武汉1.3万余新爱丽舍出租车,竟是被强制以高价购买、无ABS、刹车盘小于正常尺寸的“缩水版”车,刹车制动存在隐患,且已运行一年多,严重威胁城市交通安全。央视从一家承保出租车的保险公司获得一份内部数据,从2011年4月至2012年9月,该公司承保出租车出险率由每月90%左右,逐步上升到了约130%。出租车司机高价购买减配车,而持有营运牌照的个体出租车司机是无法在4S店内给新爱丽舍车上牌照的。武汉当地媒体或许对此有所了解,但基于某些原因当地媒体无法及时地报道出来,所以对于地方媒体而言,采取正确的迂回战术是必要的。央视曝光后武汉地方媒体采取跟进的策略,对整个事件再一次进行细节报道,在此事件与央视之间起到一个杠杆的作用。通过这种方式,地方媒体既不会触碰到某些硬性政策,又可以对事件进行细处的深度跟进报道,一举两得。

3.3 选题性质要正面

作为公众媒体,无论是报道正面还是负面新闻,其目的都是希望解决或是化解矛盾,而不是激化。例如在报道拆迁问题的时候,作为媒体应该如实报道处中立方,不偏袒任何一方,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

4 结语

新闻工作者应该具备综合判断的能力,考虑来自各方面的因素来确定报道的选题。尤其是对于舆论监督类报道选题,在社会发展的任何一个时期,都有其强大的生命力。在娱乐至死的时代,“眼球新闻”的关注度大大超过“大脑新闻”,监督类报道不会得到极高的收视率,但是仍然还会有一大批忠实的受众。所以我们为了给这一大批忠实的受众呈现出最真实、最客观的报道应该不断努力,不断探索事实的真相。尽管监督类报道选题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但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们应该服务大众,服务社会,对于监督类报道选题我们也不应该放弃,而是大胆地找出更好的处理办法。

猜你喜欢

焦点访谈选题受众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浅析新闻炒作下受众逆反心理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从受众需求角度看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电视深度报道《焦点访谈》社会作用探析
1998,朱镕基到《焦点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