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境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突围
2015-02-28李楠
摘 要: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方式和量级也产生了巨大变化。而正是在这种信息传播方式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正面临突围与转型的双重困境。在这个信息传播迅速、资源海量的时代语境下,只有深入了解互联网的特点,通过对电视编导的理解及认知来实现传统电视与互联网的有效对接。本文试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及与互联网对接的课程建设方面,浅谈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突围与发展。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突破,以及互联网使用普及率的大大提升,它不但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巨大影响,也通过对网民生活习惯的影响,进而改变其信息获取方式及浏览方式。对于媒体而言,特别是以报纸、电视节目为主导的传统媒体,所受冲击力巨大,波及范围也极为广泛。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正处于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周期,如何与网络媒体相互融合,形成新的媒介模式,对于实现媒体转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网络技术对传统广播电视专业的影响
网络媒体尤其是网络视频网站的蓬勃发展,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显然扮演了闯入者和搅局者的角色。在我国,由于传统电视行业的特殊地位,其在市场环境下,对于技术手段及节目制作的思维模式并不是特别敏感。然而,当互联网视频横空出世之后,其广泛的受众群体、数量庞大的粉丝人群以及新颖的节目制作和别开生面的表现形式,都对传统思维模式下的广播电视新闻制作形成压倒性的优势。
而网络广播电视类媒体的不断发展,实际上也是对传统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方式乃至营利方式的颠覆:首先,作为网络媒体,以海量信息为基础,通过链接外链的方式,实现了对相同信息的聚合。在信息展播方式上,形成了对同一题材不同角度的持续性报道。相较于传统的电视节目,在传播速度上更具快捷性和持续性。随着当前即时社交工具的出现,可以通过客户端对相应的现场事件进行展播。这种持续性、全景式的视频制作使观众的观赏体验更为舒适。在这种崭新的视觉模式冲击下,形成了对观众人群的分化和分流。尤其是作为以电视广告为主要收入模式的电视,影响很大。
另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传统广播电视新闻教育环境下的电视专业人才,在网络环境当中,也表现出相当的不适应性,这尤其体现在当前广播电视制作的方式及模式上。其思维模式无法融入到互联网环境当中,电视制作的思路太过局限于闭合式的传统环境,对于开放性和互动性了解的不足,导致其在电视节目制作上呈现出相当的短板和劣势。
2 以互联网思维为突破口,实现广播电视专业的转型升级
网络媒体的兴起对于互联网媒体而言,其实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其对传统的传播模式及制作模式甚至是营利模式都产生了颠覆式的影响。这种持久而强烈的影响给传统媒体的发展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从另一方面而言,又为媒体转型提供了崭新的样本和契机。毋庸讳言,互联网语境下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在互动性、娱乐性乃至传播的交互性上大大超过传统媒体,而这也恰恰是当前观众所钟爱的模式。
当前,实现传统广播电视行业的转型升级及突围,必须借助于网络的东风。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公信力和认可度远远大于新兴的网络媒体。实际上,二者之间,并不是单纯的零和博弈,而是具有相当大的互补性。如何实现优势互补,将双方优势集合起来,形成更具竞争力的媒介新形势,对于推进媒体的转型具有现实性的意义。首先,作为传统媒体的从业人员,要加强对网络的学习及运用。特别是要学习网络视频节目当中,对于娱乐、互动和开放的视频制作环境的打造。其次,积极打造传统电视从业人员的互联网思维,通过对其互联网思维模式的建立及训练,促进对电视节目制作模式的转换。技术上的影响只是一时的,思维上的影响却是持久的。只有实现传统媒体人互联网思维的构建,才能推动其思维模式的转型升级,从而将互联网思维与传统电视节目制作相互融合,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和观众好评的新型作品。第三,在广播电视编导人才的培养上,要注重对其动手能力尤其是实践技能的培养。积极建立校台合作的实习基地制度,为广大广播电视专业的学生提供优质的实习机会,同时积极吸纳其中的优秀分子,建立起后备人才队伍。而高校在进行专业课程教学时,要充分结合当前的技术发展趋势与语境,加大对学生互联网思维教育的发展与延伸。特别是在娱乐性强的节目制作上,要充分发挥青年人的特点,以受众的模式进行积极思考,才能推进其发展和演进。
3 结语
在新媒体迅速崛起的时代,对培养广电编导人员的应用型高校而言,要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重视培养学生熟练掌握传统广电编导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应该不断加强其对于新媒体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这既是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的要求,也是媒体融合时代广电专业适应新媒体所带来的挑战与变革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