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解读《自媒体时代的中国对外传播策略》

2015-02-28王晓晗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17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时代文章

摘 要:通过对《自媒体时代的中国对外传播策略》的深入学习,对此篇论文进行解读,同时提出对于广播电视理论前沿课程的感想。

随着网络的发展,新的传播方式改变着人们参与信息生活的模式。自媒体传播改变了传统媒体自传者到受众的传播模式,开始向“互播”模式转变。这种传播模式的核心是普通民众对信息的自主提供与分享。

正是在此传播环境中,受到新闻理念、意识形态和国际利益的影响,国际传统媒体涉华报道出现了丑化、歪曲甚至妖魔化倾向。当前,国际传播中中国话语权掌控格局失衡,这种局面导致中国在国际舆论环境中时常陷入被动和僵局。相德宝老师的文章正是研究如何在自媒体时代引导涉华舆情。

1 解读

选择相德宝的《自媒体时代的中国对外传播策略》文章,首先是其结构完整,条理清晰,主次明确。整篇文章在结构框架上很完整,先由引言中解释什么为自媒体,为什么要研究自媒体呈现的中国国家形象,与传统媒体相比,自媒体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呈现有何异同,面对自媒体时代的来临,中国对外传播有何良策。

引言中提到的研究问题也是由浅入深,从表现研究到究其根本,最后提出解决方案的,文章的框架是有逻辑性的。

其次,文章是在大量抽样数据基础上做出分析,而且是由国外10种自媒体方式中抽取了至少340条信息,其角度和数据分析是比较客观的,具有说服力和较高的可信度。

理论是由数据和实例支撑的,相德宝老师的文章正是基于大量的数据和客观的角度来探讨所研究的问题。在第二部分“研究设计”中,相德宝老师选用了较为普遍和客观的分析法:内容分析法,来考察自媒体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呈现。

再次,在Web3.0时期诞生的以博客为趋势的自媒体时代,自媒体的优劣势及其影响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

文章第三部分是在第二部分“研究设计”的基础上探究出自媒体的优劣势及其影响。这一部分,作者依旧遵循由浅入深的探讨方式,从表象的国际自媒体涉华舆论是以转载为主,并非原创为主,到探究其表象背后的实质是英美发达国家垄断自媒体信息流,通过传统主流媒体设置自媒体议程。加之,中国外宣媒体引用率不高,国际传播能力亟待加强,导致了发达国家受众形塑国际自媒体涉华舆论,而传统媒体从业人员成为自媒体时代的舆论领袖。

最后,作者针对研究结果尝试着提出了一些策略,即第四部分“自媒体时代中国的对外传播策略”。

在对10种自媒体内容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四条策略:一是加强国际一流媒体建设,二是加强自媒体建设,三是社交媒体一代是自媒体时代涉华舆论引导的重要依托,四是开展自媒体外交。

2 感想

在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新闻的创造者“全民DIY”的自媒体时代背景下,对于我们所转载传播的新闻事件更该富有责任心,而不是对于所看到的信息不加筛选和证实就随意传播,对所传播的信息毫不负责。

若是没有相关媒体跟踪报道加以证实,依据当时网络疯传的速度,中国形象只会更加被抹黑。

我们是在网络社交媒体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应该主动承担起网络传播的责任,对网络传播的信息也更加负责,利用起网络来呈现我们国家形象,而不是不假思索地转发,只为获得点击率和更多的“赞”,导致我们的下一代受外媒的片面传播妖魔化和黑化来了解我们自己的国家。

在广播电视学理论与前沿的课堂上,笔者锻炼了自己当众发言的能力,与大家分享了自己觉得不错的文章。同时,在找寻文章的过程中,通过阅读不同老师、前辈的文章,不同的思想,获得了更多的新知识,新的论点,新的解读事物的角度。

3 结论

这个课堂通过学生自寻文章,自解文章,自讲文章,老师点评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找寻到并接受更多的新思维形态、新的文化观念和新的信息获取方式。从而加深了学生的文化基础,广泛的知识链接,这正是在面对21世纪我国传媒业的巨变时,作为广播电视人员应具有的能力。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更能够运用到实践中去。

但是,给的范围越广泛,越难把握范围,不少学生在选择文章时,文章主题有点跑题了。再者,通过这种方式接触到更多新思维,并不是对所有人都是好的学习方式,只有在接触多的思维方式下形成自己的思维才是最好的结果。

老师的正确引导在先,指导学生先辨别好的思维其次,接着学生自学自讲教师评论的教学方式,最后学生形成自己正确的思维方式,这样的教学顺序或许更合适,也更能达到教学的目的。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时代文章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新形势下传统媒体的发展之路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