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舆论群体极化现象的分析与引导

2015-02-28崔梁凡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14期
关键词:极化网民舆论

崔梁凡 张 晓

(西北政法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2)

网络舆论群体极化现象的分析与引导

崔梁凡 张 晓

(西北政法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2)

网络舆论是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舆论的发展产生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络舆论群体极化现象是伴随网络舆论产生的一种现象,它对网络舆论导向有巨大影响。要对网络舆论进行引导必须研究网络舆论群体极化现象。本文以庆安枪击案为由头,结合网络舆论群体极化发生的生态环境,分析其在网络事件发生过程中的原因,为网络舆论传递正能量提供引导性意见。

网络舆论;群体极化现象;引导;正能量

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公众对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反映在互联网上,网络舆情即是在互联网这一样一个媒介中体现出来的社情民意,它不是个别网民的个别意见,而是网民作为一个整体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与一见的综合状况。[1]“群体极化”这一概念是由凯斯·桑斯坦在其著作《网络共和国》中提出的,他指出:“群体极化的定义极其简单,团队成员一开始即有某种偏向,在商议之后,人们朝着偏向的方向继续移动,最后形成极端的观点。”[2]同时,他还指出互联网中群体极化现象更容易发生,极化程度也高于现实世界。

网络舆论是社会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既不是个别网民的个别意见,也不是所有网民的意见总和,而是网民作为一个整体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与意见的综合状况。5月2日庆安火车站的一声枪响,一场舆情风暴席卷互联网,有关于民警开枪是否合法形成了群体极化现象。

一、网络舆论群体极化现象产生的原因

网络舆论经过酝酿各种社会问题形成导火索性质的舆论热点事件,经过网络平台的转发加工,最终引爆网络舆论,形成群体极化现象。但并不是所有舆论话题都能产生群体化现象,形成群体化意见。网络舆论群体极化现象的发生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信息的碎片化表达形成一致意见

网络舆论群体极化现象初期体现为各种信息的碎片化表达,这些意见大多在论坛、贴吧、朋友圈、微博等小众圈子形成,通过各种碎片化的传播暴露出各种社会问题,各个网络主体根据自身取向选择符合自身认知习惯的意见,进行再传播。庆安枪击案在发生之后便有网民在各种社交媒体上对民警开枪进行质疑,也有网民以社会安全加以概括“挺警”。这些言论伴随着互联网裂变式的传播形成各种独立的阵营,形成了一致的意见。

(二)“三低”使网民“输”在舆论的起跑线

根据《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4年12月)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所有网民中29岁以下的网民占总网民数量的56%、初中及以下文凭的网民占总网民数量的47.6%、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网民占总网民数量的65.3%,[3]表明我国网民构成上的特点为:低龄化、低学历、低收入。生理年轻的网民一方面心智不成熟、易冲动;另一方面,缺乏一定科学文化知识会导致其网络行为容易受到他人影响,跟风、求异、随大流等行为加速了网络矛盾的升级,低收入或无收入者在网络上的闲散阅读形成网络“水军”,绑架网络舆论,从而形成网络舆论群体极化现象。

(三)网络传播平台的开放性和匿名性

WEB2.0时代,网络平台提供给用户更大的交互性,网民拥有完全的信息加工能力,各个网络平台具有不可替代的开放性,任何网民只需要注册账号即可进行公开信息传播,信息的裂变式传播加速了网络信息的传播速度,公开化的匿名传播使各种意见得以表达,一方面显示出意见交流的平等性和多元化;另一方面也造成网络舆论中部分网民缺乏社会责任感,不良虚假信息很容易传播。

(四)网络上沉默的螺旋现象

德国社会学家诺伊曼认为,经大众传媒强调提示的意见由于具有公开性和传播的广泛性,容易被当作“多数”或意见所认知,这种环境认知所带来的压力或安全感,会引起人际接触中的“劣势意见的沉默”和“优势意见的大声疾呼”。湖南湘潭产妇死亡事件中,这条消息最早是在微博上爆出的,经过华声在线报道《湖南一产妇死在手术台主治医生护士全体失踪》在网上流传。部分网友声讨抢救医生的冷漠、缺乏责任心并指责其没有职业操守,院方“详细情况不便介绍”的回应更被认为是“掩盖罪行”,虽然文章也提到“羊水栓塞发病比较急”,但一般网友并不具备相应的医学知识,难以缓解网络情绪,网络舆论开始聚集,院方沉默、回避和不能及时公开信息遭到网络舆论的一致声讨。

二、网络舆论群体极化现象的引导策略

网络舆论群体极化现象一方面能够解决现实问题,也会带来网络环境污染恶化等负效应。如何规避负效应,将群体的正能量充分释放,需要国家机关、新闻媒体和我们每一个网络上的个体共同努力。

(一)国家层面

(1)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为网络舆论提供制度保障。切实将依法治国体现在互联网治理上,让互联网治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解释了转发500次以上将被视为“情节严重”,针对网络言论的边界由此划定,这成为中国网络发展史上的标志点。2014年8月7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对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使用者和使用行为进行规范。例如,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原则,要求即时通信工具服务使用者通过真实身份信息认证后注册账号;即时通信工具服务使用者从事公众信息服务活动,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等10项规定。[4]一系列网络规定的出台,使网络生态规范化。此外,还应继续推进互联网立法等相关事项的进展。

(2)利用网络大数据做好舆情监测。做好网上舆情监测工作,对正确引导网上舆论、及时化解网络舆论风暴、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大量网民造就了网络大数据,政府通过网络大数据进行网络舆情检测,同时整合网络上的各种言论和观点,并对其发展状况做出有效预测。首先,加大力度建立整合新媒体平台,加强对百度指数、腾讯大数据、微博指数等信息处理系统的挖掘利用,通过关键词、敏感词等检索使舆情得到有效监测,为开展舆论引导提供指导性意见。其次,将线上互动和线下管理巧妙结合起来,使网民意见得到充分汇聚,将民众纳入协同共治的空间,最大限度地激发网络舆论活力。

(3)完善信息公开制度,跟紧受众知情诉求。网络信息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裂变传播,当受众诉求得不到满足时,各种捕风捉影的报道便开始“引导”网络舆论,使网络受众一边倒的倾向于一方形成舆论群体极化现象。倘若相关部门能够在社会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进行记者会,保证受众知情权的同时也能够将舆论引导至正确轨道。让公开透明的信息成为网络舆论的指向标。当面对社会问题引发舆论热议时,相关部门要做好第一时间发声的准备,掌握舆论主动权。

(4)加强网络文明教育,建设和谐网络环境。网络舆论生存在网络环境中,文明和谐的网络环境能够提升网络舆论质量,国家应积极利用互联网现有资源对网络文明进行宣传引导。2014年11月24日至30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举办了首届国家网络安全周,这体现出我国对网络安全的关注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网络环境治理已成为一种趋势。针对青少年网民,每年3月、9月开学应适时开展网络文明教育活动,将网络文明教育编入教材,让网络文明教育伴随学生成长。

(二)媒体层面

(1)新老媒体互动构建舆论新格局。传统媒体面对强势的新媒体不得不进行改革,加强与新媒体互动,获取受众资源,才能赢得网民公信力。由于网络信息传播具有无可比拟的便捷性,网络为传统媒体提供新闻线索现如今已成为一种趋势,传统媒体要顺势做好对网络爆料的求证、求真、深度报道,把网络中的舆论资源进行整合,结合自身公信力进行报道,从而起到疏导网络群体极化现象的作用。湖南卫视《新闻大求真》便是将舆论话题进行求真报道的典型,每一期通过几个具有典型性的传言进行求真报道,起到了良好的舆论引导作用,避免群体极化现象出现。

(2)树立把关人意识,提高网络自净能力。把关人理论认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才能够进入传播渠道。网络传播把关人不仅是各个论坛的版主、网站编辑、微信公共号的负责人、网络大V,还有网民本身。在进行大众传播时,前面几位把关人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进行信息筛选时,要做好信息内容管理和引导,在健康的行为规范和新闻道德的约束下,为网民提供积极的价值观念与审美标准,使网络舆论实现健康、有序的发展。在进行网络“微传播”时,以网络大V、网民个人为基础的把关人重新出现,他们以网络自净为方法进行传播,所有人发布的消息都在自己的圈子里传播,谣言在一定范围内被网络信息淹没,即使被迅速传播也会有网络大V、媒体公共号进行辟谣。

(3)秉承零度报道,坚持社会利益为重。在对公共事件报道中,不少新闻媒体追求“标题党”、噱头,通过夸大、臆测和合理想象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增加新闻点击量。这样的做法一方面破坏自身公信力,也造成社会舆论混乱,刑事案件的处理上也会造成媒介审判的发生。在郭美美案尚在审理过程中,8月5日开始网络上爆出“郭美美或判刑十年”这种不负责任的报道,百度指数显示,8月6日网民搜索量达到1294363次,这般高频次地报道加剧了受众对郭美美的厌恶,对司法机关的审判也造成了影响。媒体消费郭美美的同时也在消费自己的媒体公信力。因此,媒体要做好零度报道,坚持无罪推定,疑犯从无的原则,保障嫌疑人的人权,积极做好自身社会责任的担当。

(三)网民层面

(1)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责任意识。网民是网络舆论的主体,是网络群体极化现象的主要力量。网民自身素质的提高对网络环境的影响作用非常大。网民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责任意识,首先,要明辨是非,不被情绪左右,要做到对个人不进行言语攻击,对社会问题负责任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其次,要分清真假,不被他人左右,网络上存在的各种信息有真有假,不信谣,不传谣,将网络舆论极化现象的负效应扼杀在摇篮中,充分利用好网络平台表达自己的民主意见。

(2)意见领袖加强舆论方向的引导。意见领袖能够影响互联网议程设置,近年来,在我国互联网整治中,一些网络“大V”被清理,但网络“意见领袖”仍将是一个客观存在。根据“二级传播”理论,大众传媒往往是通过民间“意见领袖”的中介作用,才能影响公众。这种现象在互联网平台上更为突出。在一些突发事件和公共议题上,网络“意见领袖”的影响力常常超过媒体和政府在微博中的传播力。发挥好意见领袖对网络群体极化现象的引导作用能够带动互联网舆论的健康发展。

三、结语

伴随着中国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舆论将会在未来社会中产生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络舆论群体极化现象将会更加普遍地存在于我们的网络生活中,群体极化的原因会变得更为复杂,影响更为深远。只有做好互联网舆论引导,发挥群体聚集的正效应,才能促使网络舆论发挥其积极作用,为社会传递更多正能量。

[1] 彭兰.网络传播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308.

[2] 凯斯·桑斯坦.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47.

[3] CNNIC .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4:25-35.

[4] 新华网.网信办出台十条规定 规范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DB/OL] . http://news.xinhuanet.com/2014-08/07/ c_1111982030.htm.

[5]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6] 郭庆光.传播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7] 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

G206

A

1674-8883(2015)14-0286-02

崔梁凡,男,西北政法大学2012级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张晓,男,西北政法大学2013级新闻学研究生。

猜你喜欢

极化网民舆论
认知能力、技术进步与就业极化
极化雷达导引头干扰技术研究
基于干扰重构和盲源分离的混合极化抗SMSP干扰
非理想极化敏感阵列测向性能分析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