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众传播场视野中大学生的逆反心理分析

2015-02-28王婷婷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14期
关键词:传播者受众心理

王婷婷

(河南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大众传播场视野中大学生的逆反心理分析

王婷婷

(河南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随着时代发展的变化,生活在大学校园中的大学生们普遍存在一种逆反的心理。这样的心理构成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阻碍了大学生向健康心理发展的方向。将大学生的逆反心理置于大众传播场的视野中进行分析,可以预见其逆反心理的深层原因,为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本文立足传播学的角度,阐述大众传播场模式,从传播者和受众者两个方面分析大学生的逆反心理,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

大众传播场;大学生;逆反心理;分析

在时代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大学校园与社会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特殊的大学校园环境与社会环境产生微妙的化学反应,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结合具体的实践及观察发现,在大学校园中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不管是对整个校园的环境、学习氛围还是对社会舆论都保持一种想要挑战的心理,逆反心理极其严重。其逆反心理的形成和发展与新形势下的大众传播有密切的关系。

一、大众传播场概述

大众传播场是在大众传播的过程中各种社会关系的聚集和综合。[1]无论是传播者的行为还是受众者的行为,都在一定的社会磁场中进行,在频繁的社会互动中,体现传播的性质和作用。

大众传播场在漫长的大众传播学发展中,出现了著名的马莱茨克大众传播场模式。这种模式在传播的过程中秉承基础的传播方式,将重点放在分析传播者和受众者受到的多种影响上。

从传播者的角度出发,分析传播者的个性结构、工作环境中的传播者、组织中的传播者所面临的不同问题。从受众者的角度出发,分析受众者的自我形象、个性结构、所处的社会环境等问题。

在这样的大众传播场视野中,从马莱茨克的大众传播场模式出发,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事物,能及时了解问题发生的原因,从更深的层次了解事物。当然,在大学校园中,将大学生的逆反心理置于大众传播场的视野中进行分析,了解其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在特定时代传播下的特殊心理结构,能帮助大学生构建健康的心理,取得更好的发展。

二、从传播者的角度分析大学生的逆反心理

(1)基于非语言传播的形式,分析传播者的形象和个性结构。传播者良好的个人形象能促进大学生产生健康的心理特征,反之则会影响大学生的信息接收程度和价值判断。[2]这两种传播的形式都存在于非语言的传播之中,主要依靠个人的形象及个性特点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非语言形式的传播与大学生的逆反心理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然而不当的肢体语言、服饰穿着以及语言都会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激发其逆反心理。

(2)基于现实环境,分析传播者所承受的压力。在教育中,思想教育传播者的压力主要来源于经济、政治、受众等三方面的压力。经济压力主要来源于传播者所处的社会本身。而所谓的政治压力是由于意识形态的混乱所造成的,打破整个社会系统,传播的实施者承受一定的政治压力,大学生处在学校与社会的交界处,对政治有所涉猎,容易了解一些信息,造成政治上的压力。[3]另外,大学生作为受众者所承受的压力是在经济压力与政治压力的基础上形成的综合性较强的压力。

(3)基于传播内容与传播方式,分析传播者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传播者在进行信息的传播时会对内容进行筛选,这样的筛选建立在结合自己的观点、立场上。如果传播者具有正确主流的价值观,大学生则不会产生较多的逆反心理,反之则会助长其产生逆反心理。

另外,在传播方式的选择上,传播者注重选择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传播方式,会对学生的逆反心理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三、从受众者的角度分析大学生的逆反心理

(1)基于受众者的形象和个性结构,分析大学生的逆反心理。大学校园里的学生具有较强的个性,热衷于对位置世界的探索,能积极主动的学习,关注社会热点,关注国际事件,有较强的爱国心。对说教式的政治教育有一种天然的厌恶感。对传统文化有特殊的感情,敢于紧跟时代的步伐,接受不同思想的教育。在具体的校园环境中,大学生的这样心理特点,使得传统的教育模式不能适应他们的心理发展,从而产生一定的逆反心理。在传播学的理论基础上,受众者会对印象深刻的信息进行不断地研究分析,从而受到其影响。学生群体追求新鲜事物的心理容易对一些信息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深入研究,容易因此产生一定的逆反心理。

(2)基于受众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分析大学生的逆反心理。信息时代的环境喜爱,社会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在大量的信息中该如何选择正确的信息,这样的人群包括在校的大学生们。熟练使用网络的大学生们喜欢利用各种信息对一种事物产生新的看法和理论。因此,在这样的社会信息环境中,大学生容易产生逆反的心理。对信息选择的正确与否是产生逆反心理的关键。心智成熟的学生会根据自身的经验选择价值观相对合理的信息进行有效的阅读利用。但心智不够成熟的学生对信息的选择则会走上片面化的道路,容易因价值观的偏差产生逆反心理。

(3)基于群体受众者的背景,分析大学生的逆反心理

群体环境下的大学生之间会产生一种极大的相互影响力,一旦某个学生进入群体,就会被群体的力量所影响,具有较强的盲目性。容易产生冲动,继而产生一定的破坏性。很多学生在单独出现时不会产生逆反心理,但是一旦以群体的方式出现就会产生极大的逆反心理。近年来,一些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足以说明这一点。在大众传播这场事业中,学生的彼此感染更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四、结语

在大众传播场的理论视野中,不管是传播者还是受众者,他们的传播行为在社会中的任何场合都会开展起来。因此,对大学生的逆反心理的分析要立足大众传播场模式,从传播者与受众中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大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1] 卢俊雅.大众传播场视阈中大学生的逆反心理[J].青年记者,2015(5):94-95.

[2] 潘莉莉.传播学视角: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的消解——从马莱茨克大众传播场模式入手[J].知识经济,2013(24):159-161.

[3] 刘静楠.大众传播领域的受众逆反心理研究[J].青年科学(教师版),2013,34(6):348.

G206.3

A

1674-8883(2015)14-0275-01

王婷婷(1991—),女,河南驻马店人,2013级戏剧与影视学硕士,研究方向:编导。

猜你喜欢

传播者受众心理
看见具体的自己
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你也是传播者吗?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感受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让我们都成为直销正能量的传播者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新闻传播者的现代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