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农民工维权事件新闻报道分析

2015-02-28曾寿梅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14期
关键词:维权新闻报道权益

曾寿梅

(广西工人报社,广西 南宁 530031)

新常态下农民工维权事件新闻报道分析

曾寿梅

(广西工人报社,广西 南宁 530031)

新常态的经济环境中,我国经济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农民工在劳动就业、工资收入及技能提升方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城市化进程加速下,农民工进入城市,为城市建设做出突出贡献,但由于他们贫穷、寒酸与城市显得格格不入,常常会被人误读。文章就对这一弱势群体的维权新闻报道进行分析,并且分析农民工维权报道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以期让民众正确的认识这一群体。

新常态;农民工;维权事件

一、“新常态”概述

“新常态”一词最早出现在第40届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年会上,由美国太平洋基金管理公司总裁埃里安提出的,主要是针对2008年危机之后对全球经济做的一种预测。“新常态”是“习式热词”,“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二、新常态下的农民工

2014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3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12528万,占农民工总量的46.6%,占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农村从业劳动力的比重为65.5%。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当前,农民工的数量庞大,新常态下,他们对城市化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力。农民工可以说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支柱,是新常态经济发展中不容忽视的强大力量,是城市居民稳定生活的依靠。但事实上,这些农民工处于城市的边缘地带,不被人所重视,倘若不是一年一度的农民工维权、农民工讨薪,他们很难进入到主流大众视野。

新生代农民与20世纪农民工相比,更加注重自我,具有较强的权益保护意识。正是这一意识的提高,指明了新形势下农民工面临的主要问题,收入水平低、劳动权益受到损害、劳动合同的签订率低、拖欠工资现象时常发生,农民工遇到的这些问题都涉及新时期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问题。上年发布的《2013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中指出,外出农民工的人均月收入(不包括包吃包住)2609元,比2012年增加319元,虽然增长了13.9%,但收入还是偏低。与此同时,报告中还指出,外出农民工被拖欠工资的比重为0.8%。2014年统计劳动合同签订结构显示,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比重为40.4%,并且农民工参与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的比例上升,但总的开始,仍旧较低。据统计,每100位外出的农民工中,有四分之三的农民工每天超时工作,一半以上的农民工没有签署劳动合同,70%以上的农民工没有购买保险,其中有两人被拖欠工资。正是基于此,文章关注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针对维权事件新闻报道进行分析,以期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三、关于农民工相关的新闻报道

新常态经济发展下,农民工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劳动权益保障问题,主要原因在于,不少建造商、承包商在巨额利益的驱使下,利用农民工法律意识薄弱,剥削农民工工资、不替农民工交社会保险。文章就针对该现状分析农民工维权新闻。

笔者在《人民日报》中检索“维权”时发现,在2011年到2014年共有45条新闻涉及农民工维权。针对这一数据可以看出,农民工维权报道的数量不多,但针对这些维权新闻具体而言,新闻报道中仅是涉及维权,并没有真正将农民工列为主体。可以说,新常态的农民工仅是作为一个角色出现,并不是作为新闻报道的主要对象,并且在这45篇农民工维权问题中,其中有25篇农民工都是以“配角”的身份出现的。从上分析得出,新闻报道中虽然有涉及农民工,但并没有作为新闻报道的“主角”出现。事实上,这些报道最终只能流于形式,不能够准确的体现出一个群体的真实面貌。

四、新常态下农民工维权新闻报道的不足

上述已经提到新常态下农民工,涉及他们的新闻报道中无法处在新闻主要报道人物之中,其中关于维权的新闻报道仅是点到为止,并没有对表面新闻进行深入挖掘,对于媒体而言,新闻媒体仅是将聚焦点放到农民工遇到的生活苦难上、春运时农民工焦急回家的表情上。此外,微博也是对这些困难进行大肆地宣传,走悲情路线,但一旦涉及理性构建农民工的就业、医疗等一些权益,似乎全体媒体失语。针对该现状而言,农民工维权的新闻报道中,媒体并没有做到持续性、连续性及有深度性的报道,其中少部分的新闻会涉及深度,但可惜的是,这些深度报道中,篇幅较短。相比较政治任务及相应的商业人物报道而言,媒体能够给予新生态下农民工的关注较少。在缺乏有质量、有深度的报道外,新生态农民工的维权报道在新闻报道中所占有的比率较少,但农民工在城市工作中出现的维权问题较多,这与新闻的报道量并不成正比。对于新生态下的农民工而言,拖欠工资的现象如同家常便饭,每天都有发生,而且屡禁不止。对于新闻媒体的工作人员而言,新生态的农民工面临着工资拖欠、不履行合同规划、职业存在诸多安全隐患等问题,并且这些突出问题的出现,在新闻报道中并没有被显现出来。

新闻追求的是客观真实性,表面的新闻缺失本质的新闻价值,而农民工维权的新闻仅是停留在表面。因此,不利于农民工维权问题引起重视,并且这仅是作为一种形象,而没有作为一个全新的视角去报道,可以说,这不利于公众对新生态下农民工正确的认识。

五、结语

新常态下,农民工正以新的形象向社会迈进,他们用自己的汗水为城市经济的发展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但是社会回报他们的与付出并不成正比。因此,社会各个方面应当重视农民工的维权问题,尤其媒体行业,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农民工的话语权,帮助他们维护属于他们的合法权益,进而保障他们的权益。

[1] 严彬航.新常态下农民工工作问题与对策的思考——以百色市右江区为例[J].人事天地,2015(6).

[2] 巨晓林.多管齐下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J].施工企业管理,2015(4).

[3] 秦长城.新生代农民工维权事件新闻报道分析——以《人民日报》《南方周末》相关报道为例[J].中国报业,2015(6).

G212.2

A

1674-8883(2015)14-0137-01

曾寿梅(1983—),女,广西南宁人,本科,助理记者。

猜你喜欢

维权新闻报道权益
维权解难题,英烈归陵园
意外伤害与权益保护
维权去哪里?
漫话权益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又来了个打算维权的
完美 打假维权
广场舞“健身权益”与“休息权益”保障研究
你的权益被什么保证?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