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摘报新闻评论版特色分析

2015-02-28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14期
关键词:文摘报时评大河

杨 媛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大河文摘报,河南 郑州 450000)

文摘报新闻评论版特色分析

杨 媛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大河文摘报,河南 郑州 450000)

众所周知,文摘报在时效性等方面存在天生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如何在二次传播上做足文章,是办好文摘报的关键。而在新的传媒语境下,纸媒的发展空间被严重挤压,只有做一份有思想的报纸,才有核心竞争力。新闻评论,可以说是一份报纸的窗口,如何做好新闻评论版,对于综合性文摘类报纸来说,尤为重要。

文摘;时评;特色;思想性

在以互联网为支撑的新媒体蓬勃发展时代,单纯以传递信息为主不再是纸媒的优势,更不是纸媒的主要价值。所有报人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无论报纸再扩版,自媒体和社交媒体的迅速发展,使得网络虚拟世界的“话语权”和“干预力”在不断加强,传统媒体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正在逐步被新媒体所蚕食。面对新媒体如此迅猛的冲击力,纸媒靠什么来增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思想。思想是媒体的最高境界,有灵魂的东西,才有生命力。没有自己的观点和独立主张的报纸注定是无法发光的媒体。

新闻评论是媒体阐述观点立场、影响引导舆论的“旗舰”,可以说是一份报纸的窗口。以《大河文摘报》为例,自其创刊以来,就设立了言论拔萃、时政评论等这些新闻评论版块,编辑精编各大报纸、网站评论版块的评论员文章,精选那些贴近民生、关注度高、有一定思想深度的评论文章,真正实现了一个报纸对社会生活的关注、立场、思考和表达。其特色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新闻时效性强

时评,作为新闻评论的一种表现形式,因其是对新闻事件的议论、评述,其也具有与新闻一样的新闻性和时效性。新闻性,是时评的立身之本,没有了新闻性,时评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一篇好的时评,观点要新、要独特,人云亦云就失去了其独特性。而要求时效性,就是时评要做到新、快,以最快的速度把最新的观点宣扬出去,阐明报纸的立场、态度。

曾有人说,对于一个有评论价值的新闻事件,往往只有先沉淀一段时间,才能形成真知灼见,写出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时评作品。对于文摘报而言,其时效性又存在天生不足的问题,追踪新闻事件的进展肯定比不上都市报,那么,对于突发的社会新闻在第一时间没有充分曝光,但事件本身又属于社会热点话题,面对看似矛盾的境地,对于评论文章的选编,就要以新闻事件为中心,挖掘事件本身所映射的深层次问题。以《大河文摘报》2015年4月17日选登的《“无业”飙豪车,富人形象集体埋单》为例,评论刊发时,事件还没有充分曝光,很多细节还没有被公众知晓,但事件本身的恶劣程度已经引起公愤了,媒体在此时就有责任站出来“主持公道”,进而督促相关部门对此事的进一步调查。

二、选题视角独特

时评,自它兴起以来,各家报刊纷纷设版开言,于是一些时评作品就出现了“八股化”和模式化的现象,难免给人以千篇一律的感觉。《人民日报》评论员刘成友曾在回答网友提问“如今,时评的写法是否出现了千篇一律的窘状?”时认为,虽“说不上千篇一律,但是有结论一律的现象。很多时评现在面临一种困境,就是文章结论常常趋同、一律。大体是一要靠加强监督。二要靠健全制度。三要靠完善法治。还有就是要人性化,多些人文关怀等。”

要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就要注意时评选题的独特视角,那些让人眼前一亮的新观点、新思路,才能在众多千篇一律的“八股文”中脱颖而出,才称得上是读者喜闻乐见的好评论文章。在《大河文摘报》2015年4月10日刊发的《别让道德模范光环变道德枷锁》一文中,举了曾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的刘雯变性后被媒体大肆报道的事件,由此引发全社会对于“道德模范真正需要的不是过度关注和过度消费,而是尊重和认同”的思考。这篇时评是基于媒体对社会热点话题的讨论,但又跳出了世俗的观点,转而从人性关怀的角度,来探讨公众以及媒体在面对此类事件该如何辩证地看待。

三、平民化趋势

近年来,报刊的新闻评论更加注重从人性、人文关怀的角度去解读热点话题、热点人物,这样会使更多的读者产生共鸣。在《大河文摘报》的时评文章里,关注弱小群体,关心公众生活的新闻评论不胜枚举,这不仅体现了报纸的品牌特色,且符合报纸新闻评论的基本原则。《大河文摘报》的时评正是这样,尽量用更少的篇幅,来评论更多的事情,使最大多数的读者都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譬如,恰逢在春节到来之际,我们选编的《高铁动卧票价为何“飞”上天?》一文,选取的是春运时期老百姓最关心的火车票价问题,无疑,这也是当季的社会热点话题,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

新闻评论的平民化,除了以上所说的评论角度平民化之外,还在于重视说理方式上的平易近人。加强新闻评论的可读性,逐步强化新闻评论的平易性与形象感,使读者产生亲近感和信任感,让读者看后如拨云见日,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让读者乐于接受,乐于从中获益。平民化文风,或尖锐泼辣、文采斐然;或风趣幽默、清新明快;或朴实平易、娓娓动人。例如,《大河文摘报》刊发过的“当莫名其妙的规定遇上机器人似的执法,‘活人被尿憋死’的荒唐悲剧便难以避免”(《大河文摘报》2013年3月1日02版);“‘中国人习惯的烹饪,对pm2.5的贡献不小,希望市民配合做好清洁空气工作。’对此,不少网民调侃,这是要全民吃凉拌黄瓜来配合吗?还有的建议对做饭采取身份证单双号限制。”(《大河文摘报》2013年10月11日02版);“孩子,临时工母亲真的让你很丢脸吗?”(《大河文摘报》2013年5月7日02版)等。

另外,在标题制作上,也要让广大读者看得懂,一目了然,且一针见血。“只会喊加税的专家成了‘砖家’”(《大河文摘报》2013年11月8日02版);“‘不敢去扶’不等于可以袖手旁观”(《大河文摘报》2013年11月29日02版);“冰冷铁栅栏里教育出学习机器”(《大河文摘报》2015年4月24日02版)等,都不失为简明扼要、大胆新颖、有冲击力的好标题。

四、思想深度性

新闻评论必须具有思想性。思想为王,思想是新闻评论的灵魂。新闻评论的思想来自新闻评论作者对于新闻事件的深入思考。思想性深刻的时评,应该是富有很强的穿透力的,而非隔靴搔痒式的应景文章。由表及里,深挖事件背后的真问题,才是有思想深度的新闻评论。

时下,也有人将新闻评论当作深度报道来看。其实,新闻评论是媒体阐述自己对新闻事件的观点立场,既是新闻中的政论性体裁,也是媒体的政治旗帜,说它是深度报道一点儿也不为过。《大河文摘报》2015年5月5日刊登了《反常态的低价,别指望有一流服务》的评论文章。云南一女导游对游客恶语相向,原因是一些游客享受了低价团费,却没按规矩出牌掏银子买东西,不买就挨骂,买了则很可能被坑。这一事件引发了众怒,媒体也是一边倒地指责女导游的行为“没有德行”,而女导游却一肚子委屈,双方矛盾升级。而在这篇评论文章里,作者就跳出了世俗的口水战,直指“如此反常态的低价团,必然带来反常态的服务”的核心观点,进而更深层次地分析此类低价团产生的土壤,呼吁旅游市场长期存在的一些顽疾亟需铲除。

五、舆论引导功能

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会对社会发展及有关事态的进程产生影响。在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又为这些声音的传播提供了很好的土壤。对于林林总总的社会舆论,其中既有正确、进步的舆论,也有错误、反动的舆论。这样,就要求媒体在进行舆论引导之前,对诸多舆论,进行鉴别和筛选。要让正确的、进步的舆论在社会中光明正大地传播,让错误的、消极的舆论公之于众,形成舆论的显意识状态,为舆论的引导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

近年来,网络热点事件频发,其中很多都和公众利益息息相关。在此情况下,如果能及时传达媒体的声音和立场,既能满足公众对事件信息的需求,又能稳定公众情绪,疏导公众的焦虑情绪,继而端正社会价值导向。2014年12月21日被网友微博爆料的“西安凤城医院手术室合影事件”,是当时的社会热点话题,甚至引发了网友的质问:“请问医德、操守在哪里?职业素养在哪里?专业态度在哪里?”对此,刊登在《大河文摘报》2014年12月26日02版的《手术室自拍风波,谁让舆情随风倒?》这篇时评,在还原整个事件的基础上,从舆情分析的角度深刻剖析了只有依靠专业素养的判断,才能正确地引导舆论,同时,对于缓解当下紧张的医患关系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1] 周英杰.当前报刊时评的三大“硬伤”[J].青年记者,2004(8).

[2] 陆高峰.时评繁荣背后的问题与转机[J].中国记者,2004(12).

[3] 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

G216.2

A

1674-8883(2015)14-0122-01

猜你喜欢

文摘报时评大河
时评的一般思路
大河奔腾
就事说理,激浊扬清——如何写好时评作文
到底谁无聊
大河奔流
让父母身边多个伴儿2019年《生活文摘报》开始订阅啦!
大河中的摇篮(上)
大河无声
党建时评
欢迎订阅2012年《少年文摘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