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的发展困境和对策研究

2015-02-28卢晓韵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14期
关键词:百姓民生栏目

卢晓韵

(番禺广播电视台,广东 广州 511400)

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的发展困境和对策研究

卢晓韵

(番禺广播电视台,广东 广州 511400)

作为地方电视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民生新闻具有贴近民生、报道形式灵活、内容丰富等特点,受到广大观众的喜欢。要想真正做到“新闻立台”,地方电视台应当从选取贴近民生的题材,采用喜闻乐见的形式报道,真正关心民生疾苦。然而,目前很多的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存在一些发展困境。例如,栏目同质化现象严重、脱离民生、缺乏创新等。因此,探究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走出困境的建设性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的发展困境,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旨在提高民生新闻栏目的质量,创作差异化的新闻栏目品牌。

地方电视台;发展困境;对策研究;民生新闻

一、前言

随着电视制作技术的迅猛发展,新闻栏目逐渐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为了能获得竞争主动权,各个地方电视台将关注民生作为新闻栏目的着手点,于是各种民生新闻栏目逐渐在各个地方电视台兴起,并且得到较快发展,成为新闻栏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新闻夜航》《新闻110》《南京零距离》等栏目。民生新闻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观众的诉求,并且可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要想民生新闻得到观众的欢迎,取得较高的收视率,地方电视台必须采用创新的报道形式,选取贴近生活的题材。[1]然而,目前很多的民生新闻陷入发展困境,本文深刻剖析困境,提出建设性对策。

二、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的发展困境

(一)脱离百姓生活

民生栏目应将百姓生活作为报道核心内容,挖掘人情味较农的题材。然而,国内部分电视台在制作民生新闻的过程中,选取的题材脱离百姓生活,使得百姓产生距离感,主要体现在:部分民生新闻并不是收集关于百姓的题材,并不是主要报道百姓喜怒哀乐,更多侧重报道当地政府政绩或者报道一些庸俗内容,尚未真实报道百姓的现实生活。[2]一些民生新闻关注两性、情感、家庭等问题上,虽然可反映一定的社会现象,但是此类报道通常含有部分低俗的内容,就算可吸引观众的目光,倘若比重较大,便会极大降低民生新闻的品味。部分民生新闻的尚未得到百姓的认可,收视率较低,甚至开播一段时间就停播了,关键的原因在于脱离百姓生活。

(二)重复琐碎,缺乏创新精神

一些民生新闻的报道形式较为单一,缺乏创新精神,重复琐碎,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一是重复报道民生新闻,雷同新闻普遍存在,甚至是全部照搬其他新闻。例如,夏天去武汉看海的新闻,在2011~2013年期间,每逢城市出现内涝,一些媒体都反复引用这句,没有注重新闻的时效性。二是夸大事实。一些民生新闻过度夸大事实,企图获取轰动效应。2014年,某地方电视台曾报道一个吃野菜生存的孤儿,事实上,该孩子每周从亲戚家领取十元钱作为生活费,并且在山上抓鱼维持生存。这样夸大的报道歪曲事实,极易产生不良影响。三是小题大做。一些地方电视台大篇幅报道邻里纠纷、鸡毛蒜皮的小事。四是报道停留表面现象。很多民生新闻采用互动式、延长时间等形式增加内容,然而,这些报道只是停留表面现象,很少报道百姓应对事件的措施、如何引导百姓生活等方面。

(三)栏目同质化现象严重

在兴起阶段,民生新闻具有独特的报道风格,姿态低,贴近百姓生活,以百姓的喜怒哀乐为报道核心。许多电视台发现它的经济效益,纷纷加入民生新闻的行列,然而经验缺乏,很多电视台的民生新闻都是照抄其他电视台的模式,形式内容都是千篇一律,导致民生栏目的制作质量下降,并且很多的民生栏目具有明显的趋同性,容易让大众产生视觉疲劳、审美疲劳。

三、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的对策研究

(一)民生新闻应当贴近民生

正确选取题材是民生新闻产生预期效果的关键环节。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笔者认为民生新闻选材一定要贴近民生,深挖主流民生题材。例如,社会大众对公民道德缺失较为关注,特别是“小悦悦”事件发生,人们更加关注道德问题。为此,某些电视台的新闻工作者就此展开调查,走访基层,调查当地百姓道德观念的现状。一些电视台还报道一位老人为百岁老人拍全家福而走访16个乡镇的故事,经过网络转载,在社会上产生很大反响。这样的新闻向观众传达正能量、真情。一些电视台还报道随意搭盖、乱张贴等不文明行为,引导观众逐渐改变不文明行为。电视台只有重视民生,研究主流民生意识,才能制作真正反映民生诉求的栏目。

(二)民生新闻应当敢于创新

民生新闻杜绝采用过度夸大、小题大做等形式,提倡适度挖掘,然而并非过度夸张,应当实事求是报道事情真相,所以地方台要做到收放适度。例如,地方台可大篇幅报道主流重大民生问题,不要过度报道小事件,并且不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故意夸大事实。民生新闻在形式上应当敢于创新,制作内涵深刻、形式独特的民生新闻,避免快餐化的形式,要给予观众真正的指导、关怀。例如,一些电视台事先精心策划“两会”的报道,派出经验丰富的采编人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全面如实报道两会的重要信息。此外,电视台开设“向市长问话”的民生栏目,将百姓的意见反映到两会,成为百姓和两会沟通的桥梁。

(三)民生新闻应当进行差异化发展

要想自身的民生栏目取得竞争主动权,地方台就应当采用差异化的发展战略,从当地的观众需求、地方的具体情况等方面着手,精心构思,在内容、形式上都具有独特的魅力。差异化应当调整更新的时间,构造新的播出模式,缓解观众的疲劳,调动观众的积极性。此外,差异化发展可从手法与纬度、主持人的风格等方面寻找独特之处,使得观众产生眼前一亮的感觉,发现民生栏目的独特之处。

四、结束语

民生新闻发展是国家政策支持、百姓诉求综合作用的产物,然而,一些地方台的民生新闻陷入发展困境,脱离百姓生活,重复琐碎,同质化现象严重。要想走出困境,民生新闻应当贴近民生,敢于创新,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从当地民生情况出发。

[1] 余秀才.网络舆论传播的行为与动因[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0.

[2] 栗思远.地市级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的深化发展与创新[J].西部广播电视,2015(3):46-47.

G229.24

A

1674-8883(2015)14-0073-01

卢晓韵(1986—),女,广东广州人,本科,初级记者,研究方向:电视新闻采写报道。

猜你喜欢

百姓民生栏目
不让百姓撇嘴骂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百姓记着你
关于栏目的要求
栏目主持人语
百姓看家“风”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
栏目制,为什么这样红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