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民记者时代传统媒体如何引导舆论

2015-02-28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14期
关键词:真人秀全民舆论

李 莲

(丰都新闻社,重庆 408200)

全民记者时代传统媒体如何引导舆论

李 莲

(丰都新闻社,重庆 408200)

在我国,传统媒体一直是最具公信力和权威性的媒体,是舆论引导的主流战场,但是,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兴起,传统媒体对舆论的掌控和引导有些被动、无力。面对日益多样化的媒介和受众需求,传统媒体应该何去何从呢?

全民记者;媒体导向

一、全民记者时代来临

如果说过去十多年互联网的兴起是对新闻传播的挑战,那么近年来智能手机的普及则无疑是对新闻传播的颠覆了。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介正在逐渐成为传递信息的重要平台,同时也抢走了传统媒体的市场和资源,传统媒体正面临生死存亡的挑战。

自从2007年智能手机问世以来,互联网和手机成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渠道,被业内认为是自电视、报纸、广播、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目前,手机已经大幅超过了电脑PC终端,成为群众每天接触最多的媒介。

新闻具有时效性,自媒体诞生以来,就在为了抢新闻而分秒必争。面对一些不可预知的突发事件,记者不可能准备好采访设备前往事发地点守株待兔,这时智能手机在新闻传播方面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

智能手机的使用者可以将自己的见闻、经历用手机图文并茂的记录下来并在网络上发布,使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记者,打破了时间、空间甚至媒体对新闻传播的限制。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通过手机QQ,从灾区传出了第一批信息,许多灾区的画面都是用手机拍摄后发布到互联网的。

2011年7月23日的动车追尾事故发生后,当时正在动车上的博友“羊圈圈羊”于事发后9分钟发出的求救微博成了大众知道这起事故的第一条“新闻”。

2014年7月21日的北京暴雨中,私家车主王璐通过一条微博号召了300辆私家车自发前往机场接滞留乘客,引发正能量爆棚。

……

在许多的新闻事件中,智能手机都发挥了新闻传播、舆论引导的重要作用,而发布者并非专业的媒体记者,这就意味着受众接收信息已经不再依赖传统媒体,全民记者时代已经来临。

二、利用新媒体巩固舆论阵地

全民记者时代来临了,社会就不再需要专职记者了吗?非也,在新闻的权威性和深度方面,传统媒体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诚然,智能手机让人们能以更快的速度接收信息,但是因为网络的开放性和低门槛,也容易让更多的虚假信息充斥其中。网络红人秦火火就是一个典型案例,2010年至2013年期间,秦火火用添油加醋、夸大事实、捕风捉影等手段造谣传谣,炒作7.23动车事件、郭美美炫富事件等,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也暴露了新媒体的弱点,相比之下,传统的纸媒和电视新闻的可信度和权威性就要高得多。面对新媒体的迅速便捷,传统媒体在时效性方面可以说是完败。但是,就舆论影响力而言,受众还是比较信赖传统媒体。于是,就有不少传统媒体打新媒体的主意,纷纷开设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等新兴媒体,抢占“网络舆论阵地”,据悉,重庆多家区县报都已经在新浪微博、腾讯微博注册并进行了实名认证。

这样一来,新闻事件发生后,首先就通过新兴媒体简要的将事件告知受众,再通过时效性稍差的传统纸媒作详细、深度报道予以补充,既满足了时效性,也保证了权威性。所以,传统媒体要放下“高高在上”的身段,善于学习和运用新媒体,利用新媒体来巩固主流舆论阵地,扩大影响力。

三、提高引导舆论的水平

李开复在《微博:改变一切》一书中说:“在微博时代,如果你有100个粉丝,你就像一个小规模报纸的编辑那样,可以在朋友圈子里享受被尊重、被阅读的乐趣。如果你有1000个粉丝,你就像是街头海报、大字报的创作者那样,可以把你的声音传递给相当数量的人。如果粉丝数到了1万,你就会有创办一家杂志的成就感。如果你有10万个粉丝,你发出的每条微博就像刊登在地方性报纸上那样受人瞩目。”在全民记者时代,传统媒体要如何才能争取都“粉丝”呢?笔者认为,提高引导舆论的水平是关键。提高引导舆论的水平,不光是要提高新闻采访、写作、编辑的水平,还要与时俱进,迎合受众不断变化的信息需求和习惯。

当前,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受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也变得“快餐化”,已经很少有人会安静地坐下来阅读一张报纸。如果我们的传统媒体还在对一些不大不小的事件进行长篇累牍的报道的话,无疑是在浪费自己的纸张和读者的时间。

“快餐化”的信息需求就要求传统媒体树立一种碎片化思维,就是要让受众接受信息的时间、地点变得碎片化,让他们可以用在街边等车的时间、甚至上厕所的时间完整的接受一则信息,让受众在一分钟内就“一见钟情”进而形成一种习惯。

三、个人评价

这档节目对年轻人来说,明星将孩子带到镜头前,展现私生活的一面,满足了一种对名人私生活的窥私欲,引起年轻人甚至中年人观看的兴趣。对年轻父母来说,可以学习节目中的一些简单的亲子活动,在日常生活里和孩子互动,还可以学习到一定的生活常识。例如,做饭做菜之类,还能从节目里父母孩子、孩子和孩子之间的矛盾冲突化解中学习到和孩子的相处之道,教会孩子如何和同龄人玩耍。对中老年人来说,通过观看明星和孩子的日常生活以及游戏互动,回忆起自己当年带孩子的生活,触动人的记忆。这档节目运用故事本身的新颖性和相关设置,以及多样化且适宜的表达方式来营造真实的情境,并通过不断制造冲突与悬念吸引观众。作为成功的亲子真人秀节目典范,《爸爸去哪儿》也为亲子真人秀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即以成功的叙事方式来叙述具有深刻内涵的社会议题。在当前公信力不断被消解的情况下,为亲子真人秀乃至电视真人秀节目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发展方向。

[1] 陈杰,丁胜利.《爸爸去哪儿》热播的原因分析[J].新闻世界,2014(01).

[2] 梁湘梓.亲子类节目如何在借鉴中发展——基于《爸爸去哪儿》的叙事分析[J].视听,2013(12).

[3] 尹冰.浅析如何做好亲子互动真人秀电视节目——以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节目为例[J].中国报业,2013(22).

G214.2

A

1674-8883(2015)14-0006-01

猜你喜欢

真人秀全民舆论
全民·爱·阅读
一场史无前例的乐队真人秀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可持续全民医保
真人秀节目基本元素的呈现
调查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户外明星真人秀为何火?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