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较思维让立论更具说服力

2015-02-28郭茂勇

学语文 2015年6期
关键词:木叶尼采论点

□郭茂勇

比较思维是把事物之间相同、相似、相反或有差异的方面加以对照区别,从而得出某种认识的一种思维方法。比较思维是人类普遍应用的思维方式。在实际应用中,主要采用求同与辨异的方法,即异中辨异、同中求同、同中辨异、异中求同四种。比较思维因为辨析了事物间、概念间的细微差别,所以极具思辨价值。在议论文写作中,运用比较思维论证观点,能使文章内容深刻丰富,更有思辨性,立论更具说服力。

一、异中辨异,让论点鲜明有力

异中辨异是指对本质、现象均不相同的事物,进行具体分析,进而说明它们之间各自不同的特点。这种比较可称之为对比。“有比较才有鉴别”,几种矛盾或对立的事物一经对比,就可以分辨出彼此间的差异。因此,议论文中常常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从正反两方面阐述事理,揭示事物的本质。

对比可分为纵比和横比两种。时间和历史过程是可以纵比的。如贾谊的《过秦论》纵向对比为秦国和秦王朝的对比:秦国由弱到强,是施仁义的必然结果;而秦王朝由强到弱,原因是“不施仁义”,这就强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空间位置可以作横比。文中拿秦国与六国进行对比,拿陈涉与“九国之师”对比,而这“成败异变,功业相反”的原因何在?仍是“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再次证明了中心论点。通篇纵横对比交织,无疑增加了论证的说服力。

再如2008年高考作文广东卷满分佳作《不要轻易说“不”》。文章开门见山,通过轻浮者与睿智者、意气用事者与真正的勇者说“不”的鲜明对比,直接提出论点。主体部分先横向对比:项羽对乌江亭长说“不”,放弃东山再起的机会,自刎乌江。而韩信,不对漂母说“不”,忍辱负重,终成一代名将。然后又纵向列举屈原、陶潜、文天祥等敢于说“不”之例,从而说明不要轻易说“不”,才是真正的勇者。全文采用横向和纵向对比相结合的论证方法,层层深入,使论证的中心论点鲜明有力。

二、同中辨异,让论证深刻丰富

同中辨异是指从现象相同而本质却不同的相近事物中揭示出其不同之处。这一比较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揭示相近事物之间的不同之处,让论证的内容更为深刻丰富,有力地论证观点。

林庚先生的《说“木叶”》,着重分析了中国古典诗歌用“木叶”而不用“树叶”,从而阐发了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按照字面的解释,“木叶”也就是“树叶”,而在古代诗歌中,“树叶”为什么从来就无人过问?而“木叶”却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呢?因为“木”在形象上有两个艺术特征。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而“树”呢?“树”与“叶”的形象之间不但不相排斥,而且是十分一致的。因此,古典诗歌中很少见“树叶”这个词汇了。“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

再如2008年高考作文全国卷Ⅱ云南考生的满分佳作《变味的善良》中,作者列举了某些“烫伤他人肉体”甚至“心灵”的“善举”,如每次灾难过后都有太多的人争先领养孤儿,但是,他们的热心换回的却是孩子们再次面临家园破碎的痛苦;2008年奥运会中,“畸形奥运热”的不和谐色彩玷污了奥运火红的火炬和绿色的橄榄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有些热心的志愿者毫无救灾意识却前往灾区,实际是给灾区人民带来“二次伤害”。在这里,善良由甜蜜变为了苦涩,本意的抚慰变成了利剑。因此,要让善良不褪色、不变质、不变味,我们需要理性而全面地看问题及更多的思考。

三、同中求同,让论断水到渠成

同中求同是指对本质、现象均有相同或相似之处的事物进行理性概括,得出“同”在何处的结论。这种比较可称之为类比。通过已知事物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的方法叫类比论证。由于选用的论据寻求的是本质、现象相同的事物之间的共同点,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从而达到证明论点的目的,所以论断具体明确、形象生动,读者也易懂,易接受。

鲁迅的《拿来主义》第三段用尼采与“送去主义”者作类比:“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予,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尼采与“送去主义”者是具有相同思想意识的人,他们都是自欺欺人。“送去主义”者实质上是媚外求宠,最终贻害后人。作者通过类比,揭露出“送去主义”的危害,从而进一步提出了“拿来主义”的主张。

2006年湖北高考满分作文《“三顾茅庐”的求贤之道》,首先列举古代求贤的事例:刘备以其真心诚意,三度寻访卧龙出山辅佐,成就传奇佳话;周文王以其远见卓识,在渭水南岸寻访到姜尚,心悦诚服其治国安邦之策,最终姜尚辅佐武王伐纣,一举灭商;萧何以其一片诚心月下追韩信,追回难得一见的将才,后来韩信帮助刘邦出蜀中,得天下。然后类比推出求贤之道,即作为领导者必须具备善于发现人才、寻求人才、使用人才的能力,让人才拥有合适的舞台,这样他们才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为国家和人民多做事情。

四、异中求同,让论说浅显易懂

异中求同是指从现象不同的事物中发现其本质的共同点,以帮助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比如“自大”和“自卑”,表象上似乎截然不同,但思想本质是一致的,即不健康的思维方式和心态。

议论文写作中,异中求同的“同”如果是指事物特征的相近之处,那么可以帮助我们构成比喻论证。比喻论证是一种用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较抽象道理的论证方法。用比喻分析说理,可以使议论文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它与类比论证有明显的区别:类比论证是同类事物作比较,比喻论证是用不同类的、只是有相似点的事物打比方。如荀子的《劝学》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字,它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之中。特别是第四段先用积土、积水两喻,从正面强调学习要靠积累,接着又用跬步、小流两喻从反面强调学习必须不断积累;然后用骐骥与驽马、朽木与金石四个比喻正反对照论证学习要靠坚持不懈;最后用蚓和蟹两个比喻正反对照,说明学习还要专心致志。

2008年高考作文北京卷满分佳作 《人生无极限》,作者由看似放了石头的杯子已经满了,然而沙子和水还可以放进去等现象,提出我们的人生中有时看似已经濒于“极限”,但总会有“惊世”转机和意外收获!蝶的飞舞是因为它超越了茧层的极限;花的芬芳,是因为它超越了苞叶的极限;果的诱人,是因为它突破了青涩的极限……漫漫人生之路,我们也唯有越过“极限”的高山,才能看到旷世奇景!作者以自然界中的蝶、花、果在超越中折射出来的哲理设喻,论证了我们只有敢于超越人生极限,才能活出精彩人生的道理。形象清新,启迪思考,令人信服。

猜你喜欢

木叶尼采论点
虚无与轮回:《悲痛往事》的尼采之维
“格言中的体系”——尼采的“反哲学”及其写作
辣木叶水提取物减缓奥氮平诱导的小鼠糖脂代谢紊乱
立冬即事二首其一
盏中,木叶似小舟
高考议论文需细分分论点
一个作为音乐家的尼采——尼采音乐思想探析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谁曾见过风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