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过秦论》语言魅力教学设计

2015-02-28杨小凤

学语文 2015年1期
关键词:过秦论贾谊排比句

□杨小凤

《过秦论》语言魅力教学设计

□杨小凤

一、朗读导入

请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的语言特点。

二、准备活动

选取《过秦论》的一个段落,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让学生比较现代汉语和文言之的不同,感受文言文的魅力。学生也可将某一段落翻译成押韵的现代汉语,比较二者语言之不同。提倡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

三、合作探究

《过秦论》的语言魅力体现在哪里?

请同学说出自己朗读时在语言特色方面感受最深的一两点,同学交流,教师总结。(ppt展示)

1.同义叠句,气势酣畅

举例: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席卷、包举、囊括,都有并吞的意思;宇内、四海、八荒,都是天下的意思。《古文观止》评述,“四句只一意,而必当叠写之者,概极言秦先虎狼之心,非一辞而足也。”为了突出某种意思,不惜重复数句。

请同学们找出类似的句子,并说明其作用。(写秦始皇的强盛,陈涉的出身)

作用:以整齐句式叠写一意,使得文字气足神完,一气呵成,读之犹如骏马走坂,流水下坡。(《峻拔锋利语警词工——谈贾谊的〈过秦论〉》徐应佩、周溶泉、吴功正)

然后再请同学读“同义叠句”的句子,体会那种一泻千里的气势。

2.多重排比,气氛热烈

先请同学找出排比句,然后再请同学分析各个排比之不同及作用。

主谓结构句式的排比: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显示“合从缔交”的广)

并列结构词组的排比: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显示四君子的谋略才干)

带有长串定语的主语以及相同谓语形式的排比:有宁越、徐尚……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显示“天下之士”合从缔交,戮力攻秦的力量)

八个结构异同交错的四言句: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伏,弱国入朝(显示秦乘胜前进夺天下,摧枯拉朽攻诸侯的声势)

作用:排比句使文章气势奔放,但如果只是一式到底,那又机械呆板了。将多种句式的排比句组合起来,则整齐与参差结合,相为映照,文章便张弛有致、气韵流转了。

请同学将《过秦论》与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两文中的排比句进行比较。孟子文章阐述王道之始和王道之成时分别用了排比。孟子文章排比的变化不及贾谊的文章。《过秦论》中,多用排比,组合有异,这也是本文格高调响的一个原因。

3.对比夸张,气魄恢弘

请同学自己感受,找出例子。

如“拱手而取”“无亡矢遗镞之费”。

作者在此采取将双方“极化”的办法,通过反衬说明问题。

4.骈散结合,铿锵有声

先让学生举出若干对偶句和排比句,再举出若干散句,并说明这样写的好处。

行文多用骈偶,读起来铿锵有声。其骈偶不同于后来的骈体文以“四六句”为基本形式,而是非常灵活,有时字数甚至不完全相等,如“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有些骈语又包含在散句之中,如“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如此变化多端,骈散结合,不仅读起来声调铿锵,而且不觉得呆板,不显得单调。

总结:贾谊是汉赋的早期作家,这篇文章不是赋,却带有赋的特色。“在遣词造句中处处流露出诗人的气质,词语讲究,多用修饰,感情充沛,行文流畅,可视为汉初散文的典范之作。”(《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

集体朗读课文,再次感受文章。

四、布置作业

仿照本文的语言特点,用文言记叙班级的一件趣事。(200字)

(作者单位:安徽庐江二中)

[责编木子]

猜你喜欢

过秦论贾谊排比句
从“四计歌”学排比
排比句
辩汉文帝不用贾谊
《过秦论》《阿房宫赋》《六国论》之比较
漫画
评《过秦论》之弊病,析议论文之写法
关于教科书《过秦论》中对“相与为一”“与”字解释的讨论
怀才不遇的贾谊
小议如何借导读写美句
奇妙的排比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