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典诗歌教学中的离情别绪探析

2015-02-28姚致远

现代语文 2015年32期
关键词:尺素温庭筠蝶恋花

◎姚致远



古典诗歌教学中的离情别绪探析

◎姚致远

《诗》以道志,诗歌是用来表达自己思想和志趣的,它是抒情的语言艺术。诗歌形式多样,从表达方式上我们习惯把诗歌分为抒情诗、叙事诗和说理诗。但是并没有单纯的叙事、说理和写景诗,它们的本质仍然是抒情。在所有抒发的情感之中最刻骨铭心的是离情别绪,因此对它的鉴赏成为了平时学习和考试的重点。例如,江苏高考2011年的杜甫《春日忆李白》和2012年的温庭筠《梦江南》都涉及到了对此类问题的考察。温庭筠《梦江南》:“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词中的主人公孤独寂寞,思念着远隔天涯的心上人,表现出了浓浓的离情。要想读懂这类诗歌,在教学中就要激发学生的认知能力,帮助学生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去分析。

一、知人论世

(一)自古多离别

古人为何要远走他乡?圣人明明教育我们:“父母在,不远游。”但是倘若家徒四壁,难道让父母跟你一起忍饥挨饿?因此为了生计、前途、理想和抱负不得不辗转各地,就如同温庭筠《商山早行》中“晨起动征铎”的人们。同样处于羁旅中的还有“黯乡魂,追旅思”的范仲淹。而杜甫《兵车行》中的“行人”远赴边疆是因为征戍;韩愈被贬到距离京师千里之遥的潮州是因为触怒了唐宪宗。与韩愈同样仕途失意的还有写下《雨霖铃》的柳永。而李清照写《醉花阴》来抒难舍之情是因为丈夫在外地做官。

(二)天上与人间

在欧阳修《蝶恋花》那深深庭院中,我们看到了一颗被禁锢的心灵。诗中她的意中人此时正寻花问柳,纸醉金迷,过着神仙般的日子。韶华易谢君难见,在封建社会女子的离恨怨愤往往都是不言而喻的。苏轼在《江城子》中写到他与妻子王弗一生一死,隔绝十年,耳鬓嘶磨,相互思念却无法相见。这首词写得真挚朴素,沉痛感人。同样,李清照的《声声慢》也表达了天人相隔的孤寂与凄凉。这就是生离死别。

二、审美把握

(一)想象入手

诗歌有实有虚,在古典诗歌中,虚与实是相辅相成的。譬如柳永的《雨霖铃》,上阕写眼前的实景,渲染了凄凉的氛围和浓重的离愁,下阕“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语句,是设想别后的情景:不知道我今夜酒醒时会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着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吧。这些想象的情景描绘出了作者孤寂的内心。虚实结合的描写把我们带到了一个亦真亦幻的境界,不仅开拓了词的艺术境界,也强化了作者的情感。

还有一种想象是从对面落笔。譬如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妻子在鄜州望月思念自己和儿女随母望月而不理解其母的思念之情等场景都来自诗人的想象。想象家人思念自己,恰是因为自己思念家人。欧阳修《踏莎行》的下阕也是虚写,通过行人想象自己的心上人正凭栏远望思念着自己。这些词都是从对面落笔来抒发浓郁愁情的。

再去看2011年的考题,杜甫《春日忆李白》“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诗下面的注解说:渭北和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那么就很容易得知“春天树”是诗人眼见的实景,而“日暮云”则是诗人想象到的景物,诗人想象李白此时此刻也正思念着自己。因此就不难发现诗句抒发了自己浓浓的离愁别绪。如果只靠注解,理解起来是比较困难的。在诗歌的创作中,这样的想象使笔墨更为凝练,使离情别绪更具感染力。

(二)典故入手

用典是古典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但是也会对内容的理解造成一定的困难,如果不能理解典故的含义,就无法正确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一般与离愁关联的典故有“尺素”、“鸿雁”、“长亭”、“柳岸”、“月亮”等。

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尺素”就代指书信。譬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意思是说:我收到了远方友人温暖的问候,却平添了我深深的离愁。再如,晏殊《蝶恋花》:“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主人公想给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不知道心上人在何处。这两首词都蕴含着离别的愁苦之情。

《汉书•苏轼传》记载,苏武出使匈奴,被拘留,匈奴单于却谎称苏武已死。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得把他放归汉朝。后来就用“鸿燕”、“鱼雁”等指书信。比较典型的有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暗含了鱼雁不能传信,只好依托明月来遥寄相思之情,表现了思妇内心的愁怅。李清照《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她因思念游子,盼望能收到锦书,于是引出鸿燕传书的遐想,离别的情思绵绵不绝,萦绕在词人的心头。

诗人们往往通过对这些典故的使用和加工改造来表达离情别绪,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而且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对这些典故的正确掌握,能使我们更好地解读诗作。

(三)语言入手

对诗歌情感的正确把握,离不开语言这一精妙的载体。譬如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诗人望尽天涯,无处寻觅理想中的桃花源,忍受不了独居客馆的孤寂。一个“断”字,让人体味出词人羁旅的怅惘和痛苦的离情。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复”说明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了,年复一年都是如此,可闺妇的心上人还没有回来。她那无着落的离情,伴随月亮,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再比如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远在外地的游子难以为情,而芳草却不管人的情绪。因此芳草的“无情”更反衬出了游子的乡思离情。所以温庭筠《梦江南·千万恨》:“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也可以理解为月亮不解风情,而满怀深情盼望丈夫归来的思妇却充满了失望和痛苦的心情。这样一来,离恨就更显得曲折委婉,别有风味了。

三、教学思考

在古典诗歌的教学中,比较法也很适合用来解决这一类情感问题。我们在读某一首诗歌的时候,可以联想之前读过的类似材料,然后仔细研究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联系。

我们在读温庭筠《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时候可以与之前学过的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联系起来。这两首诗词都用到了意象堆叠法,而且这些都是特定环境下的意象。《天净沙•秋思》中飘零天涯的游子处在凄凉的环境下,抒发思念故乡的凄苦之情。通过比较,我们不难发现两者在情感上的相似之处,《商山早行》通过“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六个独特的意象,同样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情。

再比如词牌《蝶恋花》,大都是以抒写心中愁情的居多。我们比较熟悉的有苏轼《蝶恋花·昨夜秋风来万里》、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和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通过比较,可以发现这些词牌相同的词全都是反应离情别绪的。

因此,运用比较的方法去阅读和思考,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李建邡.语文教学论笺[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4,12.

[2]陈周.诗境与诗心[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

[3]曹培根.古典诗歌鉴赏和教学的立论与方法[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3,(7).

[4]曾立文.高考古诗词鉴赏训练的基本对策[J].语文教学通讯,2013,(13).

(姚致远 江苏省常熟市中学 215500)

猜你喜欢

尺素温庭筠蝶恋花
蝶恋花
秋枫
诗的倒装(外一篇)——温庭筠的《碧涧驿晓思》
蝶恋花
蝶恋花
诗的舞蹈(外一则)——温庭筠《商山早行》
尺素传情,见字如面
考场上的免费『枪手』温庭筠
咸阳值雨
蝶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