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龙屯修建始末

2015-02-28文丨葛镇亚

当代贵州 2015年30期
关键词:播州龙岩海龙

文丨葛镇亚

海龙屯原名“龙崖新城”,是杨氏继遵义穆家川的播州城后,在龙岩山修建的“第二播州城”,是战时播州的政治、军事中心,是朝廷批准建立的国家级战略重点工程。

播州军事古城堡海龙屯,是明末“万历三大征战”中平播战争的主战场,位于遵义市汇川区高坪镇龙岩山上,地处大娄山脉东支中段丛山中,东连娄山关,西接白云台,四周高山挺拔,孤峰矗立,悬崖下溪谷幽深,湘江源白沙河从西北绕屯流过,腰带岩沟百丈崖横断屯南,仅屯后与山脉相连,有窄径攀登。屯顶海拔1354米,岭谷高差380米,地形十分险要。古屯体系包括宋、元、明建筑遗址、南宋养马城,明代龙爪屯、海云屯、望军城,白沙河谷两侧高山上的养鸡城、养鹅池,峡谷中三道古关遗址和屯周明朝官军作战遗址等。

杨文创建“龙崖新城”

十三世纪蒙宋战争中,蒙古对南宋采取大迂回战略,征服吐蕃、大理后,包抄南宋西南边疆,西南地区战事吃紧。南宋淳祐二年(1242),蒙古军队攻入四川,播州杨氏15世土官杨文任播州安抚使,向四川制置使徐玠献《保蜀三策》,提出“莫若在诸路险要去处,众口城筑,以为根底”的战略思想,深受徐玠赏识。

高坪出土的《杨文神道碑》记载,宝祐四年(1244)五月,蒙古大军攻破云南大理国后,挥师向东进攻南宋,兵势凌厉,“招养蛮人为向导”,将取道西南进攻罗氏鬼国(今毕节市),兵锋直指播州和思州。杨文数次率播州御前雄威军驰赴川陕前线同蒙古军作战,他总结经验,为迎战蒙古铁骑,决定退居山险,筑城自固,以逸待劳,坐收“以步(兵)扼骑(兵)”之效。战事紧急,宋理宗急派大将吕文德入播州部署防御。于是“置一城以为播州根本……筑龙崖新城”。朝廷“诏荆湖给银万两”,使思(州)、播(州)结约、罗鬼(罗氏鬼国的简称)为援,共抗蒙军。

杨文选址龙岩山建立军事城堡,看中龙岩山四围斩绝、悬崖陡峭,路通一线,峡谷幽深;山顶宽平向阳,具有南宋时期四川抗蒙构筑方山城堡的典型条件;山上有多处井泉涌流不绝,为守城的必备条件;山周边有高坪、永安、海龙、金川、上下庄坝等杨氏官家田庄环绕,作兵员、粮马后勤支撑;距穆家川播州城仅30里,龙岩山及周边森林苍蔚,盛产各种建房所需的木材,拥有易于开采的黄色粉砂岩(俗称黄泡石)和黑色页岩,可以满足当时生产力条件下建筑城墙、关隘使用石料的需求。龙崖山北侧山上,有杨氏在唐末宋初修建的养马城,其建造方法和布局形式,为修建“龙崖新城”提供了直接的经验和借鉴。

“龙崖新城”是杨氏继遵义穆家川的播州城后,在龙岩山修建的“第二播州城”,是战时播州的政治、军事中心,是朝廷批准建立的国家级战略重点工程,意义重大。

杨文创建“龙崖新城”时,从实战需要出发,修筑了从白沙水上屯的古道,今铁柱关至飞虎关的段石城墙,连接铜柱、铁柱二关的石城墙,飞龙关至杀人沟顶的土石混筑城墙。开凿了屯上的几口水井。修筑了绕屯一周的砂岩泥土混筑城墙及环屯马道,屯之西侧,以今万安关内的弧形土石城墙为界。在屯顶东山梁修筑了播州战地衙署“老王宫”,在屯顶建有兵营、粮库等木构建筑群。开辟了演兵场、校场坝。“龙崖新城”的修建,为明代重修海龙屯奠定了基础。

杨文建“龙崖新城”的同时,“置定北诸仓,创安南诸寨”,思、播二州构筑的屯栅、关隘,与四川合川钓鱼城、大获、云顶、凌霄等军事城池遥相呼应,形成北至川中,南达黄平,东至镇远、凤凰、恩施的军事防御体系,构筑起抗击蒙古铁骑的强大军事阵容。

杨应龙重修海龙屯

明神宗万历十八年(1590),播州杨氏土司30世统治者杨应龙因“阻兵嗜杀”,所属“五司七姓”告变,贵州巡抚叶梦熊疏奏“应龙凶恶诸事”后,请朝廷发兵征剿。

万历二十一年(1593),四川总督王继光以兵剿播,派总兵刘承嗣,参将郭成率3000官兵进播州捉杨应龙,应龙诈降,官军进入娄山关,在关南白石口被播兵全歼。杨应龙深知为对付官军连续进剿,唯有凭借武力自保;必须依凭山川之险,完善和巩固播州军事根据地,这是维持杨氏土司世袭统治的家族根基、安身立命的第一要务。

是年,杨应龙继承其祖先一脉相承的军事思想,重修龙崖新城及播州四方边关要塞,调集大批各民族军士、工匠,运用新材料、新工艺,仿照长城及各地城池规制,对“龙崖新城”进行大规模重建和修缮,意在造就“水泊梁山”之势以御官军。万历二十四年(1596),主要工程告竣,杨应龙亲笔书写各关榜文,刻石嵌在关门的券拱顶上。

杨应龙在《骠骑将军示谕龙岩屯严禁碑》中即称“龙崖新城”为龙岩屯,此后在平播主帅李化龙的《平播全书》中多次称龙岩屯为海龙屯。

《骠骑将军示谕龙岩屯严禁碑》宣称,“王公设险,以守其国”,在其“先候”所建古基础上“重缉之”,目的是“以为子孙万代之基,保固之根本”。

杨应龙重修龙岩屯,充分发挥龙岩山险峻的天然地理优势设计布局,古城成为西南山地城池的典型代表。城防设施包括城墙、关隘、城楼、敌楼、角楼、敌台、瓮城、壕沟、瞭望阁楼、炮台、吊桥、水门、城中城等基本类型,这些防御性战争设施的营造方法和技术标准,与当时国内先进城防工程同步。

海龙屯的特点及价值

海龙屯军事城堡以防御工程为主,兼有战时屯聚军民的城市功能。现存主体建筑由关隘、内外城墙、敌楼、瓮城、环屯马道、城内道路,及粮仓、军营、宫室、瞭望塔楼遗址等部分组成。

对遗址现状的研究表明,海龙屯重建工程体现了明代山城规划和军事建筑的高水准。指导思想因山为城,占尽地利。修建原则因地制宜,控制要害。修造方法就地取材,着眼实战。建造技术继承传统,博取众长。功能用途平战结合,攻防兼备。

因山为城的地理优势。海龙屯军事设施的险固程度,《明史》评为“飞鸟腾猿,不能逾者。”杨应龙充分利用天然地形,把高崖深谷、屯上的山头隘口等自然物列为城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龙岩山南北两侧百丈悬崖,巉岩绝壁猿猱难攀,是天赐“髙墙”,重建中尽力贯穿“以岩作墙”思路,获得很大成功。屯东、西两侧的几座山头,是天然的军事瞭望平台。因山为城的优良设计,使其能够以很少的兵力实现长期而有效的防卫,成为极具规模气势的军事基地,比南宋创建的龙岩屯有量的扩张和质的飞跃。

因地制宜的科学施工。重建工程就地取材,在本山伐木凿石、烧造砖瓦、石灰。在屯顶建采石场,开采数万吨料石。在粗木重石的运输中,规划最佳路线,实现最短运距。建关所用巨大石材必须转运到各个关隘施工现场,考察中发现了从采石场沿坡谷向下方溜放载石滑板的滑道遗迹。工程施工中采用运筹学原理,实行土石方挖填互补,方量就地平衡。凿山开采料石的同时,在连山基岩预留的位置上形成构筑物。如采石修天梯,形成飞虎关关口的城门洞和转角平台、梯级。开凿龙虎大道,形成了夹岩石梯、上方悬壁。飞龙关下方的石梯级和两侧护墙都是连山基岩,格外坚牢。

军政合一的山城系统。宋代老王宫、明代新王宫二处衙署建筑,是集行政办公与生活休闲为一体的土司衙署建筑群遗址,平播之役中木构建筑物毁于大火,遗址保存完整。新王宫建筑群遗址因山取势,总面积达1.8万平方米。官衙宅邸建筑特点是前朝后寝,左祖右社,衙舍合一,符合礼制规范。“横三纵三”的总体布局,正是明代衙署普遍遵从的平面模式。部分铺地砖及砖墙尚存,考古中新发掘出环宫城墙、房屋、道路、池沼、窑址等遗迹,佐证曾建有总管厅、书房、“后宫”别院、连庭宅院、厨房、饭堂、客房、庙宇、药房、仓库、厕所等建筑。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平播之战,三省五总兵督精锐之师,调集大批火炮昼夜强攻,围屯多日,无处下手。屯上土司兵总兵力不足三万,官军以十倍的兵力,先进的武器,充足的给养,围攻50天才攻破,证明占尽天堑之利的古屯城防体系相当完备和险固。

这座大型军事古城遗址,属土司制度完备时期典型的综合性城址遗存,西南地区大土司军政统治权力的象征。

(作者系遵义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责任编辑/李 坤)

猜你喜欢

播州龙岩海龙
爱情只有悬念
爱情只有悬念
奇妙的“中华海龙”
海龙与海马
作品选登
播州区老年大学启用微课堂新模式
论万历朝播州杨氏土司之覆灭
海龙卷是什么
播州杨氏土司军队建置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