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企业成本核算与分析》课程教学改革

2015-02-27南顺女

关键词:成本核算会计专业核算

南顺女

(首钢工学院经管系北京100041)

探讨《企业成本核算与分析》课程教学改革

南顺女

(首钢工学院经管系北京100041)

随着目前教育职业化的进程,我校会计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已经实施了五年。结合企业的实际工作内容,以案例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会计知识,使得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提高较快,效果显著。本人在首钢工学院会计专业担任《企业成本核算与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在学习领域课程教学课程改革中,有以下几个方面做法:

一、《企业成本核算与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

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企业成本核算与分析》课程是在《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学过的基础上,学生有一定的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学习成本核算的内容。因此,学生已经掌握了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都已经掌握基本的会计分录的编制。也就是,学习成本核算的内容是结合学生之前学过财务会计的内容,再深入学习企业会计核算的内容。在高职阶段,成本核算主要是以制造业企业为主,掌握制造业企业车间成本的核算内容。高职《企业成本核算与分析》教学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要素费用的核算:学生在《财务会计》学习的基础上学习成本核算的要素费用的核算。要素费用包括材料核算、人工核算、其他费用的核算,组成生产成本的主要项目的内容。材料核算包括材料的收发存核算、低值易耗品收发存核算、包装物的收发存核算、产成品的收发存核算等。人工核算主要是工资成本的核算,包括工资的核算及工资成本的结转、福利费的结转等,其他费用核算主要是动力费用核算。这三个内容实质上把财务会计课程中存货、工资、费用核算的重复,使得学生巩固会计分录的核算。

2. 综合费用的核算:包括辅助生产核算与制造费用的核算。辅助生产核算包括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有五种,主要给学生介绍三个常用的方法,实际应用中就用一种方法。制造费用核算使得学生掌握制造费用的分录编制、账簿的登记及核算等,使得学生掌握基本的制造业企业的费用核算。这些内容反映制造业企业的典型特点。

3. 成本核算方法的核算:成本核算方法有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三种基本方法和分类法、定额法两种辅助方法。

成本基本方法中品种法是以产品的品种作为成本对象来核算的方法,一般制造业企业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方法。品种法也是最典型的基本方法,作为高职学生基本应掌握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重点介绍这个方法。分批法是以产品的批别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来核算的方法,小批单件企业常采用的方法。分步法是以产品的步骤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来核算的方法,一般多步骤的连续的企业多采用此方法。分步法的核算比较复杂,高职学生感到有点吃力,只是讲基本内容大大基础尚可。

辅助方法的分类法是针对品种多、分类多的产品的生产企业用系数来分类核算的方法。定额法是复杂的生产工艺以定额来核算的方法。辅助方法一般与基本方法结合进行核算,单独不能使用。

二、《企业成本核算与分析》的教学方法的改变

1. 以任务驱动的方法,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校实行学习领域的课程以后,本人按照教学大纲的内容修改教案。在教案里提出任务、完成任务的形式来完成教学。首先讲成本核算的基本内容以后,要求学生做练习题,日积月累从简单习题开始逐渐深入进去,逐步再做有难度的习题,学生的会计操作水平慢慢提高,同时学生对成本核算感兴趣,使得学生愿意做题喜欢做题。培养学生兴趣是重要的环节,经过三年会计专业学习之后使得学生能够达到从事专业工作的水平。

2. 以企业案例的方式,丰富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以企业的成本核算的案例来指导学生,丰富教学内容。讲成本核算基本方法时,例举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案例使得学生进入实际场景中核算,同时了解企业实际情况。案例介绍后带着学生做一遍习题,然后要求学生自己再做一次,再留作业等形式,反复做使得学生重复学习过程中巩固学习内容。作为高职的学生来说,反复做习题过程中才逐步掌握到学习内容的方法。

3. 实训操作的形式,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企业成本核算与分析》的教学中讲到品种法后给学生安排实训操作内容。品种法主要是以制造业企业的成本费用为主,从购买材料到成本核算、结转产成品的核算等,实训内容主要来自企业实际操作内容。这样结合企业实际内容使得学生直接了解企业成本核算的内容。

三、《企业成本核算与分析》考核方式变化

1. 实训操作内容纳入考核

课改之前成本实训的内容没有纳入考试成绩当中,课改以后实训内容纳入成绩,占20%的份额,学生不得不重视。鼓励学生自己先做题提高准确率,认真对待每一个分录。学习较差的学生引导他先看教材的例题然后再做题的形式,要求每名学生开始动笔做题。在教学中强调实训操作的重要性,要求每名学生必须完成。这样,经过几年的实训操作的教学以后,学生的成本核算的操作水平有明显提高。

2. 注重过程性考试为主,期末考试为辅的形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期末考试为主,对学生的考核主要集中在期末时期。实行学习领域课程以后,《企业成本核算与分析》课程考核注重在平时的过程。平时给学生留作业,还有大作业的形式多留练习题等。在练习中掌握成本核算内容,平时学习一段内容就进行小测试。学生学习过程中边学习边掌握的模式,注重过程,到期末进行简单测试。在总成绩中,平时成绩占70%,期末成绩占30%。这样,使得学生减少压力,平时真正掌握学习内容,从而巩固教学内容。

四、《企业成本核算与分析》的教学效果显著

学习领域课程课程改革以后,学生会计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对专业课程感兴趣,效果显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明显提高

近四年的学习领域课程实施以后,我校会计专业学生成本核算能力明显提高。在《企业成本核算与分析》的课堂教学中按教材的案例仔细讲一遍,之后带着学生在做一遍习题,后又做两套实训的案例。经过几轮的练习后,学生们对企业成本核算的内容熟练掌握,思路清晰,内容清楚,操作水平明显提高,效果显著。

2. 学生专业成绩提高,互动效果好。

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可以互相讨论互相学习,在讨论过程中个别学生不清楚的内容更加清晰,错误的部分显露出来,有助于纠正,互动效果明显。我校会计12级两个班级学生做习题认真,解决了原来成本结转不清楚的部分,会计核算水平明显提高,学生对一般的企业会计核算的内容都能做下来,这样,以后到就业单位能够胜任日常会计岗位工作。

3. 学生考《会计证》的热情提高

2013年开始我校会计专业学生参加北京市会计专业统考,不再组织之前的高校会计专业的专门考试。这样对我校学生来说又是一个难题。面对新的形势,强化学生专业知识,巩固基本功,要求学生积极参加考试。经过《企业成本核算与分析》的讲练后学生有信心应对考试,考试成绩也逐步改善。2011级学生每班有10人左右考试通过,到2012级学生二年级时已经达到2011级水平,学生会计整体水平有明显提高,学生的知识结构越来越适应企业实际操作的环境。

综上所述,通过《企业成本核算与分析》的教学课程改革,在教学内容上结合企业实际操作的内容,使得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加贴切实际,考核方式上更加注重过程,给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提高了学生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会计专业知识水平。

[1]唐永泽,等.以工学结合为主线构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9(1).

猜你喜欢

成本核算会计专业核算
2020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2019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浅析我国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有效对策
高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ESP理论的应用研究
成本核算与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完善对策
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思考
2014年GDP首破60万亿
对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的几点思考
如何做好工程投标的成本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