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烂尾新闻”的成因及应对措施

2015-02-27唐京进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11期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应对措施

唐京进

(作者单位:黄石广播电视台)

新媒体环境下“烂尾新闻”的成因及应对措施

唐京进

(作者单位:黄石广播电视台)

摘 要:“烂尾新闻”是指媒体对于热点、突发事件的报道,开始时声势很大,但因种种原因,对事件的发展和结果没有持续关注,导致对连续发展的新闻事件报道有头无尾。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烂尾新闻”有了新的特点,社会影响也更大。本文将主要从新媒体环境背景出发,分析新媒体环境下的“烂尾新闻”的特点及成因,并通过其社会影响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烂尾新闻;应对措施

1 新媒体环境下“烂尾新闻”的现状

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环境下的“烂尾新闻”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以黄浦江“死猪投江”事件为例,此事件2008年就在当地报纸上报道过,但是由于传统媒体缺少反馈条件,事件还没有解决就被人们遗忘了。但是,2013年3月,类似黄浦江死猪事件在微博上曝出后,立即引起网民近百万条的评论和转发,质疑相关部门为何一直处于“正在调差”状态,追问为何死亡这么多猪,是否会影响黄浦江的水质等。可以说,新媒体环境下的“烂尾新闻”,其影响范围之大、传播速度之快、受众参与度之高都是传统媒体环境下“烂尾新闻”所不能比拟的。

2 “烂尾新闻”的成因

2.1 新闻内容涉及敏感话题

笔者整理了2014年的十大“烂尾新闻”,其中隐射出一系列问题。。由此,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推论:有些新闻“烂尾”,是因为涉及到敏感话题,而政府面对这些问题却“不想查,不敢查,不愿查”,但又迫于舆论压力不得不表态、道歉,但这只是一种权宜之计,其目的不是为了真正解决问题,而是为了安抚公众情绪,待公众注意力转移,事件就不了了之了。

2.2 受众媒介素养不高

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过于求快、求新,大多数公众通常处于一种围观的状态,受众都有这样一种侥幸心理:反正跟我没关系,又何必操那么多心呢?什么“塑化剂”、“速成鸡”、“苯胺泄露”不过是茶余饭后的谈资,都表现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很少有受众在热点事件淡出人们视野之后还能够做到“极度逼近真相”的追问和调查。这就需要受众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加强权力意识和责任意识,将“围观”心态转变为“主人翁”心态,追寻事实真相和公平正义的处理结果。

3 新媒体传播平台的碎片化特征

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发布,通过微博、博客、微信等平台进行,这些信息呈现出碎片化特征。然而,人们很难通过碎片化的信息完整地了解一件事情的始末,这便留下“烂尾”的契机。同时,碎片化的新闻具有瞬时性、快餐性的特点,导致一般公众越来越倾向于只满足于动态新闻中的浅阅读,不再追求新闻的后续发展以及更深层次的信息,从而促使“烂尾新闻”的出现。

4 “烂尾新闻”的社会影响

首先,政府公信力受损,事件被曝光,当政府消息封锁严重,人们便会倾向于相信小道消息的流言、谣言,事情真相会越描越黑。其次,媒体公信力受损,无论是不是新媒体,如果只报道新闻本身,不对事件进行探究和追问,那么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准确性、客观性都会大打折扣,最终导致媒体公信力受损。最后,公众利益受损,“烂尾新闻”必然关系到民众的切身利益,若新闻总是“烂尾”,那么保障公众的权益就无从谈起。

5 “烂尾新闻”的应对措施

5.1 传统媒体开设微博,提升舆论引导力

传统媒体应借用新媒体优势,开设官方微博,引导公众以更加公正、理性的态度看待敏感新闻,最终促使问题得到妥善处理,防止事件“烂尾”。

5.2 扩大名记者微博影响力,关注“烂尾”新闻

诺依曼“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个人意见的表明是一个社会化心理的过程。一些不了解真相的公众极易跟随大流,成为没有思考和辨别能力的“乌合之众”。所以,在微博上更需要树立理性的、中坚的意见领袖。与一般网友相比,名记者发布层次较高的意见、观点、态度会带有一定的引导性。只有对新闻事件一追到底,新闻事业才会更有活力。

5.3 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归根结底,治理社会,要靠法律制度,更要靠各级政府的依法行政和决策。依法治国的首要前提是要完善法律制度,有法可依,同样重要的是行政部门要做到执法必严,及时将处理结果公之于众,“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6 结语

应对“烂尾新闻”,需要媒体发挥身为党和人民耳目喉舌的责任担当,以及为了正义公平“不到黄河不死心”的勇气,也需要健全对权力部门的监督问责机制,纪检、监察、司法等部门需要形成合力,同时引入社会公众的力量加强监督。只有这样,“烂尾新闻”才能得以真正消除。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4(2).

[2]李良荣.新闻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3(4).

[3]曾颖.“烂尾新闻”常有,根在舆论监督外[J].新华社每日电讯,2013,1(22).

[4]谢燕.“烂尾新闻”及应对措施[J].青年记者,2013,(8).

猜你喜欢

新媒体环境应对措施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困境与对策
新媒体与英语听力自主学习策略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数学教育方法的优化
输变电设备运行及安全防范措施
手机通讯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
浅析“营改增”背景下房地产企业的税负变化及应对措施
试析央视六一晚会的视觉传播及创新路径
施工企业营改增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中小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