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好方言文化价值,做有生命力的方言广播——以闽南话方言广播为例

2015-02-27廖一杰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7期
关键词:闽南话俗语方言

摘 要:对方言来说,最大的特色是语言的独特性,它有一定的地域性并且在长久的时间里慢慢孕育了属于自己的独树一帜的“文化属性”,这样的“文化属性”成为吸引受众、沟通感情、凝聚人心的内在动力。而如何挖掘这样的“文化”来面对社会进步条件下方言广播日渐式微的影响力,找到一个新的突破口,本文就以此角度为切入点,用“文化价值”这一剂良药,让方言广播重新焕发崭新的生命力。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中精神财富包括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而语言(包括方言)则是其载体,是从两个方面承载的:一是口头方面,一是书面(文字)方面。客观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一定文化需要的特殊性质或者能够反映一定文化形态的属性就是指文化价值。

闽南话方言广播中的方言,一是文化的载体,大部分以口头承载为主;二则方言本身为当地民众所创造、使用,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完善、发展,时至今日依然被广泛使用,其中的文化价值自然不可替代。

作为民俗文化的载体,闽南话方言是在特定地域环境中形成的文化,它承载着闽台地区的历史和情感。闽南话方言节目,更多起到的是一种文化传承的作用。

闽南话广播是方言广播,也必然要首先从方言出发,充分挖掘和运用其文化价值,在节目内容和表现形式上与新的传播形势相契合,才能让方言广播在两岸交流,特别是对台湾南部民众传播方面起到应有的效果。

1 保持传统特色,让“最草根”的方言散发“最乡土”的气息

汉语的各种方言包括闽南话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在闽台地区,民众生活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都与闽南话息息相关。闽南话在不断的总结和沉淀后形成大量有关人文、自然知识,更能折射出诸多文化现象。这其中包括反映历史面貌、反映历史时期自然地理环境极其变迁、反映民俗风情、反映文化心理等。例如,2013年第五届海峡论坛上,闽台“同名村·心连心”联谊活动周首次亮相,来自台湾新北、台南、彰化、嘉义、基隆、高雄、花莲、新竹、南投等13个市县,28个乡、镇、村、里负责人及村代表62名乡亲组团前来参加活动。其中有包括平和县大溪镇——台湾桃园大溪镇;漳浦县深土乡南境村——基隆南靖村等的两地同名村,这些都是方言文化在反映地理变迁的体现。

“同名村”就是台湾一些村落所冠籍的地名,与大陆祖地“同根、同源、同名”。大陆民众移民到台湾,就把把自己在大陆祖籍地的府、县、乡、村地名、街巷名和宗祠名、寺庙名,乃至家乡的山川名胜名称,甚至以开发建设台湾有功的历史人物、有影响的垦台名人、移民首领名字、家族姓氏作为在台湾新聚居地相应名称,并延用相同的堂号、延用传世辈字序列,以此铭记自己的祖籍,根之所在。蕴含其中的文化价值理应被挖掘,被传承。

再比如闽台两地“爱拼才会赢”的共同文化心理;关帝、妈祖、保生大帝等各种神明崇拜;南音、歌仔戏、拍胸舞等艺术风情等。关于俗语,还有这样一则新闻:“……(2013年)7月4日下午,台盟中央副主席、全国台联会长汪毅夫在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的报告会中,便和年轻人讲了俗语里的台湾故事。一开始,汪毅夫说了俗语中台湾和北京的关系。台湾的俗语中‘内山人哪有见到皇帝命’,内山人是对住在山上的人的称呼,也指住得偏远的人。台湾和北京距离远,清朝乾隆年间,有台湾人拜访皇帝,单从台湾到北京便花了3个多月的时间。所以,内山人看到皇帝会是莫大的荣幸。汪毅夫介绍的另一个俗语是‘牛牵到北京也是牛’,形容一个人本性难移,就像把牛从台湾带到北京那么远的地方,牛还是牛。两句俗语,都带出北京和台湾的距离曾经非常遥远,时至今天,拜托已经‘三通’的飞机,两地的距离近了……”

以上可以看出,真正的方言文化价值蕴藏在其最朴素,最“乡土”的语言中,无论时代如何发展,世界如何五彩斑斓。讲“最草根”的语言,让他散发出“最乡土”的气息才最能打动人。作家王蒙曾说到维吾尔语是如何复杂难学而又曲折精妙,并进一步谈到对语言的见解:“真是怎么复杂怎么来呀!而它们又是那样使我倾心,使我迷恋。它们和所有的能歌善舞的维吾尔人联结在一起。……我欣赏维吾尔语的铿锵有力的发音,欣赏它的令人眉飞色舞的语调,欣赏它的独特的表达程序……一种语言并不仅仅是一种工具,而且是一种文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群,是一种生活的韵味,是一种奇妙的风光,是自然风光也是人文景观。”闽南话亦然。

2 注入新鲜元素,让方言的文化价值可以变“新樱等春天”

说到方言广播,我们常常会想,那就是文化。可节目时间一长,我们的方言节目慢慢显得四平八稳,显得沉重,背负太多文化的重担,久而久之,沉重又变成了沉闷,吸引听众从何说起?如

(下转第76页)

猜你喜欢

闽南话俗语方言
方严的方言
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你也是传播者吗?
方言
俗语知多少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
客家俗语巧诵读
乡音情浓
闽南话
数字俗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