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节日与民间戏曲
——以浙江春节为例

2015-02-27张远满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21期
关键词:灯头八仙戏班

张远满

(浙江传媒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传统节日与民间戏曲
——以浙江春节为例

张远满

(浙江传媒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浙江有着丰富多彩的民间戏曲。本文试图从浙江春节娱乐习俗这个特定视角来研究当地的戏曲文化,进而揭示传统节日与民间戏曲的内在联系。

浙江;春节;民间戏曲

民间戏曲是中国民众文化娱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它与传统节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无论是宗教性节日、生产性节日、年节还是其他文娱性节日,几乎都少不了演戏,这种演出一方面是娱神,更重要的是娱人。

一、浙江春节娱乐习俗

春节是中国第一传统大节,浙江省古为吴越之地,存在于民间的年节文化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内容丰富。

《梦梁录》卷六“十二月”提到:“自此入月,街市有贫丐者三五人为一队,装神鬼、判官、钟馗、小妹等形,敲锣击鼓,沿街乞钱,俗呼为打夜胡,亦驱傩之意也。”大年初一,人们清晨放鞭炮,开门迎年,祭拜祖先,然后交互拜年。直至正月十五闹元宵,是大年的压轴戏,人们以敲鼓、观灯、社火表演等形式度过元宵。如诸暨县“元宵”前后演戏酬神,届时“妇女聚观,挤挤离离,巷头村尾,无空隙处”。龙泉县自“元日”后,里社各设道场,数日后迓土神出游,“通衢笙歌戏剧,杂沓往来,通宵不倦”。

早期的“驱傩”是一种群体的时空净化仪式,人们以化妆表演娱神,但这种表演恰恰是民间戏曲歌舞娱人的肇始。尤其是在今天,当许多宗教与信仰层面上的内容都相继淡出,世俗的活动不断涌现,以民间戏曲为代表的春节习俗娱乐性特征就更加突出了。

二、春节中的民间戏曲

“一部中国戏剧史,半部在浙江”。浙江素称戏曲之乡,戏曲剧种之多令人瞩目,越剧、婺剧、绍剧、甬剧、瓯剧;马灯戏、茶灯戏、菇民戏、车灯戏等大小戏剧不胜枚举,现有省级非遗项目的传统戏剧项目5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高达24项。春节历来是个民众狂欢娱乐的日子,浙江年节里的民间戏曲极其丰富多彩,较有特色和普及性的是以下几种:

(1)灯头戏。旧时,宁波昆班艺人把正月里演的戏称为“灯头戏”。以时间区分为三种:正月初二演至十二,称为“前灯头”;正月十三演至十八,称“正灯头”;正月十九演至正月底,称“后灯头”。从正月初二开锣,连续演一个月,日夜不停,艺人收入十分可观。宁波萧王庙、鸿村庙,在正戏之后,往往加演小戏,俗称“元红戏”。灯头戏开演第一天,按惯例必演关公戏。有的灯头戏开演前,还要闹头场,庙里撞钟击鼓,戏台上打“大十番”和“细十番”,相互配合,格外热闹。

(2)百日戏。松阳县竹溪源一带村民每年正月初五要举行还愿仪式,同时从此日开始需演100天左右酬神戏。除邀请松阳高腔职业戏班演出外,各村还必须由宗族姓房每年轮流组班学戏100日左右,至次年正月初五,先在本村开台演出酬神,然后到外地巡回演出100日左右,故又名“百日戏”,戏班亦称“百日戏班”。

(3)八仙戏。浙江各地春节期间在农村上演戏曲之前,必演八仙戏,成为惯例。温州一带艺人统称之为“八仙”,演出此戏,开场演《八仙庆寿》,俗称“唱八仙”、“打八仙”。其主要内容是祈求赐福、庆寿、加官、送子、魁星点斗、财神进宝等。

三、春节期间戏曲丰富的缘由

民众为什么热衷于在春节期间演戏?有以下几个原因:

(1)宗教信仰需求。春节是宗教信仰活动比较集中的阶段,庙宇也是人们在节日期间最重要的公共活动空间。清代时浙江各地均有庙会,以祈福、求子、祈雨禳灾为主,逐渐演变为庙会戏剧演出与经济贸易活动相杂糅的混合体。尤其是当庙会与传统节日重合时,则更为热闹。如诸暨方志载:“五十五都东山纸绘徐神庙,每岁元宵前后三日赛夜会。汤村、全堂、阮村、毛家、东山俱演神戏,俱有龙灯。”春节戏曲展演在庙宇中进行,因为庙宇内供奉着当地人信仰的神灵,民众通过演戏酬神,以达到新年赐福的寓意。

(2)狂欢娱乐需求。节日本身就是人们从事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过程中,为了满足某种精神需求所设置的。春节,是一年里最奢侈的节日,更是民众娱乐狂欢的节日。看戏,就是浙江春节里的一件大事。春节期间,上演最多的就是吉祥戏,成为老百姓春节的精神必需品。到了民国时期,春节期间的戏剧演出已经形成了一定之规,而且戏剧的内容也与春节的团圆吉祥特征相符。例如,温州苍南地区的八仙戏,演变于宋元杂剧的神道戏,分“大八仙”和“小八仙”,共有18套剧目,主要有“蟠桃会”、“跳魁星”、“跳加官”、“跳财神”、“拜堂”等五项演出程序和内容。这种在正戏开演之前演出的吉祥小戏,演出形式皆为神仙聚会、亦唱亦舞,主要借神仙聚会的热闹场面来烘托节令气氛,祈求平安幸福、五谷丰登、人丁兴旺。

(3)情感认同需求。傅谨指出:“在全国各地,几乎是有戏曲演出的地方,每年春节从正月初二、三直到十五这半个月左右,都是演出市场最活跃也最兴旺的时间段。春节作为一种民众深刻认同的节庆的性质,比起民众时间上的优裕,恐怕是促进戏剧演出的组织活动的更有力的因素。”中国春节之所以能代代相传,是因为它已经积淀了上千年的传统文化,成为了中华民族世代相守的精神家园的组成部分,是普通百姓的一种信仰和祈福方式,更是凝聚家庭情感和大团圆的模式,而戏剧演出在民间也是出于情感共享的需要,以春节为代表的传统节日则是它的精神空间。

春节是中华民族第一大节;民间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典型代表。它们都关乎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文化载体,两者的联系密不可分,民间戏曲仍将作为春节娱乐习俗的一部分,陪伴着我们走过每一个春节。

[1]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

[2] 中国戏曲志·浙江卷[Z].中国ISBN中心,1997.

[3] 李松主.节日研究第四辑“节日与戏曲专辑”[M].泰山出版社,2011.

[4] 顾希佳.中国节日志·春节(浙江卷)[M].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

[5] 傅谨.戏班[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I236.55

A

1674-8883(2015)21-0033-01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浙江传媒学院2014年度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项目“浙江民间戏班研究”成果,项目编号:ZJ14FY008

猜你喜欢

灯头八仙戏班
氯化氢合成炉灯头在线清洗
“八仙戏”延续模式的选择
功德林寺戏班:寺院文化对觉木隆派的特殊重塑
云南壮剧的几种组织形式
略述《八仙缸》作品的艺术韵味
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移民音乐的民间存在形式研究
以速度制胜
以速度制胜
自由的吊灯
浅谈缙云民间婺剧“八仙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