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新闻现场视频应用中的人文缺失

2015-02-27贺立凯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11期
关键词:人文主义

贺立凯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试论新闻现场视频应用中的人文缺失

贺立凯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摘 要: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新闻媒体如电视或者网络,为了增强新闻的真实性和可信性,往往会播放一些由现场直接拍摄而发回的报道视频。由于手机媒体的普及和受众对于新闻报道的要求逐渐提高,这类新闻现场视频的拍摄及应用更为频繁,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闻报道的现场感和权威性。然而,某些新闻视频的应用将会给当事人以及受众造成视觉上和心理上的严重冲击,违背新闻报道的人文主义原则,成为媒介暴力的表现。

关键词:新闻现场视频;媒介暴力;人文主义

随着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受众对新闻报道的要求越来越高。新闻现场视频的应用也越来越频繁。新闻现场视频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当事人或者围观者使用手机或其他视频设备在事件发生时拍摄的视频,上传到网络以使新闻事件引起关注,随后被电视媒体采用,

1 媒介暴力的定义和范畴

学界对媒介暴力的界定有多种说法。有学者作出了这样的定义 :“媒介暴力一般被认为是包括电影、电视、电子游戏、报刊等在内的媒体含有或刊登暴力内容,并对人们正常生活造成某种不良影响的暴力现象。”

笔者认为,媒介暴力不能仅从新闻媒介所报道的暴力内容会给受众造成伤害的方面来界定,这应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媒介暴力从传播的效果上来说,还指大众媒介通过其新闻报道方式报道新闻事件的行为,短期或者长期客观上对受众造成显性的或潜在心理上的伤害。媒介暴力不仅是指媒介报道内容包含暴力行为,而且也包括新闻媒体在报道新闻事件过程中所运用的不恰当的方式从而给当事人或者观众造成的客观上的伤害。

2 新闻现场视频应用的原因

很多新闻现场视频会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反复播出,而且能够在网上查询观看。由于强烈的视觉冲击,这种直接反映新闻事件的视频一直受各大媒体的青睐。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为了满足观众的需要。在信息爆炸而又鱼龙混杂的年代,受众对于信息真实性有着极高的要求,而这种新闻事件发生现场的视频成为其仰赖的最为信任的工具之一。其次是新闻事业本身的需求。从新闻专业的角度来说,新闻现场视频的运用增加了新闻报道本身的直观性和可信性。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厘清谣言,遏制虚假新闻。因此,采用新闻现场视频有一定的必要性和正当性,在一些舆论监督类新闻报道中尤其如此。为了增强新闻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媒体要利用尽可能的手段将新闻事实展现在受众面前,由现场人员拍摄或者现场摄像头拍摄的视频既真实具备现场感和可信性,是展现新闻真实性的最佳手段之一,而且更加有效地显示出新闻报道的时效性。但是,新闻现场视频的应用也要掌握“度”。它们虽然都坚持了新闻的真实性,但是却可能违背了新闻报道最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

3 新闻现场视频应用的影响

(1)在满足受众信息需求的同时,给观众造成强烈的心理冲击,客观上对受众造成伤害。虽然在短期上迎合了一部分人的窥探欲望,但是客观上却对大部分人造成伤害,不利于社会的稳定。(2)新闻现场视频的应用会对新闻当事者及其家人造成二次伤害。小悦悦视频的播出就是很好的例子。视频上虽然后期打上了马赛克,但是观众仍然能够清晰地看到小悦悦挣扎的情形,对她的家人甚至是普通受众都产生了强烈的心理冲击,严重侵犯了小悦悦自身的人身权利。视频的播出给小悦悦的父母会造成严重的心理和情感伤害,是一种极其不道德的行为。同时,视频的曝光,给当时路过但是没有施以援手的路人也形成了一种强大的舆论压力。(3)媒体对类似视频的应用,长期上对媒体的生存和发展不利。尤其是之后发现当时播放的视频不符合新闻事实的实际情况时,更会让受众对媒体的真实性和权威性产生质疑。

根据上文对媒介暴力的界定,很多新闻现场视频的应用客观上对受众心理上的冲击,给新闻当事者及家人带来二次伤害,而且客观上对新闻事业的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属于媒介暴力的范畴。为了维护新闻媒体的权威性以及新闻当事者及家人的权利,媒体在运用这类视频的时候务须谨慎。

4 新闻现场视频应用的建议

新闻现场视频的应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新闻的真实性,但是过度使用属于媒介暴力,违反了基本的人文主义原则,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不利于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和长足进步。

首先,媒体应该提高自身的水准,媒体从业人员相应地提高业务素质,对新闻视频的应用进行严格的、综合考量上的把关。对新闻事件要进行跟踪和深度报道,认真做好调查研究,以寻求其真实情况,不能为了追求时效性而牺牲真实性和客观性的要求;其次,受众要注意提升媒介素养,提高自身的识别能力和判断能力,不一味寻求感官刺激,而是保持冷静,深入分析,不被一时的假象迷惑。不能为了引起舆论的关注以此为噱头,最终造成不必要的纠纷或者心理伤害;另外,政府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从制度层面上对新闻视频的应用进行规范,坚决制止侵犯人身权利的行为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赵允芳.解剖“媒体暴力现象”[J].传媒观察.2004(12).

[2]陈宪奎.美国市民社会研究[M].北京:中国社科出版社,2005(12).

猜你喜欢

人文主义
民间资源、自然神性与人文主义立场——阿来小说论
宁夏人文主义戏曲现代化探索之路
“新史学”语境下的音乐新面孔——以16世纪意大利牧歌的人文主义倾向为中心
西方文论关键词:后人文主义
基于可视化技术的历史概念教学探究*——以《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为例
探讨小林多喜二斗争意识中人道主义的发展变化
浅析亨利·摩尔雕塑
将人文主义教育渗透于化学课堂,有效实现三维目标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大学的变迁
人格权位置之合理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