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社会化媒体与网络公共领域的构建
2015-02-26刘倩男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北京100024
刘倩男(中国传媒大学 新闻学院,北京. 100024)
浅析社会化媒体与网络公共领域的构建
刘倩男
(中国传媒大学 新闻学院,北京. 100024)
摘 要:自汉娜阿伦特提出公共领域理论,经过哈贝马斯的详细阐述后,公共领域理论便逐渐深入到欧洲主流思想的体系中了。公共领域的形成和传播媒介的发展密不可分,随着社会化媒体的出现,它深刻地改变了人们传播和接收信息的方式,打造了一个网络公共领域。
关键词:公共领域;社会化媒体;网络公共领域;构建
公共领域是指“介于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之间、公共权力领域与私人权力领域之间的中间环节,是公众通过话语形式参与公共事务、对公共事务进行讨论和批判,并对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的公共空间。”公共领域的概念是由美国学者汉娜·阿伦特以及德国学者哈贝马斯等人提出,其中阿伦特最早界定了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间的关系,而哈贝马斯则是着眼于公共领域的演变和转型,在哈贝马斯看来,在公共领域里讨论的事务必须具备公共性,也就是必须是公共事务。
19世纪末期以来,早先存在于咖啡馆、街头巷尾的公共空间被私人空间不断侵蚀,公共领域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有逐渐被瓦解的危险。随着近二十年来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逐渐变成重塑公共领域活力的重要空间,网络交往的主体以网络为媒介重新构建了公共领域,在其间展开话语交往、达成共识进而形成并影响公共舆论,这就是网络公共领域,而在网路公共领域的建构中,社会化媒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按照彭兰教授的说法,社会化媒体是指“用户社会交往和信息分享的平台”。目前我们常见的社会化媒体主要包括博客、播客、微博、微信、论坛、BBS等,按照媒体的功能,大致可分成三类:第一是社交媒体,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关系网络,以“双微”为代表。第二是分享网站,是用户用来作为视频、图片分享的网络,如博客和播客。第三种是内容推送和新闻分享类媒体。近几年来,社会化媒体发展迅猛,利用新兴的技术在信息传播领域掀起了翻天覆地的革命。尤其是微博的出现,更是构建了一个虚拟的广场,使各类信息能在微博平台上自由发表,在构建网络公共领域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开放包容的社会化媒体重构公共领域
在阿伦特和哈贝马斯看来,真正的公共领域必须是开放的,而且是批判的,其中必然包含了民主、自由的精神。
社会媒体本身就是一个平台,它允许各方观点以平等的姿态发表出来,每个用户通过登录进入平台中发表或者不发表意见。它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点为传播者,赋予每个用户话语权
在社会化媒体中,用户可以方便的搜索信息、甄别信息并针对信息发表意见。这里面经常出现的词汇,如“公民记者”、“自媒体”等直观的表达了这种话语权的平均,在以个人传播为主的时代里,用户通过文字、图片和视频的方式真实记录自己身边的故事,通过发表、转发、评论等形式表达的观点、意见和看法。从受众到用户的身份转变带来的是信息传播领域革命性的变化,从此信息权、话语权不再单单掌握在某个组织或者极少数的个人手中,任何一个用户都可以第一时间把自己看到的接触到的人和事发布出来。这种公开性、公共性才是公共领域得以发展演变的基础。
(二)热点聚合再现小组讨论式的公共话题分区
以微博为例,各种热点话题将微博大广场上嘈杂混乱的信息划分为不同区块,人们可以就自己关心的话题自由进入相关区块展开充分的交流,在用户生成内容与媒体设置的议程中形成动态的互动。媒体设置热点话题供用户讨论,同时用户自发形成的热点事件又会变成媒体设置议程的来源。
(三)传受双方地位平等,双向对话提升传播效果
在社会化媒体中,媒体与受众之间已不再是简单的传播与接受的关系。首先,社会化媒体通过多角度分层次的连续报道,实时揭露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这种即时性保证了信息的对称,使各种观点都有了表现的平台。同时媒体与用户之间的沟通变为双向沟通后,用户的转发、跟评都会将报道事件放大,出现了二级传播、三级传播甚至多级传播,传播效果要优于传统媒体。
二、社会化媒体构建网络公共领域的途径
如今,媒介融合早已成为传统媒体转型的颠破不变的真理。在媒介环境剧烈变革的今天,媒体融合涉及的问题方方面面,无论管理机制、媒介形态还是传播手段和传播理念都要求用融合的思维解决媒介转型的问题。社会化媒体的崛起更是为媒体融合打了一剂催化剂,社会化媒体突破了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时空观念,颠覆了传播规律,更重塑了传播理念。在“人人都成为信息传播的主体和客体,事事都可能成为舆论头条”的今天,社会化媒体用“碎片链上的龙卷风”构建出了新的类型的公共领域,即网络公共领域。那么,社会化媒体是如何构建这个网络公共领域呢?
(一)提供对话的平台,促进信息流动
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的中心观点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以相互理解为目的的,而这种相互理解才能有助于人们协调思想和行动。人是社会的动物,需要交往来产生信息的流动,这才是一个良性社会的发展模式,即通过讨论和对话让社会中曾经是分离的、互不影响的信息在整个社会中流动起来。
(二)用自由而公开的讨论获得共识
在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中,每天都会产生许多涉及社会公共性问题的话题,这些话题在社会化媒体这个公共平台上通过自由和公开的讨论,将所有用户的不同意见予以汇总,依据“意见的公开市场”,真理必定会战胜谬误。因此,用户之间这种自由公开的讨论必然是依靠理性论证的力量达成用户间的一种共识。
在虚拟的网络社区中,用户通过匿名方式登陆,隐藏了自己的真实身份,这也是保障讨论自由的一个前提。他们通过在微博、博客、BBS等媒体上以跟帖、评论等形式参与到社会公共事件,尤其是政治事件中,构建了一个网络舆论空间。
(三)意见领袖充当把关人角色引导舆论
在传播学理论中,传统媒体充当信息的把关角色,是一个大写的“把关人”,是作为组织来整体把控社会信息流动。而在社会化媒体上,活跃的社会公知
以及在传统媒体工作的媒体人、各行业意见领袖等人,凭借自己个人的专业知识素养、对媒体及信息传播流程的了解等优势成为真正的“把关人”,在网络舆论的走向上起到了巨大的引导作用。这十分有助于杂乱的公众意见变得具有理性和思辨性,让网络公共领域也有意见领袖来引导舆论。
除了社会中的个人可以充当意见领袖,引导社会舆论外,许多社会组织也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社会化媒体账号,如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这样的机构通过将自己在现实环境中建立的网络应用于虚拟空间中,完美地起到了发布渠道的作用,同时,这种社会化媒体的账号能够将国家行政机构与普通民众之间的距离缩短,对公众实际生活产生影响。
可以说,在社会化媒体出现伊始,是削弱了传统媒体的把关力量的,传者和受者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例如,微博广场上,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空间,想发言就发言,想接受信息就接受信息。但是,随着传统社会中的各类组织利用社会化媒体开辟新领域的时候,传统的组织凭借自己的专业优势迅速获得了信息流通中的权威地位,这种传受关系开始出现细化。即当涉及个人生活、与朋友交往等强关系时,这种意见领袖的作用必然会削弱,此时传者与受者之间是平等的,信息的流动是对称的,但是,一旦当信息涉及人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弱关系时,则主要依靠意见领袖的信息发布了解事物的发生发展。
三、结语
社会化媒体的出现非常明显地改变了整个社会的信息流动,它通过构建了一个虚拟的网络公共领域影响和调整整个社会关系。它颠覆了传者和受者之间的关系,它的交互性带给用户极大的自由参加进各类社会讨论中,它将公众的参与意识唤醒。但是,不得不说的是,社会化媒体所构建的这个网络公共领域由于公民媒介素养的缺失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想要继续构建更加健康完善的新空间,中国的社会化媒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熊光清.网络公共领域的兴起与话语民主的新发展[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4(5).
[2]彭兰.社会化媒体与媒介融合的双重挑战[J].新闻界,2012(1).
[3]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曹卫东,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187-205.
作者简介:刘倩男(1988—),女,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新闻史。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5)16-02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