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银行基层从业人员心理素质的思考
2015-02-26仲崇杰
□仲崇杰
提升银行基层从业人员心理素质的思考
□仲崇杰
银行基层从业人员直接面对广大客户,既要做到微笑面对客户,更要学会加强营销提升业绩,压力不可谓不大。本文对银行基层从业人员心理状态进行剖析,提出调适建议。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银行基层从业人员受社会环境、竞争压力、发展机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思想更趋活跃,心态更加多样复杂,银行金融机构高层管理者应高度重视基层从业人员的心理状态,培养基层从业人员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全力打造和谐的社会环境与金融经营环境。
一、银行基层从业人员心理状态
(一)职业愿景模糊。
部分银行金融机构对基层从业人员没有制定清晰的职业规划,职业通道狭窄,银行从业人员跳槽频率较高;部分年龄偏大的银行基层从业人员竞争能力弱,对岗位与单位的依附感过强,在工作中存在“随缘”思想,只想混到退休;一些没有“转正”的劳务派遣人员担忧工作前景,面临工作压力大、收入少且存在不稳定性、被动等待转正机会等问题,常常有朝不保夕之感,长期累积下易产生行为上的极端。
(二)心理压力增大。
基层柜面人员每天需要提前接钱柜箱包,临柜后工作繁忙手脚不停,注意力高度集中,思想高度紧张。同时,各种经营指标都与日常工作一一挂钩,长期在这样的高压环境下,部分心理适应力低的人员,情绪控制力不足,直接表现为对自己缺乏信心,对他人缺乏信任,对工作缺乏热情;遇到困难和压力时会钻牛角,反复思考引起焦虑,常常向他人抱怨诉苦,紧张情绪不能自行缓解,个别人员心理状态为抑郁或神经质。
(三)自保心态过激。
一方面对于银行基层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而言,他们往往认为自己是银行最小的“官”,责任大、风险大,任何考核都是第一责任人,任何矛盾都有连带责任,他们“怕”内控外防出事,“急”业务经营没有起色,“忧”员工收入降低,自我防卫意识加强。另一方面对于直面客户的综合柜员而言,一怕赔款,二怕遭投诉,直接表现为在服务时间经常盘点现金;认为防范信贷风险的最好办法是不放贷款,防范操作风险的最好办法是不办业务,自我保护意识不断牢固,消极作用明显。
二、心理现状形成分析
(一)激励目标单一,过度关注业绩指标。
商业银行以经营效益为核心目标,从上而下各级管理层更多将注意力放在经营指标上,围绕经营指标实施“立体式”激励机制。银行基层经营单位作为经营的最前沿,直面客户,经营指标激励目标成为单一模式,物质激励成为核心激励手段,以业绩论英雄成为“理所当然”,这种情况在新兴的股份制银行尤为突出,高业绩可以调整为高一层岗位等级,没有经营业绩则“双下”,即等级下调、收入下降。单一重复无限制的追求最终导致员工连续努力工作的疲劳性,在高指标的压力下惰性增加,内心缺乏向上的动力感,应付心态出现并逐步加深,内心激情降低,对外界事物与手段刺激反应慢,严重者步入强迫症状或抑郁心态,对待客户漠然置之,对待业务指标冷眼观之,对待同事朋友淡然处之。
(二)工作方式单一,企业文化不佳。
在工作压力、生活压力、社会压力导致的精神压力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个体需求呈现多元性,需要更多沟通、交流、渲泄的机会,而在现实中往往被忽视,银行基层领导者在了解和把握员工心态上不积极主动,行政手段代替人文管理,员工想什么、愁什么、急什么,知道得不多、不透,久而久之就沉淀成隔阂。
(三)疏导渠道单一,高压态势明显。
部分银行从上而下仍然采用传统员工心态管理方法,疏导渠道原始,如先进人物报告会、宣讲会或员工读书活动等,银行基层从业人员对不分层次的“大呼隆”宣传方式比较厌烦,对“上面生病、下面吃药”的教育内容比较隔膜,对“只图表面、不求实效”的形式主义比较反感。面对员工多重而又复杂的心理状态,部分银行束手无策,明知而无为之,对员工管理重用制度,违规者重罚,甚至诛联,一个网点出现案件或风险,整个网点评比、绩效或等级全部受影响,全体员工收入下降,使员工失去主动性与激情。
三、银行基层从业人员心态调适建议
(一)学会认知压力,认清压力源。
压力分为外在压力与内在压力,外在压力主要包括工作量过大、人际关系复杂、加班时间过长、工作内容不明确、职位角色模糊、工作与家庭冲突等;而内在压力主要为自己对这些事物的认知、愿望、感觉和态度,即自己对自己的要求过程中产生压力。压力就像一根小提琴弦,没有压力,就不会产生音乐,但是如果弦绷得太紧,就会断掉。过度、持续的压力会导致员工严重的身心疾病,压力过大对员工个人来说不仅工作效率降低,身体产生的抗体会减少,受病毒感染的机会就越大,压力得不到释放易导致各种心脏疾病、血脂增加、血栓增多等。但我们也知道压力是相互的,没有压力便没有动力,适度、合理的压力对于员工的工作,对于银行发展又是有益的。因而,我们需要将压力控制在适当的水平,使压力的程度能够与员工本职工作相协调。
(二)改变固化模式,落实激励措施。
一是开展精神激励。在中国金融不断开放的今天,银行从业人员的精神文化处于一个旺盛期,员工管理工作应改变“唯书”、“唯文件”的工作方式,注重员工内心满足感与幸福感的需要,催生员工内心动力性,让每位员工感受到团队的力量与支持,使工作成为一种乐趣。二是实施事业激励。建立完善的竞争机制与员工发展通道,鼓励员工通过正当竞争上岗,用新的岗位、新的工作、新的挑战,激起员工的工作热情,增强向上的动力,使员工感受到单位对自身的重视和认可。三是注重机制创新。改变劳务派遣制员工管理手段上的固化模式,在保持队伍稳定性的同时,控制人员数量与比例的增长,实施网点柜面人员岗位定向招聘机制,消除劳务派遣制人员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三)创新减压方式,实现快乐工作。
一是引导基层从业人员学会概率分析。从认知心理角度分析,我们每个员工92%的压力是不必要承受的,因为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大多数担心烦忧的事情是这样表现与存在的:可能发生的,占总数的40%;已经发生的,占总数的30%;不可预知的,占总数的22%;必须承担的,只有总数的8%。我们真正的压力只有8%,这8%实际就是我们每个员工必须履行工作职责中的一个小部分,大部分我们能够完成,并且顺利完成,极少部分我们担忧无法完成或者很难完成,所以针对8%教育员工要学会能够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付出并不等于就有回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质与综合能力,所以每个人的工作成绩与收获是不同的、存在差异的,因而,我们要学会在工作中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实。
二是学会自我放松。心理学家森田正马认为:如果把注意力集中于某一感觉上,就会使这种感觉处于过敏状态。这种过敏会使注意力更加集中,从而使注意力固定在这种感觉上,严重时就会形成强迫症。这就告诉我们,对工作的聚焦要学会调焦,工作与生活紧密相联,平行过程中又交叉,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必须学会合理安排工作,适时在生活的时间里放下工作,更好的放松又是为了更好的工作。
三是学会活在当下。你对别人笑,别人也会对你笑;一个人是否快乐,不在于他拥有什么,而在于他怎样看待自己的拥有。一线从业人员,可能每天都要早出晚归,甚至为了一天现金箱长短款而加班加点;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我们首先承认自己会失误,坦然接受错误与失误,关键是努力去改变错误与失误;我们每天早晨醒来想想一天要做的工作是多么有意义,满怀信心地去迎接新的一天,然后在工作、生活中享受这个过程。
(作者单位:农业银行连云港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