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教学也可演绎“美丽和精彩”
——新课程下的计算教学随感
2015-02-26江苏省常熟市游文小学戴美玉
□江苏省常熟市游文小学 戴美玉
计算教学也可演绎“美丽和精彩”
——新课程下的计算教学随感
□江苏省常熟市游文小学 戴美玉
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建立数感、获得数学结论、解决数学问题等都仰赖于计算活动的参与。但计算教学总是和“枯燥”、“简单”联系在一起。为改变这种情况,游文小学的数学老师与计算来了一次“亲密接触”,轰轰烈烈地开展了“新课程下的计算教学”校本教研活动。大胆的实践,让老师们一起邂逅了计算的美丽。
计算教学 操作体验 演绎精彩
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建立数感、获得数学结论、解决数学问题等都仰赖于计算活动的参与。纵观每一册教材,计算单元的比例都相当大;分析每一张综合卷,计算的比例更是要达到70%左右。但计算教学总是和“枯燥”、“简单”联系在一起。所以尽管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教材中也占有一定的地位,但许多教师对此总是退避三舍,也难得在公开课教学中觅到它的“踪影”。计算教学对于教师来说,就像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令人望而生畏。
源于以上的现状,本学期我校数学教师与计算来了一次“亲密接触”,轰轰烈烈地开展了“新课程下的计算教学”校本教研活动。大胆的实践,让我们一起邂逅了计算的美丽。本次校本教研活动中共有六位青年教师进行了计算教学实践,教师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演绎了一个个精彩。
一、情境——计算之花生存的土壤
教研活动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学内容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把抽象的计算融入到具体的情境中,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丰富、生动、熟悉的情境中探究算理、掌握算理。如教学“9加几”,教师创设了学生喜闻乐见的“羊村运动会”情境:运动员进场检票(口算复习)——比赛套圈(新授9+3)——比赛投球(新授9+4)——颁发奖杯(新授9+7)——乘车回学校(复习巩固:根据车票上的算式乘上相应的13路、14路、16路公交车)。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愉快地参加了一次羊村运动会,寓教于乐,丝毫没有枯燥的感觉。
情境就像一个“磁场”,它吸引着学生进入一个充满问题、充满思考和探究的科学世界。生动、熟悉的情境容易把学生带入课堂学习的氛围,从其感兴趣的并且具有探索性的问题中学习计算。又如教学“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师创设了三只小猫钓鱼的游戏,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第一只小猫钓到了0条,第二只小猫也钓到了0条,第三只小猫还是钓到了0条,三只小猫一共钓到了多少条鱼?由于学生以前学过了几个几相加可以用乘法表示,因此很快就能说出是3个0相加,也就是3乘0。接着通过增加小猫的数量,学生又列出几个0与整数相乘得0的算式。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理解、掌握了“0与任何一个数相乘都得0”这一知识点。这样的教学不但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也让学生感受了数学的趣味性。
二、操作——计算之花成长的雨露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小学生(特别是中、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时基本上都要借助于直观手段和实际操作活动,这是由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所决定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学习比较抽象的知识都要经历这样的过程:动作感知——表象(通过语言)——概念。因此,在计算教学时要运用直观手段和实际操作活动将数概念和计算结合起来,并将具体形象的操作过程与抽象的计算过程一一对应起来,便于学生理解算理和掌握计算的方法。如教学“9加几”时,教师是这样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在操作中理解算理“凑十法”的——
1.实物操作。盒子里面摆9枝铅笔,盒子外面放2枝铅笔,怎样移动就能一下子看出一共有几枝铅笔呢?学生在动手实践的基础上不难发现:从外面的2枝铅笔中拿1枝到盒子里就装满了10枝,外面还有1枝,10枝加1枝就是11枝。通过动手操作,将抽象的数学计算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便于学生建立意义联系,建构“9加几”的算理。
2.画图操作。左边有9个☆,右边有3个☆,怎样圈就能一下就看出一共有多少个☆?学生从第一层次的实物操作转入圈一圈操作,进一步建构“9加几”的算理,并为抽象算理奠定了基础。
三、体验——计算之花盛开的阳光
计算教学要避免程序化地叙述“算法”,应让“算法”在学生具体的实践体验中逐步形成。
这次校本教研活动中有一位老师的教学内容是“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在这次的教学中,她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对竖式计算进行了一次全新的探索:课堂上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有的从十位算起,有的从个位算起,整节课教师也没作任何评价,也没有总结出计算方法,全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竖式计算。评课时对于她的这一探索引起了不小的争论。第一种观点认为,计算方法要统一,如果在笔算的起始课上没有统一,学生会形成思维定势,认为笔算随便从哪一位算起都可以,对以后的教学会带来负面影响。第二种观点认为,这一课只需提一下,可以不统一算法。因为在不进位加法中,无论从哪一位算起都很方便,学生感受不到“从个位算起”的优势;下一课教学“进位加”时再讲,不会影响后面的教学。
由于这次教研活动出现了争执,因此临时决定让这位老师又上了第二教时“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进位、退位)”。课堂上,教师让学生通过自己尝试例题的计算,在计算过程中体验到“从十位加起”的不合理性,从而自己得出“从个位算起”的结论。
传统的教学能避免学生走弯路,效率高,在这种“高效”的掩盖下,学生是学习的机器,没有自己的探索、体验,学到的只是一种“死的知识”。然而,学生通过自己探索、经历过的知识才是“活的知识”。
思考是美丽的,实践是动人的。课堂上,学生获得发展时豁然开朗、心领神会的神情是如此生动迷人!“枯燥”的计算教学原来也可以演绎出美丽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