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写作,让阅读教学走向高效——管建刚老师《神奇的克隆》教学片段与赏析
2015-02-26安徽省东至县胜利镇中心学校朱必文
□安徽省东至县胜利镇中心学校朱必文
□安徽省东至县胜利镇章村小学檀鑫超
指向写作,让阅读教学走向高效
——管建刚老师《神奇的克隆》教学片段与赏析
□安徽省东至县胜利镇中心学校朱必文
□安徽省东至县胜利镇章村小学檀鑫超
一提到阅读教学,大多数老师首先想到的是“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教什么”即主要围绕文本内容展开教学,写了什么,就教什么,为教课文而教课文。“怎么教”,重在教学方法的使用,采取什么方法弄懂文本意思,大多数教师习惯于采用朗读感悟、品词析句、自主学习、探究合作等手段。这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教学方法,使得阅读教学效率低下,这当然就成为无数人所诟病的对象。而管建刚老师明确提出“指向写作”的阅读课、阅读教学,令人震惊,这种颠覆传统阅读教学路径的方式,却又不得不令人拍手叫绝。
管建刚老师的课例《神奇的克隆》就是其“指向写作”的代表性课例。
管老师在教学的第一个板块,也是让学生学习“关于克隆的知识”。先向学生介绍本文是一篇知识性文章,里面有不少关于克隆的知识,让学生在五分钟时间内边读边记关于克
隆的知识,看谁记得快,记得多。此举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竞争意识。接下来的两个板块并不纠缠于课文内容的理解,而是旗帜鲜明地指向写作,使阅读教学内容更加丰盈,使阅读教学效果更好。
【片段1】内在的“线”。
师:黑板上的内容,很乱,东一句西一句的。这篇课文,叫说明文。我们看到的课文,是一个成品。说明文,成品之前,有好几个步骤。第一步,将你要说明的那个东西的知识点,全部罗列出来,不管乱不乱。就像黑板上的。第二步,给这些凌乱的、没条理的知识点,整理、归类。请你默读课文的第2~5自然段,思考:黑板上的内容该怎么归类?
生:先有性繁殖、再无性繁殖也就是克隆,接着写植物的克隆,低等生物的克隆,高等动物的克隆。
(师随生整理,在黑板上标注序号。生齐读)
师:这个顺序里有一根线,把它们串起来了,你发现“线”了吗?
生:从我们熟悉的到不熟悉的,从简单的到复杂的。
师:有了这样一条隐藏的线,作者就把凌乱的材料,变得井然有序了。“线”,很重要。写作文,你一定要想一想,“我的线”呢?
师:剩下的内容,是写克隆的好处的。四个内容,能不能随便排列?
师:这么排,你发现了什么?
生:从低级的好处到高级的好处。
师:对,这也是一根“线”。写作文,要像作者那样,有一根看不见的“线”,把内容串起来。——这四个内容,写了几个自然段?
师(指黑板):为什么这两个可以合并?
师:对,怎样合并在一个段落里写,也有讲究。咱们一起来读这两个自然段,感受感受。
师:我们看到的课文,是有序的作品。黑板上,“凌乱的材料”到“有序的材料”的过程,我们往往看不到。然而,说明文、很多其他的作文,就是这么一步步来的。写之前,把写的东西罗列下来,乱七八糟地写在纸上;再把纸上的东西,想出个条理,分出个类别。这是非常好的写作习惯,也是一项实用的写作技能。
【赏析】管老师善于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动手写出本文关于克隆的知识,然后让学生把这些凌乱的知识点归类。一归类,学生渐渐发现了说明文写作的秘密。学生马上明白了先写我们熟悉的到不熟悉的,再从简单的到复杂的。作者把凌乱的材料变得井然有序靠的就是一条隐藏的“线”。接着再次举例说明“线”的作用和重要性。如写克隆好处的四个方面的内容,不能随便排序,它们的顺序是从低级的好处到高级的好处。管老师在小结时说:“说明文、很多其他的作文,就是这么一步步来的。写之前,把写的东西罗列下来,乱七八糟地写在纸上,再把纸上的东西,想出个条理,分出个类别。这是非常好的写作习惯,也是一项实用的写作技能。”这就是告诉我们,作文之前要积累诸多相关的素材,按照一定的顺序和类别,有条理、有层次地叠放在一起,这也就是整合材料的能力。习惯的培养,在于坚持。有管老师这样不断地提醒,不断地督促,相信学生会牢记写作要有“线”的串联。
【片段2】写作目的。
师:一起读第1自然段。
师:“孙大圣”就是“孙悟空”,为什么一会儿“孙大圣”,一会儿“孙悟空”的?
生:避免用词的重复。
(师出示:《西游记》里的孙大圣,紧急关头,他拔下一把毫毛,再吹一口气,毫毛立刻变成了一群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孙悟空)
师:这段话写得不详细,“孙大圣”后面,可以添不少内容,比如:
《西游记》里的孙大圣,不满玉帝老儿只给他个弼马温,一气之下,大闹天宫,回了花果山。玉皇大帝得知此事,也很生气,派了天兵天将前往花果山,捉拿孙悟空。孙悟空带领猴子猴孙,前来应战。只见云头的天兵天将密密麻麻,根本无法抵挡,紧急关头,他拔下一把毫毛,再吹一口气,毫毛立刻变成了一群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孙悟空。
师:改后的开头,详细多了,也生动多了。你认为,课文的开头用我的好,还是书上的好?
师:我写的比书上的多、生动,为什么不好?
生:这段话的目的,是要引出“克隆”,不是介绍孙悟空有多么厉害。
师:哦,课文的目的不在孙悟空——详写或略写,要看你的作文的目的。有的同学,写了两三年作文,没什么进步,他们写作文的目的错了,只想着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这个“作业”。这段话的目的不是写孙悟空的厉害,而是——
生:要引出“克隆”。
师:你为什么写这篇作文?为什么写这段话?把“目的”放在心头,才能知道什么地方要详写,什么地方要略写。
【赏析】“什么地方详写、略写,心里要有一个写作目的。”这是管老师有感于学生作文存在这样的问题,因而特意训练的。管老师由设置问题到对比分析,让学生参与其中,充分尊重了学生这一学习的主体。学生知道此处不宜详写的原因是要引出“克隆”,而不是介绍孙悟空有多么厉害,进而明白了不是所有的事例都要详写,一定得是对应主题、切合主题的才应该详写,其他方面的事例可以略写。而现实中的学生作文,许多学生是为了应付作业,为了凑够字数,统统地详写,这样写作文的目的错了,分不清主次,文章便容易跑题,作文自然就没什么进步。
由此观之,阅读教学应该放宽视野,不必拘泥于为内容而教。就像管老师的教学,指向写作,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又渗透了为什么要写这个内容,为什么这么写这个内容,使学生从文本材料看到写作的方法、思路,长此以往,必然有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
新课标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是阅读教学摆脱低效走向高效的重要路径,是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法。
朱必文,特级教师,东至县胜利镇中心学校语文教师;檀鑫超,东至县胜利镇章村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