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美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2015-02-26贵州省贵阳市第十四中学关荧

新教育 2015年24期
关键词:美育孔子美学

□贵州省贵阳市第十四中学关荧

生态美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贵州省贵阳市第十四中学关荧

生态美育能够消除现代社会人类面对严重生态危机和精神危机而产生的心灵灼伤,帮助人类走出生存困境。因而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生态美育就非常有必要。语文教学是实施生态美育的重要阵地,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生态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学会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文章主要论述了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生态美育的重要意义,即生态美育能够匡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帮助人类摆脱浮躁、紧张、欲望膨胀的生存状态,同时它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生态美育语文教学重要意义

语文教育除了具有公民教育、认知教育的功能以外,它还具有审美教育的功能。它可以运用语文教材和生活中的审美因素,从三个维度入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审美享受中获得知识,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陶冶情操,从而形成健康高尚的人格品质。

第一,生态美育有利于匡正语文教育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启发学生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意识。

生态美学把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自己的哲学基础,把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它把以人类为中心的价值观转化为了以生态为中心的价值观。在此种视野之下,自然不再是人类的对立面,而是人类诗意栖居的美好家园。以往人们习惯运用实践美学的理论来解读语文教材,强调人凌驾于自然之上的主体地位,把自然看作是人类改造和利用的对象。如今生态美学给我们语文教育中的审美教育打开了一个新的审美视角,突破了实践美学的狭隘。因此,教师可以尝试从生态美育的视角让中学生意识到,任何生命均有自己的位置和价值,他们的存在价值都是同等的,没有高下之分,都是多姿多彩的生态世界中不可缺少的一员,他们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

第二,生态美育有利于改善人与社会的关系,促进人与社会和谐相融。

这是当今社会迫切需要的人格重建。人与自然的疏离与对抗不仅表现在人们的行为上,而且深深浸润在人们的思想中。这也理所当然地积淀在了青少年学生的身上,导致学生心灵世界中自然缺失,绿色退化、天性泯灭,自然远离了我们生活的社会。而生态美学的理论基础是“整体共生”,它既是指人与自然的和谐,也指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这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也有所表现,老子就主张“圣人去甚、去奢、去泰”,意思是说,明智的人不应该奢侈浪费,要杜绝极端和过度的行为,不随意掠夺自然。

第三,人类当前紧张、惶恐、浮躁、欲望膨胀的生活的现状,迫切需要生态美育的指引。

通过生态美育的引领,人类得以摆脱人心疏离防备的生活状态,寻找到可以依托身心的精神家园。人类的生存危机,是由于人类长期以来用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指导自身实践造成的,这就导致了很多异化现象的出现:生存压力的日渐增大,物质欲望的日益加剧,致使道德沦丧、价值观崩溃。道德的沦丧、价值观的崩溃又反过来压抑、肢解、扭曲人性,而这些被压抑、肢解和扭曲了的人性又加剧了人与自然的对抗。人类与自然生态相处的模式已经进入了恶性循环。而生态美是一种生命的和谐之美、创造之美。各种生命在自然这个整体系统中互惠共融。人与自然在生命上是平等的,自然并非只为了人而美,它本身就具有自我存在的价值,包含着独立的审美品性。

生态美育可以帮助学生从价值观上消除人类中心主义的弊端,体悟到自然界各生物体相互依赖、相互协调的关系,它们共同构了成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从而进一步阻止人与自然的相互对抗和毁灭。如在讲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时,就不能止于讲授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文言语法现象,不能止于讲授孔子的大同理想,还要进一步地从中挖掘出生态美学思想:孔子在与自己的众多弟子讨论政治理想时,子路冉有公西华分别讲述了自己宏大的人生理想,但孔子最为满意的还是是曾点的理想——“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曾点为孔子描绘了这样一个场景:在阳光明媚的暮春时节,五、六个大人和六、七个小孩穿上已经做好的春服,他们在沂水中尽情嬉戏,在舞雩台上享受和煦的春风,然后哼着轻快的小调回家……孔子之所以说“吾与点也”,是因为曾点描述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的内心无比愉悦的和谐画面。曾点达到了一个生态审美的境界,这是一个高于治理国家、高于政治理想的人生境界。孔子是他的知音,他们均有很高的生态审美素养,同为生态审美人,他们已经实现了“诗意栖居”的生活目标。

第四,生态美育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

人和自然的和谐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中国文化方方面面都隐含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如“天人合一”、“位育中和”、“生生为易”、“道法自然”、“万物负阴以抱阳,充气以为和”、“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等思想中均蕴含着中国古代人民生存的生态智慧。如在人、自然和社会的关系上,道家思想就给了我们相当深刻的启发。《道德经》说:“知和曰常,知常曰明。”“常”就是懂得如何平衡、和谐的道理,“明”就是明白如何处于“常”态而不出现过失,因此,“知和”与“知常”是密切相关的。

总之,在语文教育中进行生态美育的目的就是将教师的生态美学观念在潜移默化中传输给学生,利用语文教材中丰富的具有生态审美意识、生态审美理想的内容来培育学生的生态整体观和提高学生的生态中心意识,并逐渐让他们养成生态审美的行为习惯,最终成为一个生态审美人;然后依靠他们的影响力,把生态美学思想渗透到整个社会,让人类诗意栖居的生活理想得以实现。

猜你喜欢

美育孔子美学
论公民美育
盘中的意式美学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外婆的美学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纯白美学
美育教师
“妆”饰美学